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构游戏是一种培养幼儿独立思者和合作学习能力的益智游戏,深受幼儿喜爱。通过观察中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行为,可透视在建构游戏中幼儿想象偏“空洞”、布局观“混乱”独自建构陷“瓶颈”,以及教师导入显“乏味等问题。结合搭建“西湖景点”游戏,实施“导”变(主建构之趣味)、“字”变(主建构之构思)、“述”变(主建构之表意)、“法”变(主建构之作品等“四策略”,可由浅入深地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建构能力。
关键词:“四转变”;建构能力;实践研究;科学有序
建构游戏因其操作性强、再现生活场景、易发挥想象力而深受幼儿的喜爱,其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能力,还能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01
幼儿建构游戏的问题透视
IN JULY
(一)想象偏“空洞”
【案例1】家乡的桥教师在建构区投放一些关于桥的照片,供幼儿参考。游戏一开始,甜甜看了看照片,开始搭建。不一会儿,老师走过来问:“甜甜,你搭了什么?”甜甜开心地说:“是桥啊!”可是,从甜甜的作品中完全看不出桥的样子,像是叠石堆在那里,变成了一堵墙,上面是个正方形的小门。老师让甜甜讲解自己的桥,甜甜说:“桥是高高地立在那里,我就用木块一层叠一层,叠得高高的,木块上面搭
了桥洞,桥洞应是空空的,我的就是空空的。”案例分析:教师应引导幼儿不要用空洞的“想象”取代细致的观察。在建构活动中,通过对图片、模型和实体的观察,幼儿可以发现桥的特点–桥洞普是拱形的,桥会有墩子,有些桥上还有扶栏和桥顶。案例中教师收集了很多桥的照片供幼儿参考,甜甜只是从形式上观察了,但在搭建时依然凭空想象,没有根据图片进行思考,导致作品与实际脱节。
(二)导入显“乏味”
【案例 2】快乐公园在搭建“快乐公园”前,老师问小朋友:“你们去过公园吗?”“去过。”老师接着说:“那你们今天就搭’快乐公园’吧!”小朋友开始动手了,过了很久地上多了一个大圈圈,别的什么都没有。案例分析:案例中教师轻描淡写式的提问实属无效。教师生动、有效的提问可大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想象力。现实中,公园里的建筑景观随处可见,如台楼阁、小桥流水、优美长廊等。由于幼儿缺乏认知经验,教师在提问的时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让幼儿知道公园里的各种建筑,开启幼儿建构的思维之门。
(三)布局现“混乱”
【案例 3】美丽的城堡小朋友们正在搭建城堡,毛毛和畅畅在搭房子,悠悠和辰辰在搭围墙。毛毛搭的房子在左边的角落,辰辰搭的围墙在中间,畅畅搭的房子在右上角,悠悠的围墙在右下角,他们想把四个作品连接起来,想让围墙包围房子,由于隔得比较远,布局混乱,最终没有成功。
案例分 儿建构游戏的问题透视的建构作品较分散,布局不合理,不能完成-个完整的作品。因此,幼儿在建构之前,先要有清晰的整体规划、合理的局部设计,给每个建筑物准确定位,避免在局部衔接时无从下手,导致不能建构出完整的作品。
(四)建构遇“瓶颈”
【案例 4】未完成的消防车伟伟特别爱搭车子,并且一个人能搭简单的四轮汽车。今天,他要挑战搭消防车,他仔细观察了消防车的特征以及需要的材料后就开始搭建了。一开始伟佳兴致很高,可搭着搭着就“焉”了,消防车太复杂了,光靠他自己是完不成的,好不容易完成了车头部分,游戏时间却到了。伟伟犹豫了:怎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搭建呢?需不需要别人帮助呢?案例分析:像消防车这类拼搭比较难的车子需要两个以上的幼儿合作完成,即使幼儿动作再快,相对较大的工程量也会影响幼儿搭建的进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重视在各个领域中培养儿童合作的态度和能力。当幼儿自己无法独立完成作品时,教师不妨有意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基于以上四个问题,笔者原本想通过查阅资料找到策略来解决,但效果不理想。于是,笔者结合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设想了“四转变”策略。
02
幼儿建构游戏的实施策略
IN JULY
(一)“导”变:主题建构之趣味
(二)“序”变:主题建构之构思
师:你们要怎么搭西湖呢?
生1:我要搭宝石山和雷峰塔,大家都不要跟我抢。
师:你一个人能搭完吗?
生1:一个人搭有点难。
师:你们可以一起商量下。生2:我可以帮他搭宝石山。
生3:我和茜茜搭雷峰塔,明明和晨晨搭宝石山,佑佑搭断桥和西湖,毛毛搭高楼。
师:这样不错,那你们要用什么材料来搭呢?
生3:牛奶杯最多,把它当作主要材料,来搭雷峰塔、宝石山和高楼。
生4:木板有长有短,长的可以搭断桥,短的可以拼起来搭马路。
(三)“述”变:主题建构之表意
(四)“法”变:主题建构之作品
03
幼儿建构游戏的收获与思考
IN JULY
(一)联系实际,创造想象
(二)巧妙指引,激发潜能
(三)科学有序,合作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