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10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书单丨绘本丨女性成长丨启蒙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10-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 实践观察记录(前言):

自2024年9月9日起,我开始全职带娃。

全职带娃的生活我干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为孩子提供了哪些生命的助力。这是一个很宝贵的机会。当我在为孩子服务时,更丰富了自己的生命。为了更好地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有益观察,我主要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五个维度(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来进行实践记录。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观察记录的划分不一定准确,也可能各领域会相互渗透,但是我觉得不影响实践的价值和意义。本人没有幼教从业经验,相关育儿观察记录和思考意在抛砖引玉,期待评论区有更多的启蒙经验分享。同时,如有个人对教育知识理解的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阅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我的全职服务对象:①荔枝:女孩,4岁有余,中班小朋友。②陈皮:男孩,1岁有余,刚学会走路还不会说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10-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国庆假期一溜烟已接近尾声。此刻,我们已顺利返深。
对于人到中年的我来说,回一趟老家相当于看了一次心理医生,身心都治愈了。
对于两个小朋友而言,回老家式“旅行”,最要紧的就是玩得开心了。
前天临睡前和荔枝闲聊,告知她明早就要回深圳,荔枝脱口而出:“妈妈,深圳不好玩。”
我一下来了兴致,于是问她:“为什么你觉得老家比深圳好玩?”
许是问题有点超纲,荔枝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老家有没玩过的玩具,宽敞的玩乐空间,一起嬉闹的哥哥姐姐,少有接触的田园风景,以及时间自主带来的快乐……这当然是我个人以为的孩子玩得开心的原因。
孩子想必不是这么以为的。然而,不管什么原因,孩子能尽情玩得开心,这一趟来回奔波就是值得的。
事实上,这几天看孩子玩、陪孩子玩,我也在思考:作为家长怎么看待“玩”这件事?又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玩呢?
需要事先声明的是,我不认为玩和学是割裂的关系。我更希望看到——孩子对玩和学没有很强的分别心:玩就是学,学就是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为什么孩子一定要玩?正如吉娜妈咪在《“玩儿”是最好的教育,解析英国早教EYFS孩子是怎样在玩儿中学习的?》文中所述:对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来说,玩儿不仅仅是乐趣,更是他们重要的学习方法,因为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探险家,他们通过玩儿来感知这个世界。当他们沉浸在玩耍的欢乐中,尤其是全身心投入时,他们在思考,在实践,在分析解决问题,在试图理解这个世界;当他们与大人或者同伴互动的时候,他们在学习语言,情感及社会技能;而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及户外的活动都在帮助他们身体的发展。
实际上,“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概念是由瑞士的现代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儿童智慧的起源》中提出的。其具体的含义是:在玩耍中让孩童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加入玩耍便于孩童学习。
一言以蔽之: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其实本身就是学习。
那么,问题来了:在看孩子玩、陪孩子玩的实践中,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更好地玩呢?
根据《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五个学习领域,结合学习实践思考,我琢磨着大致可以这么做:
一是鼓励孩子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游戏。比如:滑滑梯、躲闪游戏、体能运动、美食制作等。在健康类游戏中,我觉得家长主要发挥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要随时关注环境以及孩子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重在鼓励孩子挑战自我,在增强体魄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10-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参与制作草莓蛋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10-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骑车去公园玩
二是让孩子自己发起和主导的互动游戏。比如:角色扮演、过家家等。我觉得,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的相互渗透性是最强的。在此类游戏中,孩子是游戏的导演也是主角,可以放手让孩子漫无目的地自由玩,如果孩子有给我们分配了任务,那乖乖配合做好群演就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10-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角色扮演游戏
三是陪同孩子一起进行建构和探索游戏。比如:魔方、舒尔特方格、积木搭建、下棋、自然探索等。为什么这一类游戏最好有家长陪同?因为在陪同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会更清楚孩子卡壳的地方在哪里。知道孩子的问题所在,才能更好地给予孩子正向反反馈,以及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四是协助孩子开展自由手工类的游戏。比如:涂画、陶泥、做手工等。这一类游戏主要为孩子提供手工材料,彩笔、颜料,以及泥、沙、树枝等游戏用具。需要注意的是——保持稳定的情绪很关键(哈哈~很难),不因脏乱干预或打乱孩子的游戏计划,不过多干涉孩子的出奇想法和创意。
  • 我的带娃感悟:
全职带娃的生活,不做内耗的人。
全职带娃以来,我几乎没有什么内耗的时间。没有了无休止的会议和PUA,每天干着重复的、琐碎的事情,但我还是不厌其烦的、乐在其中的。
不过,前两天因为“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差点和荔枝爸爸吵起来了。
事情的导火索是陈皮拉了臭臭,而我正在刷牙。
他觉得呢,我完全可以先放热水,刷完牙就可以马上给陈皮洗屁屁了。
我自己觉得呢,刚拉的臭臭并不着急马上洗,兴许他还没拉完呢,就算再着急也不差这一两分钟的时间。
分歧就这样产生了——荔枝爸爸觉得我做事不讲效率,我觉得这么点小事先干啥都行。他觉得你怎么这样,我告诉你这样做效率更高,明明我是对的,你为什么就是不听我的;我觉得这样的事我有我的节奏,喜欢干嘛就先干嘛(尤其不喜欢指令和干预),我都干了就行了,不影响结果,没有谁对谁错,你为啥非要我按照你的顺序去做。
如果是以前,我肯定就冲他发火怼回去了。但是那天,我突然意识到——不对,我为啥要因为这点小事影响心情呢,完全没必要啊。我不想听他的,我就把他的话当耳边风,自己干自己的就好了。为什么要跟他拌嘴,最后闹得自己不开心呢。
所以,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说:如果有些不紧要的事,孩子不听你的,你也不要生气。她大概率跟你想的是一样的——很多事是没有对错的,在不严重影响结果的前提下,绝不内耗自己、不消耗别人。
内耗这件事——你以为消耗的是时间和精力,其实,更消耗的是能量。
而能量是守恒的——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我看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遵循这样的定律,一个家庭就是一个能量守恒的系统。
要想平衡好家庭的能量系统,我自己首先要保持能量饱满状态。当家人需要能量时,我能够成为那个向他们转移能量的物体,而不是两个人因为愤懑和抱怨,相互折磨和消耗对方的能量。
当我察觉自身能量不足时,我可以向家庭之外汲取能量,做一些取悦自己的事。这样,家庭的能量不单可以守恒,还能扩大能量磁场,变得越来越强大。
哈哈~道理是这样的道理,真正能改变的是去践行。真正去做了,你会发现,这道理还真是奥妙呢。
【相关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09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不喜阅读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10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