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为什么绘本阅读兴趣短暂?互动式故事游戏的深度参与设计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为什么绘本阅读兴趣短暂?互动式故事游戏的深度参与设计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们拿到一本新绘本时,眼睛会闪闪发亮,可翻了几页后,那股兴奋劲儿就像被戳破的气球,一下子瘪了?作为一位在幼教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师,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孩子的阅读兴趣总是来得快,去得更快?

绘本的“三分钟热度”从何而来?

绘本本身是充满魔力的,色彩鲜艳的画面、简短有趣的故事,天生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问题在于,很多绘本的互动性太弱了,孩子只是被动地“看”,而不是“参与”。想象一下,如果看电影时只能盯着屏幕,却不能笑、不能讨论、不能跟着剧情走,你还会觉得有趣吗?孩子也是一样,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听故事”,而是“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我曾观察过一个4岁的小男孩,妈妈给他读《好饿的毛毛虫》,起初他兴奋地指着画面数水果,可读到第三遍时,他的小手开始不安分地摆弄玩具——不是他不喜欢这本书了,而是这本书已经不能带给他新的刺激了。

如何让故事“活”起来?互动式游戏设计的秘密

要让孩子的兴趣持久,关键在于把阅读变成一场游戏。不是机械地翻页,而是让孩子的手、脑、嘴都动起来。比如:

  • 角色扮演:读完《三只小猪》,不妨和孩子一起搭房子,用积木当砖头,用纸巾当稻草,再夸张地学大灰狼“呼呼”吹气,孩子会乐此不疲地反复玩。
  • 开放式提问:别只问“小熊最后找到妈妈了吗?”,试试“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会怎么找妈妈?”孩子的答案可能让你惊喜,比如“我会用手机打电话!”(好吧,现代版童话了)。
  • 多感官体验:读《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时,可以准备不同材质的布料让孩子摸一摸“熊的毛”,或者模仿动物的叫声,让阅读变成一场小型剧场表演。

为什么互动式设计更有效?

大脑喜欢新鲜感,孩子更是如此。单纯的“听”故事,信息是单向输入的,就像往杯子里倒水,倒满了就会溢出来;而互动式阅读是双向的,孩子的大脑在预测、回应、创造,就像在玩拼图,每一片都是自己放上去的,自然更有成就感。

我记得有一次,班里的小朋友对《猜猜我有多爱你》兴趣缺缺,直到我们改成“动作版”——孩子跳多高,手臂张多开,甚至倒立着比划“我爱你”,整个教室瞬间沸腾。你看,不是故事不好,而是我们没找到让孩子“钻”进故事里的方式。

让阅读成为一场冒险,而不是任务

绘本不是用来“读完”的,而是用来“玩透”的。与其纠结孩子能安静坐多久,不如想想:怎么让故事里的世界和孩子的生活碰撞出火花?也许是一次即兴的角色对话,也许是一个天马行空的续编结局,甚至是把绘本变成藏宝图,让孩子在房间里寻找“故事里的线索”……

下次当你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开始飘走时,别急着失望,不妨试试蹲下来,用夸张的语气问:“嘿!你觉得下一页会发生什么?”——说不定,你会看到一个眼睛重新亮起来的小小探险家。

毕竟,最好的故事,永远是孩子自己参与写的那一个。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为什么绘本阅读兴趣短暂?互动式故事游戏的深度参与设计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