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爱上快乐劳动,体味美丽成长----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德育建设的思考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要:劳动教育和立德树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要从实践和认知的角度来探析二者的关系,为后续探究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德育建设的策略定基础在实践中,我们从认识、了解劳动入手,专注于实践劳动演绎下的技能掌握,强调基于生活实践的幸福感获得,在赞美回味中,实现基于劳动的幼儿立德树人的教育升华。
关键词:幼儿;劳动教育;立德树人;自主性
幼儿期是劳动教育的关键期。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科学观念的形成均起步于幼儿期。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技能,不仅是生活使然,而且与幼儿的体力、智力、道德和美感的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幼儿的眼里,劳动就像游戏一样,存在于他们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能给他们带来成功感与愉悦感。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观察能力、探究意识以及动手能力,幼儿在参与劳动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懂得了珍惜他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激发了幼儿的归属感。由此看来,劳动教育能够锻炼幼儿的身心,促进德育的发展,将二者结合定能结出丰硕的教育成果。
一、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改变幼儿被动劳动的局面
幼儿参与劳动需要化被动为主动。教师要通过劳动主题,引导幼儿发现劳动的重要性,学会主动地参与劳动。幼儿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能发现劳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从而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欲望,做一个爱劳动的“探秘者”幼儿积极地参与劳动,可以锻炼动手、动脑能力,让自己获得成长与蜕变。
(二)有助于幼儿认识到劳动可以美化生活
幼儿自主参与劳动,可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改变世界,收获各种成果,还在于可以美化生活,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在参与各种劳动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周围的环境变美了,自己和同伴的关系也更好了。同时,幼儿还发现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同学关系也更加和睦了。
(三)有助于改善幼儿的劳动思维和技能
幼儿自主参与劳动,能对劳动中呈现的问题表征进行探究,如为什么需要劳动,劳动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问题需要合作解决,如果这种方法不好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等等。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幼儿的劳动思维和技能逐步得到完悉
(四)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培植幼儿的品格
参与各种劳动能够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培植幼儿的美好品格。具体来说,教师引导幼儿在劳动中相互照顾,相互学习,能使幼儿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各种合作,让幼儿学会在劳动中发现自己美好的品格,如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等。
二、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德育建设的策略
(一)帮助幼儿了解劳动,提高幼儿基本的劳动认知
幼儿的经验和知识都是有限的,关于劳动教育,首先要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劳动。教师可以通过绘本、图片或视频白板等形式,为幼儿展示劳动的表现形式让幼儿进行欣赏与了解。在欣赏的同时,启发幼儿思考,让幼儿真正了解并懂得劳动的意义。教师有条件也可以组织幼儿去参观某项劳动,去和劳动者交谈,体会劳动的趣味。与此同时,有关劳动实践的内容,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时要有所偏重,切忌大水漫灌,这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例如,在一天的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入擦桌子的劳动游戏。教师引导幼儿在桌子上喷酒消毒液和清洗液,用抹布来回擦,整个桌子就变得非常于净了。幼儿参与了整个劳动过程,认识了劳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并获得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幼儿找到了劳动的乐趣,也明白了劳动所能带来的价值。劳动传递的价值观念有助于提升幼儿的道德修
(二)结合课程活动,向幼儿渗透劳动意识
杨贤江倡导“全人生指导”教育息想,幼儿园教师可以借鉴此思想,大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将劳动教育和各种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地向幼儿渗透劳动意识。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要将各种劳动技能和语言、社会、艺术、健康各种不同形式的课程联系起来,相互渗透,这样能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自己的日常劳动技能。
例如,在语言类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田园故事”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以“田园”为主题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充分考虑幼儿的形象思维和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提前准备形象生动、字少的立体图画书,如《爱笑的小花》等,利用点读法、图读法等,边讲故事边指画面,同时注意与幼儿交流互动的方式,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社会认知类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制作与各节气相对应的美工作品,用来装饰走廊,为幼儿创造观察和讲述的基本材料,提高幼儿的认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艺术欣赏课程中,教师可以开展“美丽的油菜花”教学活动,向幼儿介绍油菜花的特点,指导幼儿画出油菜花的简笔画,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气质,另一方面可以将油菜花与幼儿的家乡进行联系,向幼儿传递“乡土情怀”。在科学、健康类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种植活动”进行串联式教学,向幼儿讲述种植应该遵循的科学规律,如播种时间、施肥方式、照料、收获等,并带领幼儿进行实际的种植活动,向幼儿传递劳动能够强身健体的观念。教师结合课程活动,向幼儿渗透劳动意识,有助于幼儿更快、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三)借助游戏演绎,使幼儿掌握劳动技能
  在幼儿的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设定主题游戏任务通过特定场景的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中,掌握必备的劳动技巧,提升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地指导幼儿,但不可过多地于预幼儿的行动,要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劳动实践,收获良好的体验,亲身体验能够帮助幼儿建立不同的感性认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勤动手、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例如,幼儿园里有一块空地,教师可以利用这块地构造一个种植园,让幼儿在这里种植玉米。玉米的成长周期比较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不辞辛劳,翻地、播种、浇水、施肥、锄草,在劳动的过程中,幼儿掌握了很多的种地技巧,也感受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了要珍惜粮食。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在幼儿的辛勤守护下,玉米一天天长大,等到成熟的那天,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分成小组,或是采摘,或是搬运,最终幼儿的劳动成果被聚集在室内。教师带领幼儿分享成果,或是在饭常阿姨的帮助下,煮熟一块儿吃,或是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劳动的果实……幼儿很开心,也很积极,在种和采之间,锻炼了幼儿稳健的心性,让幼儿在劳动中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氛围,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形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好品质。
(四)结合劳动问题,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了解到教室中有很多需要通过劳动改造的地方,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幼儿通过观察,,注意到桌面很脏,有很多黑色的印迹,尤其是美工区益智区的桌子,因为经常会用到记号笔,这也暴露出来平时使用桌子的一个问题在画画或者记录的时候没有垫东西,幼儿找到了新的劳动任务,就积极劳动起来但是这次的劳动任务和之前的不同,幼儿反复擦洗都没有用后,打算更换一种方法–制作垫子。幼儿通过量一量,把桌面的大小记录下来,然后在桌垫上量好再剪。这时候的劳动主题从清洗劳动变为裁剪劳动,需要幼儿结合测量的知识动手操作。幼儿在测量时使用了不同的参照物,如积木和棒冰棍,最后产生了不的测量结果,给裁剪带来了麻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及时介入,让幼儿明白自己测量中的错误,原来是因为测量的方法不对,测量的时候需要首尾相接,不能有空隙。在这次的劳动任务中,幼儿获得了理性认识,懂得劳动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智慧。
(五)搭建生活平台,让幼儿体验劳动的幸福
教师要从生活着手,为幼儿搭建劳动实践的平台,让幼儿通过真实的劳动,做出自己的贡献,进而获得成就感。同时,在享受劳动成果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幸福。
例如,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教师邀请幼儿的父亲来到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的幼儿用学到的技巧给爸爸捶背揉肩,有的幼儿带着爸爸去洗漱间给爸爸洗手,有的幼儿给爸爸讲故事、说笑话……爸爸们感受到了幼儿的变化,非常开心,很积极地配合幼儿的活动。对于幼儿的进步,爸爸们毫不吝啬地给了幼儿笑容和夸奖,幼儿的精神也受到了感染。在劳动体验中,幼儿认识到原来劳动能够获得这么多的快乐,原来自己也很有价值。这种感性认识又反过来促进幼儿今后更加积极主动地劳动,使幼儿形成爱劳动、乐于助人、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六)回味劳动,实现美好道德品质的巩固和提升
劳动创造生活,劳动成就幸福。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发掘一日生活中的片段或是感受,鼓励幼儿去回忆、思考和感知,进而获得源于劳动实践行为,却高于劳动实践行为的认识,在自我的浓缩体味中,形成精神层面的升华,最终实现美好道德品质的巩固和提升。
例如,在幼儿园晨间活动上,教师给家长布置了任务,要求家长在家里为幼儿创设劳动场景,鼓励幼儿自主动手,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家长积极配合有要求幼儿自己洗澡的,有安排幼儿自己洗衣服的,也有要求幼儿和妈妈一起做饭、洗碗筷的……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得非常好。第二天,在晨间活动上教师要求幼儿回忆自己昨天晚上的劳动,回忆劳动过程的点点滴滴,然后自主组织语言,讲述给自己的小伙伴听。这种回忆性的劳动反思,从长远来看,激发了幼儿积极主动的劳动意识,促进了幼儿品德素养的提升。
三、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德育建设的实效
首先,劳动教育激发了幼儿的能动性,幼儿在具有趣味性的劳动实践中,获得了心灵上的熏陶和锤炼,由此获得的情感认识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所无法比找的,其内化于幼儿的身心,构成幼几个性品质的一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的德育建设,让德育不再单一直白,也让德育走出纯粹的教化思路,更多的是通过实践获得认知,这种点滴获得,震撼了幼儿的心灵,让幼儿乐意接受劳动所传递的价值倾向,这种教育模式值得教育工作者去反思和总结。最后,劳动教育的开展也让幼儿体会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认识到了只有劳动才能获得幸福,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质,懂得了要珍视自己及别人的劳动成果。一系列良好品质的养成帮助幼儿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养成了健康的心态。
结语
劳动是一切美好品质产生的根源。教师以劳动教育为载体,针对幼儿的德育目标诉求,从整体着眼,灵活调整德育的内容,让德育由纯粹的思想层面走向可触可感的实践,让幼儿在获得劳动技能的同时,提升品质修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爱上快乐劳动,体味美丽成长----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德育建设的思考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