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对我来讲,不是什么难事,但能坚持这么久,有个关键人物,我的儿子。
我家大儿自从上一年级,就开始疯狂野长,再也不是那个软糯香甜的宝贝了。
你要是想要抓住他,控制他,不大可能。他像一匹红色的野马。
小二一岁,他正好上一年级,我兼顾不了。所以很多习惯培养包括最基础的知识,他掌握的不好,笔顺、拼音,是因为三年级不考了,其实他是没掌握的。
到了一年级,他也很痛苦,自由惯了,一下子给关紧了,他开始有一些叛逆,整天完不成的作业,但看分数的话也是逐步上升。
到了二年级下学期,情况有所好转。但每天的家庭作业还是让人抓狂。
最后,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可不辅导了,气的头懵懵的,他就磨蹭不写,那一年,我因为天天陪着写作业,血压一直在临界值上。
我想,我得干个事,我不陪着写,也不能当他面玩手机。就这样,我一头扎进了公众号。
你要让头脑中的东西,自然流淌出来,还需要输入,所以不停的看书是我最常用的,游山玩水也算一个,并且我有了很多朋友。
当我不整天盯着他后,我们俩的关系确实紧密多了。到了三年级下学期,他也做出改变,写不完作业不回家。
这样,回家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虽然有的时候他也提一下,看看电脑。但基本上他是没有手机和电视瘾的孩子,他输入的资源,除了在课外书中汲取就在户外。
回望这三年,最大的收获不是孩子的成绩提升,而是明白了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那些曾经让我焦虑的"不足",或许正是他探索世界的独特方式。就像野地里的树苗,越是有人想要扶正,它越要朝着阳光的方向歪着长。
如今的我,依然会为孩子的成长感到欣喜或担忧,但更多了份从容。我知道,真正的陪伴不是寸步不离的监视,而是在他需要时递上一杯温水,在他奔跑时默默守好边界。
当我们把"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的期待,转化为"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同行,那些曾经剑拔弩张的时光,都化作了共同成长的印记。
这场育儿之旅教会我: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先学会如何与自己的焦虑和解。当我们松开紧握的双手,孩子自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而我们,也终将在这场修行中,遇见更通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