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轮到我们班在积木区游戏,经过半个月游戏,我观察到孩子搭建作品持续时长由刚开始的随意更换主题到主题持续半小时左右再到持续几天游戏,本次游戏案例是在积木区游戏2周后进行的梳理,目的是通过对小组积木游戏水平的观察,了解小组幼儿的学习品质。
4月1日
宗洋先拿了三个的圆柱体,两个圆柱放在积木橱里,一个圆柱放在草坪上,在圆柱上面放上长木板形成一个坡度,又拿了很多的长积木,搭了一条长轨道,在轨道上放了圆柱当底座,上面放一个长木板增加了一个坡度,宗洋做好滑滑梯没有直接玩,而是分享给玉成说:“滚吧!(圆柱)”玉成在滚动圆柱时把圆柱放在第一个坡度上,宗洋说:“不是的,要放在第二个坡度上玩。”宗洋说着对玉成进行示范,圆柱在滚下滑梯时直接滑落在左侧的草坪上,玉成这时候拿了大一点圆柱也在滑梯上滚动,通过多次滚动,宗洋发现圆柱体多数情况下都是向左面滚落。这时宗洋拿出一个长方体积木在轨道旁边增加了一个拐角,在拐角两边用长木板增加了围栏,他想如果圆柱向着左面滑落的情况下,圆柱会跑到左面的轨道上,然后滑到草坪上,但是通过多次尝试后圆柱没有按照他预定的路线滚动。
子辰和军贺抱着长圆柱也想加入这个游戏,他们把长圆柱给宗洋,并询问自己能不能加入他们,宗洋接受了君贺的圆柱,但是不愿意让子辰加入的,但是子辰一直没有放弃,宗洋说:“你加入我也可以,但是下次你还惹我生气吗?”
子辰摇摇头说:“不会了。”于是宗洋同意子辰加入了他们的游戏。
子辰先拿着一根长的圆柱放在轨道上,玉成拿了一个短的圆柱从起点进行撞击圆柱,圆柱只是稍微动弹了一下,子辰又放了两根长圆柱,宗洋拿了一个小圆柱放在子辰设定的障碍物前面,子辰说:“不是这样玩的,你可以用小的圆柱打倒。”宗洋领会新玩法,拿起圆柱在轨道上撞击长圆柱。
宗洋和子辰军贺用尝试用不同的积木撞击圆柱,他们发现最长的圆柱在经过滑滑梯轨道时,会把滑滑梯压坏,经过多次尝试调整后,他们直接在轨道上把竖着的积木撞倒,直到把竖着的积木全部撞倒。
接下来,子辰调整了长圆柱体,这一次他把长圆柱放在轨道的最末端,他发现两个长圆柱体放在草坪上无法立住,于是在草坪上增加了2个厚度不同短的长方体,长圆柱放在厚的长方体上,宗洋用短的圆柱在轨道上尝试撞击圆柱,子辰立刻发现短圆柱被薄的长方体挡住了,他立刻把薄的长方体拿走,把撞击的物品连接到轨道上,他们一直重复这个游戏,直到收玩具时间到。
关于滚动圆柱积木游戏最感兴趣的环节讨论后表征:
在讨论环节孩子关于撞击大圆柱倒塌有不同的认识,子辰认为小圆柱打不到大圆柱,因为小圆柱不能在轨道上滑,总是往一边滚动,宗洋认为大圆柱太大,而且太重。在用大圆柱撞击竖着大圆柱时他们的轨道总是被压坏,而且他们的轨道太长,对于他们的讨论只是说了原因,但是没有提出具体的办法。
教师反思:
整个活动,孩子们自主探索持续1小时左右,他们主动探索不同的玩法,在游戏进程中我并没有着急和孩子互动,只是安静的观察记录着孩子,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他们想法新奇,有无限的的想象力,不断地解决问题。和同伴的互动中,用自己的社交经验巧妙的解决矛盾,而在游戏结束后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对孩子们进行一对一倾听,我并没有预设问题,而是询问孩子在本次的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孩子们说出了遇到的困难,我也没有着急给他答案,而是继续观察,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他们会做出哪些调整?
4月2日
宗洋和玉成又一起玩着搭轨道,滚圆柱游戏,他同样拿了一些长短不一的圆柱体放在积木橱当柱子,以积木橱为起点,这一次他们把轨道立起来,同时减少了轨道的长度,这样就形成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不衔接,由于搭建的不稳固,在他们拿着圆柱多次滚动之后,轨道轰然倒塌。
这回玉成拿来了拿来了三根圆柱,他把轨道衔接起来,宗洋在末尾搭了一个拐角,他希望圆柱能够按照他既定的路线前进,通过多次滚动,小圆柱会在轨道的两边掉下,滑动的速度很慢。
宗洋拿来一个厚的长木板,放在轨道开始的地方形成一个坡度,增加坡度后,明显小圆柱滑动的速度增加,玉成拿来了长度不同的圆柱,他也来感受一下,不同的圆柱,滑动的速度是否相同。
思雨传承来到积木橱准备拿积木,在看到他们在滚动积木时也加入了他们的小队,他们在一起玩的不亦乐乎,思雨传承一直在尝试滚动圆柱,他发现圆柱在轨道滚动时,一直往一边滚落,玉成准备在轨道上增加一个轨道时,轨道轰然倒塌。
宗洋很生气,思雨和传承说;“你别生气了,我们给你重新搭一个吧!”传承和思雨通过刚才滚动的游戏在搭建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很多想法,他们把长木板靠在橱子上,传承找到了两根最长的木板,把轨道的一半安装上围栏,传承说这样小球才不会滚落下来。
在安装围栏时,两边的围栏一直倒,传承拿来了一根长木板在轨道的一边挡住,宗洋说,这个木板是围栏,他们在做好围栏之后,围栏总是倒需要有人扶着,传承拿来一些柱子在围栏的两边抵住,这样所有的小朋友都解放了双手,他们开心的滚动着小圆柱。
他们先拿了最小的圆柱体进行滚动,速度很快,思雨又拿了大一些的圆柱滚动,但是他发现大点的圆柱在轨道滚动时会卡在轨道上,多次滚动小圆柱后,由于滚动积木的重量不同,靠在积木橱的轨道总是往一边滑落,孩子们只是生气它总是向一边滚动,但是在游戏中并没有深入探究。在多次滚动圆柱后,思雨改变了圆柱滚动的路径,增加了拐角,这一次圆柱按照了既定的轨道进行滚动。
在游戏之后讨论时,他们又有哪些不同的收获呢?
关于4月2日滚动圆柱游戏讨论后的分享:
在整个讨论环节,思雨、传承通过复刻了游戏玩法,同时在游戏中他发现圆柱太大,容易卡住在轨道上,接下来他们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玩法呢?
教师反思:第二次游戏,他们减少了轨道的长度,这是经验的建构,同伴的加入让游戏更出彩,同伴间的模仿,促进了孩子们相互学习,老师作为一个观察者、欣赏者在游戏中记录着孩子的语言、行为,同时在讨论中他们也会发出自己的困惑,他们的轨道太窄了,大圆柱一直被卡住怎么办?他们发出的困惑,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4月3日
传承和思雨一起组合玩滚动圆柱游戏,他们先拿了6个短的木块当柱子,又拿了四个长板,两根长板滑梯,两根长板当围栏,传承拿来了小圆柱放在围栏的一边抵住围栏不倒塌。
但是六块短木块不相连,一侧的围栏很快把木块推倒了,传承又拿了重量大一点的圆柱抵在木块的后面,很快一条长长的轨道做好了。
他们开始尝试用不同的圆柱滚动轨道,他们用大的圆柱滑动时,发现在滚动在轨道时卡住了,思雨发现在衔接处有缝隙,于是她和传承把两边的围栏向中间靠拢。
传承这时候又想起上次子辰玩的撞墙游戏,于是在轨道的末端用一根长木板挡在了轨道的尽头,思雨在轨道上安装了天桥,她说这是用来人过路了,他们把轨道当成了高速公路,他们享受撞击木板的乐趣。
多次撞击木板,他们发现一根木板太轻松撞倒了,慢慢地增加木板,于是木板增加了到第四根,显然墙体太厚,无法撞到四块木板,而且多次尝试把本就不坚固,倾斜的柱子又发生了倒塌。
倒塌的柱子没有浇灭孩子们的游戏热情,反而让孩子发现了另一种玩法,这回他们直接把倒塌的柱子放在一边,他们说这回高速变矮了,他们原本撞击的四根柱子又变成了一根,他们一直持续的玩撞击的游戏。
4月3日游戏表征:
在游戏表征时孩子的游戏体验和得到的经验是不同的,传承说通过游戏他知道坡度越陡,圆柱滚动的速度越快。思雨通过滚动不同长度的圆柱积木和他们搭建的高速公路的宽度有关系,最大的圆柱不能再她搭的高速公路上滑动,需要把两边的围栏拆掉,他们搭的轨道宽度有点窄了。
关于幼儿的学习品质:
宗洋、玉成、子辰、军贺、思雨、传承等小朋友开展了用圆柱体、长积木、长木板等材料来搭建轨道、滚圆柱、撞击积木的游戏,游戏属于科学探索、建构游戏的类型。从学习品质的角度来看,孩子们的主动探索、坚持尝试、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对于他们的认知发展、创造力培养有重要意义。该游戏有助于孩子们观察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对儿童在科学认知、问题解决、合作交流方面有积极作用。
教师下一步支持策略:
1. 借助儿童观察与评估量表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
2.教师要及时整理游戏后回溯性备课,多反思自己是否能够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
本案例由中三班贾老师供稿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