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摘要:幼儿作为富有生命力的个体, 具有自身的独特属性, “以幼为本”是学前教育的主流价值导向。但是,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依旧存在缺乏体验的问题。基于此, 进行了“户外自然体验”亲子社团活动的探究, 进而促进幼儿生态文明素养的形成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亲子社团自然体验
当前, 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理念正在日益不断地调整、创新与完善。从教育的主体来讲, “以幼为本”的幼儿本体性思想逐渐凸显, 学前教育越来越注重幼儿作为独立的学习与发展主体、富有生命力与生长力的生命本体的基本特性;从教育内容、途径与方式讲, 越来越重视以幼儿基本特性为依据的“四化”和“八性”, “四化”即游戏化、生活化、生态化、个体化, “八性”即适宜性、情境性、灵活性、开放性、融合性、体验性、活动性、实操性。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 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 研究者所在幼儿园以“亲子社团”为突破口, 以期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 在户外纯天然的自然生态世界中, 通过自然游戏、自然观察、大地艺术、自然探索、实践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户外生态体验活动, 不断创新与探索, 从而真正还原幼儿的基本特性, 共同培育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
一、实践探索活动目标制定
自然教育对幼儿的身心、社会性、情感、语言、智力等方面的发展都具非常重要的价值。那么, 本研究所在幼儿园在权衡“户外自然体验”亲子社团活动价值的前提下, 以幼儿的本体性回归为目标, 以当前幼儿教育的“四化”和“八性”为基础, 围绕幼儿的认知、理解、情感、行为四个维度, 制定了如下实践目标。
一是认知 (Knowledge) :通过亲子体验活动, 让幼儿在自然中学习、体验, 充分调动4~6岁幼儿的全部感官去关注、感知自然, 发现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二是理解 (Understanding)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自然体验活动中亲子共同对自然的深入探索与接触, 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游戏、寻找、讨论、探索、劳动等直接体验活动, 初步理解大自然中各种物候、气候现象、土壤、水等对人们的影响。同时, 初步理解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圆融互摄的亲密关系。
三是情感 (Emotion) :通过不同的亲子体验活动, 让幼儿与家长、教师一起共享自然, 与自然建立正向、牢固的情感联结, 陶冶幼儿的生态价值观, 让幼儿形成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四是行为 (Behavior) :通过户外自然体验活动, 让幼儿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互相帮助、冲突化解、妥协、商议、合作分工、有效交流沟通等社会交往与团队协作技能, 最终幼儿获得全面、个性化、可持续的全人发展。
二、活动的实践探索流程
其活动实践流程如图1所示。
(一) 调查现状, 招募成员
围绕上述实践活动目标, 首先, 研究者所在幼儿园组成“户外自然体验”亲子社团活动研究团队, 通过集体研讨的方式初步了解了幼儿家长的参与意愿及幼儿的户外自然体验活动状况。接着,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 在幼儿园中班及大班分别抽取几个班级发放活动招募通知, 在班主任的配合下, 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选定15名幼儿及其家长组成社团成员。随后, 研究团队共同制定说明会告知书。最后, 选择适宜时间召开活动说明会, 对选定家庭发放参与成员档案登记表, 以获取成员基本信息。 图1“户外自然体验”亲子社团活动研究流程图
(二) 制定方案, 扎根实践
幼儿园围绕实践活动目标, 在整理前期调查问卷的基础上, 根据家长、孩子需求、实际开展集体讨论, 分析、商议场所、资源、分组方式、人员配置、具体活动流程不同活动类型搭配及志愿摄影服务等, 不断修改调整完善, 最后确定不同完整的活动方案, 其中第五次的活动方案具体安排见表1。
表1“走进大自然亲子体验营”活动计划
表1“走进大自然亲子体验营”活动计划表
(三) 及时评价, 不断调整
结合活动评价表的分析情况, 通过小组研讨的方式对每次活动主题内容 (科学性、通俗性、感染性、合理性、理念贯穿程度) 、组织形式 (启发性、恰当性、独特性、创造性、可调性) 、实施效果 (目标完成程度、参与者参与程度、知识接受程度) 等方面进行反思与评价, 不断调整下次活动的实施方案。
三、活动的实施途径
在整个户外体验活动中, 借鉴以自然教育为特色的“自然之友”培训课程之精华, 通过幼儿园研究团队共同的探索与创新, 以幼儿“六好”基本特性为出发点, 依据当前学前教育的“四化”和“八性”特征, 结合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风格、幼儿的已有经验、具有本土性的生态环境特点, 综合利用自然观察、自然游戏、大地艺术、自然冥想、分享交流等方式, 实现“家园共育生命, 生态还原本体”的宗旨。
(一) 在观察中“感知”自然
观察是幼儿获取大自然不同信息源的“钥匙”, 是幼儿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必由之路。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自由观察与目标性观察 (设计“观察×宫格”、一米观察) 相结合的方式, 让幼儿充分打开五感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 设计表格让幼儿专注观察自然, 初步感受自然生物的独特性、多样性、规律性, 初步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引导其关注自然, 充分感知自然。
(二) 在游戏中“亲近”自然
体验团队通过组织“大风吹、毛毛虫、我的树”等自然游戏活动, 拉近幼幼之间、师幼之间、亲子之间的距离, 让幼儿体会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深层次激活幼儿对自然的敏感性, 感知不同动植物的基础特征与生存方式, 培养幼儿更加敏锐的观察力, 在游戏中更加亲近自然。
(三) 在艺术中“共赏”自然
艺术是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有效路径。在观察、深刻感知、领悟自然之后, 体验团队通过组织幼儿进行自然笔记与大地艺术相结合, 辅以绘画、摄影、手工等方式, 激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唤醒幼儿的灵性, 促使幼儿发现自然之美、感受自然之美, 表达内心对美的认知, 让幼儿在艺术创作中共赏自然。
(四) 在冥想中“联结”自然
冥想是幼儿深入感受自然、体会与自然联结关系的必要路径。实践活动各个环节之间运用动静交替的方式可以让幼儿获得休憩与调整、思维与缓冲的时间。于是, 教师会安排幼儿与家长在相对安静的自然界中冥想与思索, 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恢复体力, 更可以帮助幼儿在相对宁静的氛围用心观察、感悟自然, 逐步建立自身与自然的联结。
(五) 在分享中“共享”自然
分享与交流是幼儿表达自我、分享心情、语言发展、激活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教师的巧妙激发与引导下, 通过体验活动中及活动之后对各种问题的深入探讨、沟通、交流, 活动感悟及情感的主动表达和交流, 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自信, 理解同伴、家长与教师, 学会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的技巧, 使幼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本研究通过对户外社团亲子体验活动的初步探索, 以自然教育为载体, 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知自然与各种生命之间的关系, 感受自然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原则, 逐步形成热爱、尊重、感恩、珍惜生命的态度, 做生命的守护者、文明的践行者、环境的保护者。
END
看过就
点赞分享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