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生活之中,孩子和伙伴们一起玩时是非常高兴的,但常常会发生争抢玩具这类不愉快的事,玩具是孩子最喜欢的东西。 在孩子们的眼中,玩具是一种非常神圣而重要的存在。而自己的玩具更是谁都不能动,往往动一下孩子就会做出极其生气的表现。 ——引言 朋友的儿子就是这样,他最喜欢一个个恐龙模型,每次看到这些小恐龙,眼睛就会挪不动。因此,朋友也为他买了很多,但是孩子却非常 “小气”,他的小伙伴看见他有很多小恐龙,刚拿了一个准备仔细看看,就被孩子立马凶狠的抢走了。 并且大声吼,这是自己的恐龙,任何人都不能碰。“我的,不准动!”。其实,孩子的占有欲若太强烈,家长可以尝试这样引导开解。 一、 孩子不爱分享玩具的原因是什么? 有非常多的家长想要搞清楚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呢?实际上,孩子不爱分享玩具是正常的。 孩子的占有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种正常心理,并不是家长们所说的“自私自利”,也并不是孩子的思想品德有问题才导致这种强烈的占有欲。 2岁左右的宝宝就已经开始懂得“拥有”的概念,并慢慢转变,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到了3岁左右,会出现一个敏感期,这是自我意识觉醒的结果,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 往往是从“我”出发,而不知道还有“你”、有“他”、有别人,因而导致了独占行为的发生。这与“自私自利”有着本质区别。 二、占有欲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 孩子在玩具这方面之所以会特别的敏感和排斥,是因为他的自我意识在发挥作用。孩子想要证明自己、获得主权、想要发挥自我意识等是占有欲膨胀的原因。 其次,在孩子的“不爱分享”中,物权意识的强化,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孩子或许对于这个玩具并不是很在意,可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地位,就算是吵架孩子也觉得是有必要的。 三、 强迫孩子分享会严重影响自我意识发展 1.丧失行为主动性 孩子有时被索要玩具、礼物等并不是以友善的方式进行的。孩子可能是因为他人的欺负,其他孩子故意要抢他的东西;也可能是碰到了另外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所以才会在这个问题上产生分歧,被要求“分享”。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还是一如既往的要求孩子分享的话,那么分享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孩子的心理也会觉得委屈。如果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孩子会变得极其没有主见,并且习惯于他人对自己的安排,丧失自己行为的主动性。 2.交际能力弱化 自我意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孩子不是出自内心地想去分享,而是因为家长眼里所谓的道德、友情而违背了自己的内心,被迫去分享,我们很难说这样的结果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在被强迫接受分享的安排中,孩子会觉得自己委屈,心里不舒服。 这可不是孩子太懂事了,而是一种委曲求全,是因为家长没有顾忌到孩子的情绪,他被强迫经营友情,变得礼貌。 当孩子这一方面的自我意识被压抑,孩子会不知道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3.更加以自我为中心 有的孩子就是叛逆,总是喜欢和家长唱反调,家长越让孩子做的事情,孩子越是偏不做。在关于是否分享这件事上,孩子很容易和家长发生冲突,引起矛盾,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因而,慢慢的孩子就不爱听话了,家长说的听不进去,更以自我为中心。 四、家长如何引导开解? 1.做到理解孩子 理解是养育一切果实的土壤,不论是分享玩具,还是分享零食等物品,在教孩子如何分享的时候,我们必须理解孩子的意愿是如何的。如果在我们教孩子之前,他已经有了很强的物权意识,那么这个时候引导孩子分享的方式就变得非常关键了。 询问孩子的想法是我们做事的基础,只有孩子真的愿意,才能借此机会培养孩子,使孩子得到提升。 2.做到尊重与保护孩子 托尔斯泰说过:“我们平等地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家长们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学会正确地保护孩子。在分享之前,我们要做的是保护自己的孩子。在一场争吵里,我们可能会因为对方是客人,又或者是年龄比较小等选择让孩子将就将就,迁就对方。 然而,这样会使孩子感觉自己是不受重视的,久而久之的后果就是亲子间关系会疏离,孩子会变得不信任自己的父母。 总结 想让孩子减轻占有欲,家长的引导非常关键。家长遇到孩子不愿意分享时,需要多多思考,考虑多方面的情况以及孩子心理情况的变化,而不是告诉孩子一定要怎么做。 转载自:育儿有心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岛市实验幼儿园 -=||=-收藏赞 (0) ×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解锁阅读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