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觉得这个主持太有魅力了,他拧拧巴巴、自由自在,跟嘉宾聊天就像站在家门口和邻居“倾计”一样,舒适自然。不过,彼时我还不懂这种“魅力”的内核究竟是什么。
这两天看了窦文涛在武汉大学的即兴演讲,部分揭秘了我当年的困惑,同时也给了我作为一个全职妈妈的几点启示,跟大家分享。
一、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窦文涛说自己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聊天。从《锵锵三人行》到《圆桌派》《锵锵行天下》,这种“聊天”形式的节目他坚持了三十年,聊了6000集。
文涛调侃说,自己觉得脱口秀其实是脱稿秀,而他这种聊天形式才是真正的脱口秀,他甚至觉得复述自己提前打好的腹稿都是不真实的,他要做的是让观众看到他大脑活动时的现场直播。
作为这么多年的一个节目观众,我更愿意把这位长期主义践行者,称之为“聊天”艺术家。 为什么他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在于这三十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
反观自己,开始领悟到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还是两三年前。拿写公众号这件事来说,虽然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这种思想仍深深地影响着我,一次一次挣扎着重启电脑。
二、经常为失败者鼓掌
窦文涛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天生会说话、爱说话的人,甚至还有点社恐、很自卑,很容易对自己没有信心。
他自我“爆料”,自己平生第一次演讲“吓尿了”。脸皮薄、不上镜,而又谨慎小心。初到凤凰卫视的时候,为了不被炒鱿鱼,自动提出要求“一份工资干两份活”。
对此,他勇于自嘲说:“这也值得鼓掌,要经常为失败者鼓掌,要经常为自卑者鼓掌,因为他们可能蕴蓄着更大的能量。”
老实说,辞职选择全职带娃以来,每每想到自己失去了经济的独立,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日复一日的带娃生活,最大的消耗就是失去了自我价值感。浅尝了全职妈妈的无奈和心酸,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女孩子一定要经济独立。
听完这番话,我试着开解自己说:不妨经常为自己鼓鼓掌,即使当下是一个失败者,只要积极行动起来,你不会一直是个失败者。
三、别掩藏自己的缺点
谈及如何改变自身的窘境,窦文涛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方法,非常智慧。
他说,当你自身条件不足的时候,有一个办法就是别掩藏自己的缺点,你可以主动分享自己的处境。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对自我坦诚。坦诚是一种直面自己的勇气,是真正接纳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是将自己的真实呈现给世界的力量。
不管是写作还是做人,我希望自己都能拥有坦诚的力量,说人话,做人事,勇于自嘲,努力进步。
四、从生活中找灵感
如何把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答案就是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窦文涛以《锵锵三人行》的聊天形式为例子,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当你在创作当中,碰到了你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建议可以想一想,生活里有没有类似的行为,谓之“生活里找根据”。
他谈到,人在困境和绝境之中,面临种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时候——当你找到了一个火花乍现的灵感,你内心的感受是“非常爽”的,也就是“嗨了”。这种感受必备一个特点,你所有的不利条件都变成了有利条件。
生活处处充满智慧。这一点,在写作上,对我的触动还挺大的。哪怕是全职带娃的生活,其实也会有“灵感闪电”的片刻,但是一般情况之下,我都是选择了自动忽略,而不是记录执行。
五、感恩是个智商问题
刘长乐是窦文涛一生的贵人。他说很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不大喜欢炒人的老板。
在他理解看来,感恩不单是一个人品问题、道德问题,实际是一个智力问题、智商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他有自己的解释——智商高的人,才会追寻事情的前一个原因。众缘和合,追索成功之前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表明你这个人,不仅仅能看到你的结果,还能看到结果的推动力。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凡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不要忘记哪怕帮助过自己一点点的人。
在窦文涛看来,聊天不一定是为了得出结论,可以是为了快乐和沟通。对我而言,写公众号也是如此。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也是一个失败者,我承认,从窦文涛的即兴“聊天”中得到了很大的鼓励和安慰。
正如文涛在结尾所说,上帝面前没有失败的人,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过完自己值得的人生。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不喜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