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讲座(3)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讲座(3)

我们来看一下游戏与生活当中,我们是给孩子提供开放的环境,然后理解过的材料,反思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希望孩子都是自主的,可以自己去调整的。我们老师给他们创造什么样的条件?首先我们看跟游戏一样,反思是孩子自主自发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首先就是要我们说叫个性化的人际公平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想法去表达。所以这是他的这个50个小朋友,他的这个天气记录,他自己的天气记录是对于风、对于雨、雨对于这个小雨等等观察是很细致的。所以我们是给了他每天想观察什么天气就观察什么天气的机会。在时间的累积下,他会自发对各种天气有他的研究,所以我们看他下面写的这个。

我今天发现雨很大,雨不仅很大,而且还在拼命下,而且风一吹雨就歪了,弯弯曲曲的风又往这边吹。又往边吹,往左边吹,又往右吹,一直左右吹。不仅这样,还有雨是直的,有一些雨是直的,有一些是歪的,又有一些又直又歪是被风吹的。而且又直又歪的是有些人看到是直的,有些人看到是歪的,有些人看到的,这是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不同角度的。远的角度看是歪的,近的角度看是直的。所以这是孩子自主的探究,他不是说坐在看下雨他就可以记录了,而是他在风中感受了一会雨。然后左看天看个图,一个小圈圈就是风,孩子是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风格的。

好,这个小朋友他的这个整个的记录就全部都是想象式的。他说我发现山盖了一层大被子,大被子是云做的,这种记录是像我们看到的这个绘本故事一样。它有这个泥人的一个想象。我们再看,我们也要允许有一些孩子,他是科学思维见长的。我这里给大家摘录了一些,就他观察这个月季花所有的观察有自己的思考是可以的,比如说是长高多少厘米。矮多少厘米,然后花苞到什么时候会开花,然后这些字是做什么用的?他有自己的推理判断,但是他的这个画面跟刚才这些女孩子们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吧?草草几笔,所以对于艺术的表征和表达,还有他的反思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所以孩子的优势领域是不一样的,他通过这个记录和反思的环节,他的学习的过程和风格是不一样的。

好的,我们再看这花开花了以后它的记录就不一样了,它的开花了以后记录就不是只有两根棍。上面画一点东西,然后就有花瓣的形态就出来了,一个画画老师的这个解释是,这个孩子因为他有科学的思维,所以他是叫想象性推理,他看到这个以后就推理每一个花瓣都是这样画的。我就按照他的这个规律一直叠加,我就可以画出一个花来。所以他在画这个画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这个逻辑性和思维,我们再看他画其他东西,对于科学的想法我有推理的。我是记录式,有自己的观点和表达的,但是观察这些树,这些造型,形象上跟刚才观察个花是一样的。没有太多的感情。但是对于上面几个有形式、有结构的可以推理的东西就是画很好。所以我这里给大家看的是我们老师对于一对一倾听的孩子的记录,同时通常比较紧张,老师觉得会画的就一定会画。就画很好的就总是画很好,画不好的就觉得这个孩子水平不行,或者能力不行,或者是他不想画。但是我想我们要观察一段时间,给孩子这个弹性的机会去表达和展示,因为我们也看到他孩子不总是能力。是看我们表象上看到的这个水平。

对于他感兴趣的东西来讲,他可以画很好,很有逻辑,然后有它的结构。这也是同一个孩子,当他不画花的时候,不观察这些植物的时候,他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对吧?然后他就观察其他东西,上面是观察地图,所以他早上来了就画了一个浙江省的地图,下面是观察他的这个锣鼓的作品。所以他把他的锣鼓是用几个板的,用哪个螺丝的、螺帽的。然后全部都给他画出来,然后是跟哪个小朋友的是比较像的,后面是他记录了两个发射皮筋的枪。然后这个枪有一共有六幅,不,我们的结构把它画出来,所以对他来讲他擅长的感兴趣的事物。他的表征能力是比较强的。

所以我们对于老师来讲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反思环境?就是我们通过这些记录要去思考,提供一个随处可以记录,孩子可以自主记录,想到哪里记录就到哪里记录到一个我感觉到舒服的地方。记录的环境记录变成一件,我可以选择,我可以享受,我可以充满好奇的这样一个事情。记录什么呢?当你看可以记录植物,可以记录天气,我的植物有变化的时候,我记录植物,我的植物没变化。我觉得很伤心,我可以记录点别的东西,我感兴趣的东西,总而言之是一个积极反思的过程。我看到孩子选择不一样的桌子,有的他们在草地上、树底下跟老师一起记录,有的就在教室门口三三两两记录。我们也有的孩子跟老师倾听记录的时候在这个山坡上,然后在植物旁边,在小板凳上,在大石头上都有。所以我们老师要把方式及过程让孩子能够自主选择。

第二个我想就是我们要给孩子提供适宜的工具,有的孩子是喜欢自己的两个这个马克笔的。一人一盒,有的孩子嫌麻烦,我就想桌上随便拿一支笔,我就可以开始画了。有的孩子我想今天要粗一点,有的孩子说我今天的我不想用笔都可以,因为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不是一个画画和交作业的过程,所以不需要他在墙面上贴的都是涂好颜色的,都是彩色的,都是形式统一的。都是工工整整的。这不需要,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要体会到我的记录对我来讲有用、有趣另外还有一些不同大小纸张的选择,有的孩子比如说小班的时候,他们画不了细节。我需要大一点的纸。也有的孩子觉得纸太大了、太空了,我画不满,我觉得不舒服,我想要小一点的纸,都是可以的。所以下面我们也给他们不同型号的纸来选择。

当然最重要的是孩子还可以自己去拿取这些工具,自己去把自己的记录给张贴起来然后我们教室有充足的空间能够展示我们所有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记录,让他们的对生活、对游戏的发现和思考被看见。被自己看见,被其他的人看见,然后让他们感觉到这些所有的思考和想法都是被我们大家所珍视的。觉得是很珍贵的。

有了这个表达表征的空间和材料的提供以后,我们来看一下跟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相关。就是这个表达表征,或者是孩子在游戏和生活当中的学习是碎片化的还是有连续性的好。我们来看这孩子的表达当中,其实是对游戏和生活经验一个整合的反思,就是他们看这个太阳和月亮。我们看了以后就是当天是日月同辉,看了以后孩子的反应是什么?他说我觉得月亮怕太阳,但今天早上太阳和月亮合在一起,所以一边是太阳,一边是月亮,刚开始它还很亮。太阳醒了到早上就没亮了。所以这是孩子对于人的情感和太阳、月亮为什么会一起存在在天上的一种猜测和推理。然后他说我觉得太阳和月亮是好朋友,所以会一起工作,所以早上我也看着月亮,通过友谊来合理化解释他们俩为什么在一起。然后他说太阳和月亮一起在天上,我今天早上天亮的时候看到的月亮圆圆的,白白的月亮在天上。

月亮和太阳合体了,合体的时候就变成黑色的,因为他觉得晚上月亮是本来不应该是这个颜色的。但是早上看起来灰蒙蒙的。这一块就是说我看到了个月亮,太阳晚上会消失,但月亮一直不会消失,它们会合体。就是猜测月亮是一种永恒的,不然为什么月亮会早上在,但是太阳晚上从来不在。所以他觉得月亮是恒定的,在天上只有太阳是会变来变去,就是孩子就是对于无论太阳和月亮这种科学现象的观察。还是生活对他来讲是一体的,因为这些事物之间的规律是可以相互推导来相互解释的。

我们再看一下他们对这些事物的经验是不是持续的,这是他们3月份开始对太阳的一个讨论。然后他到了9月份又会看到太阳光经过尺子反射以后去看彩虹。11月份然后再继续看太阳、月亮、云朵的讨论,然后去看太阳和太阳光的转移。这是隔过一个学期了,11月份之后的3月份所以我们会看到孩子并不是对一个事物不再关心了,当他3月份观察以后,他不是不再观察了。只是当他看到一个特殊的现象,会再次唤起他想要去探索的欲望,所以他的学习不是不连续了。而是持续在脑子里保持着这个经验,当下一次看到一个他之前的判断相违背的现象的时候。他就会再去讨论。

所以我们在形式上看到的外部是不连续的,但是在他的内在经验上是连续的,这是我们去考虑这个课程的行径。所以老师不必要太担心我们墙面上贴的东西是不连续的。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对他的理解和感受是不是有持续的机会,只要你的机会是一直存在的,我们的孩子的经验、理解和感受就会不断叠加。就像我们人一样,只要你天天出去餐厅吃饭,你就会不断对这些餐厅的菜品出品。然后菜式花样有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但你一段时间不出去吃了,其实你就不知道你在饭店里吃什么东西了。你的经验就断了,所以他不是说你在表象上有没有告诉别人我的研究,而是你有没有持续去经历和感受这些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建议大家去思考,我们一日生活当中有哪些机会是我稳定的,持续的。

三年连续可以给到孩子的?些是我大量要做的,培养孩子的习惯,让他们深入去思考。假如说是一次性的,我今天买一个材料包,给了他一次,玩了一次,结果再也不玩了,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我建议大家大可不必因为这样反复的、片段式的、碎片式的体验,对于孩子形成一个深度的经验没有什么帮助。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在他们周围的这些风,我们孩子会持续探究的。

雨节气节日自然现象,包括自己的穿衣,穿着衣服的配色造型,然后包括他们玩的一些黏土。这些低结构材料,或者他们喜欢养的小动物花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是三年持续稳定给孩子投放这些机会,而不是养小动物,就是养一个月。然后养完了,反正我们就拿回家也再也不养了。

当我们有了持续的机会以后,我们的墙面空间就是给孩子持续反思,发现反思的机会。给孩子看见自己的经验的机会。所以这个墙面首先是给孩子看的,不是给老师看,孩子看也是,很多孩子是自己看自己的,因为我也不知道别人的个画的是什么意思。我很多的时候就是看图片,看我自己画的,然后让我的同伴给我讲我画的。所以每一个孩子他都应该有他自己的空间,所以每一组孩子讨论到的话题都应该被展示在墙上。

这个时候就考验我们的环境创设了,对吧?以前是我们老师分步骤让孩子往上贴的,现在是孩子想贴什么我都要想办法给他贴上去的。孩子想放在哪里我都要尽量能把它排布好放上去,所以形式上就要尽量简单,空间要把所有的利用起来。其实我们也不是说有多的墙面,而且消防门什么的现在都已经被贴上记录了,然后另外就是每一个孩子不管记得是什么,他都应该有一片自己的空间,所以一个大班小朋友,他们在中班的时候一直在画这个马桶人、监控人,反正就是在创造一些奇奇怪怪的人。然后这两个孩子一开始是不做游戏记录的,老师就专门把他们的这些记录给他们做了一面墙。

按照以前我们课程的思路,这个是跟我们一日生活没关系的,跟主题没关系的,跟其他小朋友、跟我的要求、跟我的目标完全都没关系的。但是正是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学习,这是他的爱好,这是他的兴趣,所以我们要让他把这个作为一个深度学习的机会。让他能够再反思、再创造,就从一个不是学习,因为我们的环境创设和机会的提供,变成了一个深度学习的机会。

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关注的是我的学习,而不是老师关注的我。跟别人一不一样。好,所以墙面上我们看自发的会呈现出这种孩子持续性的探究,不总是,但是绝不会没有。这是我们墙面上4月份,就上个月我们个大班的墙面给大家看一下我就把它放大了。4月你看他们这个日期尽量挨着排,4月2日4月7日其实都是锣鼓搭建的游戏,因为他们都是在用锣鼓玩。但是他们每天讨论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到底是长方形的还是正方形的?支撑点是在哪里?轨道是怎么改变的?从八月、四月八号开始,他换了一个游戏,成了螺母轨道滚球游戏了。

你们看到这段时间他玩的起码是三天,他都是玩这个游戏,所以自然而然都是围绕这个游戏展开讨论的。过两天他们又换了一个游戏,叫动物基地游戏,老师跟他们的讨论也自然而然就换到另外一个游戏上。到了十七号他们这个轨道滚球游戏又出现了,因为又有了新的变化,我们的讨论也会迁移过去。

所以这个墙面一个月呈现下来,你说它有没有主题?因为孩子的游戏是会经常呈现他想要玩的,持续在玩的一个玩法,他当然会有一定的主题。但是不是像我们以前预设的是一个单一的目标,或者是就做一件事情,不是?所以当我们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时候,有很多老师说这是不是项目化活动?是不是我们这个月要有一个项目?其实不是的,我觉得它跟项目化活动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对于项目是这个孩子玩的这个东西。这个话题是不是开展,是不是反思,是不是有逻辑性呈现了多个层面、多个角度不要求。因为游戏当中孩子的学习是领域和目标整合的,它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是在三年的过程当中。让孩子逐步去把这些生活和游戏当中的经验获得,而不是在一个月当中通过一个计划好的项目来把一个特定的内容学会。所以游戏做了以后,它的特点是孩子的经验可能反复迁移和链接的,是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而不是像以前我们一样就一行这样有序列式在学习。这个跟我们中小学以后的学科学习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我们中小学的学科学习越来越像我们幼儿园的课程了。之前开始呈现我们多学科的整合,跨学科的学习,我们现在中小学里面至少有一个概念叫大学科。对吧?就是好几个类似的学科,然后把它整合起来,然后让孩子去整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所以我想我们幼儿园的学习其实恰恰是先进的。跟我一样,我们来反思一下,这样集体的对话的,反思我们老师要做好什么样的支持。

课程内容是幼儿生成的,讲面上展示的话题只是幼儿经验的很小的一部分。我们老师在课堂当中要提供的是给幼儿安全、喜悦、投入冒险的、开放的、反思的过程,所以又回到跟我们一对一的记录。跟我们的游戏,跟我们的生活一样的,就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一个自由表达的安全的心理氛围,所以这个中间的有一段我们老师要关注,就是要让我们的幼儿感觉到老师是在关心每一种观点。而不是关心固定的一种观点,我们都是在向他人学习。不管什么样的观点我都可以去学习,而不就只有某一种观点,某一个结论是好的,是我要学的。然后在这个里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的方式,有他的态度,有他不一样的品质,都是我可以去借鉴和思考的。所以形成的是一种开放和包容的观念,而不是指向特定的知识和结果,这是我们反思的价值。

在说了这么多以后,我们来回顾,无论是我们说的游戏自主的生活,还是孩子自主的多种途径的反思。都是关注他的积极态度和学习品质,关注他的学习能力和他感兴趣事物上的成就,以及关注他多领域整合的发展和经验。让他们传长板,带动他的短板,在这个我们课程的这个刚才实施的这些环境材料、游戏、生活记录等等的这个背后。

我们来整合说一下教师的角色。刚才我们为孩子创造这个条件,其实就是我们教师的角色之一。好,教师的角色大家听比较多的都是教师退后和放手,给孩子自主的机会,对吧?好,我们在这里就把这些都总结成这几句话,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幼儿心理支持就是最好的支持。好,为幼儿的不确定的学习创造机会,保障幼儿自主游戏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认识和理解幼儿在游戏与生活当中个性特征和个体差异。这是我们老师现在主要做的事情,不是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干预,在这里我也把常见的几句话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常说我们老师在平日生活当中,在游戏当中,在生活当中要闭住嘴这个是闭住嘴,是指我们不要去指导和说教,就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去探索。而不是喋喋不休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你哪里还没有做好?你要是像什么什么一样就怎样,我建议你一个好办法,你不妨试一试,把这些指导和说教要管住。

第二个是管住手,主要是管住我们对孩子的控制和阻碍。孩子要拿剪刀了,马上把他的手拿,你要什么?老师帮你捡。孩子要背这个端这个热水了,慢点,慢点,老师来端,你不要端了,把这个控制和阻碍给管住。游戏场地孩子要自己解决问题,比如说我们前两天在树上,孩子把这个呼啦圈给挂上去。还要拿皮球砸我,可能我们很多老师第一反应就是不要砸住别人,怎么办?先把它给管住,然后再叫保安师傅来帮我们全拿下来,这些是我们要管住的手,管住我们的控制和阻碍。

我们也有两句话叫睁大眼、竖起耳,睁大眼睛不是我们拍拍孩子些显性的结果,而不是睁大眼去找他们的时刻。而是表现出我们对孩子们的关心、观察和问题。挑战我们老师的有一些特定的场景,第一我们的孩子搭不像我们老师想象的好的时候。我怎么表现出关心和共情?孩子搭了一个平平的东西,然后跟老师说,老师你看我的这个特别牛,我们老师怎么表现我们的关心和共情?我们能不能欣赏孩子眼睛里个特别牛是什么意思?这是我们要睁大眼睛看的,为什么孩子的眼里这个东西特别厉害?这是我们要去理解的。

还有一种共情就是我们的孩子遇到挫折,我们很多老师是同情,不是共情啊。真可怜啊,你怎么摔了一跤啊?这个时候可能孩子只是想说,老师,我有点疼啊。我们的老师怎能够理解他想要继续去玩,但是现在有点疼的这个感受。我还要竖起耳朵,我们老师经常会把它用在一对一倾听当中,但是我也提醒大家,游戏场地上也要竖起耳朵去听。因为孩子很多对自己游戏的解释是在跟同伴对话的过程当中。听听,我们很多老师是听的时候是听字面意思,但是我后面有几个问号可以提这个帮助大家。也许可以突破。大家的孩子没说什么,几个孩子在讨论规则,叽叽喳喳的,有几个孩子说特别起劲,我们老师听得也特别起劲。但是这个时候有的孩子没说什么,欲言又止了,没有轮到他说,他想说,但始终没说出来,没说什么。说不清楚的背后想表达什么。有的孩子支支吾吾说了半天,说了好几遍都没说清楚。有的孩子用词不恰当,我们也不大理解他说的是什么。我们要去听他想表达,不是只看到他的语言能力不好,没说清楚,不知道要说什么,说了半天还没说清楚。

不是听这个,而是听说了好几遍,都想要跟我说,到底想说什么事情这重要?这是我们要听的,然后我们需要肯定什么,然后老师他孩子来跟我们说特别开心,然后说了一大堆。我这里面跟我说的背后是想让我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是我们要听的,到了最后的最后,就我们老师常关心的问题,他说了这么多,我听了这更多。

观察了这多,以后我要做什么?就是我们经常会看屏幕的时候看到适用互动,适用互动的时候我说什么?这里首先要跟他说,适用互动不一定是说什么,也可以是做什么。做什么?我们可以拍一拍,抱一抱,等待微笑,你走开,不打扰他,给他留有自己的空间,你继续观察。

你没有去打断他,这些都算是有用的,因为都对孩子的学习发展有价值。包括你去调整环境了,你明天就给他知识性的材料了,孩子说纸不够了,你明天给他投放了更多的纸。而不是孩子说纸不够了,你跟他说只有这多纸不能再了。这些都是有效地使用互动,到最后我们才谈,你一定要说的时候说什么,一定要说的时候还是指向前面的。闭住嘴指导和说教就算了,如果是不指导不说教的表现,我们的鼓励、共情、陪伴、思考。能让孩子更好奇,能善意理解孩子自己的目标这些东西可以说,但当孩子有了强大的自信。他有了自己内在的力量,我们的表现其实是可以越说越少了,不总是需要说我们的老师。有的时候会觉得孩子特别需要鼓励,才能有自己内在的动力,但实际上游戏的价值告诉我们。孩子本来就有内在的动力。只要我们不破坏、不打扰、不批评,很多孩子就已经他的内在动力被保护起来了。所以说什么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总是必须的,但是说鼓励、共情、陪伴思考的话是可以有的。

我们总体上来看一下教师的角色,我们就再次回顾一下我们课程的整个结构。第一就是游戏,然后游戏精神它的一个生活,在这里面包含了两种孩子基本的学习,一种就是在游戏当中通过行为去反思、去思考、去验证。一种就是通过绘画、语言等等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所以在我们的学习当中,幼儿如何学,既有实践,也有反思。我们第三个部分就是教师的角色,教师做什么?环境、材料、时间放手的支持,是为孩子的学习创造条件,有效的师幼互动。

刚才说了,对孩子表达关注、观察和研究,这种积极关注是我们教师要做的第二个部分。最后我们就来花一点时间谈谈我们幼儿园做什么啊?幼儿园当然做的第一个最基础的事情就是保障前面讲过的三块教育环境,保障前面老师和孩子享有的这些过程是可以存在的。所以对于我们很多的园长来讲就是经费,然后教师的这个一日生活的实施,给孩子、给老师、给孩子谈心的这个机会。然后另外就是我们老师的培训和研究,这是一个,在这个幼儿园做什么的最后一个板块。

我们刚才说到了老师的专业发展,这是我们评价当中要做的事情,因为我们是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促进孩子的发展。并不是通过教师对孩子的指导来促进孩子的发展。而是当教师越相信孩子,越理解孩子,他越能识别孩子在游戏与生活当中个性化的发展和孩子适宜的发展条件的时候。他才能主动为孩子创设前面的这个条件创造条件。所以我们评的目的,自评的目的是教师对孩子学习发展的研究,是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这一块提升了,前面自然就优化了。所以幼儿园做的其实是我的理解。

对,我的工作是两块,第一保基本。老师不会的情况下,我们先把基本的条件保证了,让孩子能够有自由自主游戏生活。第二在保基本的基础上,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老师对孩子的研究。让我们的老师能够相信儿童,能够让老师能够在这个研究儿童的基础上,主动去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环境。

所以你这个就是刚才讲过的两块,以上这个幼儿园自评的过程,自我管理的过程,就是把上面的内容都变成过程性的发展性的机会。指向幼儿和教师的发展。好,在这里刚才提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是要观察儿童、研究儿童,逐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正确的儿童观就回到我们评价指南上一开始个基本原则的第二点,相信儿童。相信什么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所以这是我们教师教研当中的一个核心,我们怎么让教师去理解。发现孩子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这是我们每一次教研都必须紧扣的一个主题。第二个就是认识儿童在游戏与生活当中的学习,在游戏当中孩子有哪些学习?每个不同的孩子是怎么学习的?在生活当中有什么学习?每个孩子是怎样不同学习的?也是我们教研当中的第二个主干。第三个主干就是接纳和理解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对此老师感觉到有困惑、有困难孩子的发现。而不是些特别能干的、优势的、亮眼的。哇,这些孩子因为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是不存在困惑的,他是觉得我能理解他,我能接受他。我愿意支持他。但是我们老师的专业发展、老师专业性跟家长之间的区别,主要就是体现在对此所谓的社会上说的学习比较困难的。不会学习的、不爱学习的,有些孩子的观察和发现,这是教师的专业性。因为在对于这些家长上,我们能给他的最大支持就是向家长解释清楚你这样的孩子,他的学习动机和能力在哪里。

你应该如何支持?这是我们教师专业,所以回应到每天幼小衔接的问题,当这些家长问你,哎呀,老师,我们这孩子到了小学怎么办?如果你对这样的孩子没有发现,你给家长的答案就是不好意思,你真的得努力了,不然到时候就跟不上。所以昨天个小学老师来的时候跟我们的家长去分享,你可以去不上这个补习班,但是我们作为幼儿园老师要跟家长一起去探索的就是你的孩子他的学习的能力和动机在哪里?你要怎样支持他,鼓励他、回应他?你的孩子就能从一个表面上看起来不专注的孩子变成一个专注的、能解决问题的孩子。

事实上,我们昨天有老师说我的孩子专注力不行,可能只有10分钟的专注力,需要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去拆分学习任务。你只要能把学习任务拆分到10分钟左右,这个孩子一样可以把总任务完成。没有人说任务之间是不能转换的,不能休息的,要一气呵成的,我们要看的是结果的输出和产出。对吧?看这个产出的时候,每个孩子都要有适配自己的学习方法,当一个孩子他的10分钟的他在获得总任务的完成度的种成就感以后。你再翻回来让他坚持15分钟的时候,跟他总是感觉到自己完成不了任务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所以这是我们老师的专业性。

所以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去孩子看孩子滑下山坡的时候,他特别挑战、特别冒险,我们怎么跟老师教研这样一个事情?昨天蒋老师跟大家一起讨论了很多孩子游戏的事情,我们对于幼儿园的管理来讲,就是针对前面个信儿童。发现儿童在游戏和生活当中的学习,认识每一个不同的儿童。

怎么选一个游戏视频,有效跟老师开展一次教研?考验的是我们老师和管理者对于老师困惑的把握,比如说这个事情老师害怕担心他的安全问题。我们就要去拍一个,比如说这样一个视频,带领老师去思考这些孩子到底是能掌控这个环境。还是不能掌控这个环境?他掌控环境的经验基础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对老师专业性的一种引领,当老师理解清楚了,孩子是有能力掌控这个环境的。比如说他现在溜坡了,然后他自己用双脚就是刹车,然后控制这个环境,他很小心翼翼滑到树这个地方。然后撑住树控制自己的方向,这些就表明了孩子前期的经验。然后再看,当男孩子已经滑下去了以后,说女孩子不敢滑,然后男孩子又把车推上来了,他是怎么推的?你说他能不能掌控这个环境,显而易见是可以吗?如果你推,如果你是步履蹒跚的,对这个山坡毫不熟悉的,你能操作把个自行车这样特别平衡的。就是都不带晃的就把它搬上去吗?不能。好,这就是我们引领老师对孩子能力的一种判断,所以这不是一个盲目去探索的山坡。好了,他这次是从大树这里开始。

老师我回来了。

滑的时候是很紧张的,但滑下来以后我们看一个很细小的动作,一到了下面的坡上,马上两只脚踏在踏板上就开始踩了。两个人就这样避开了,没有撞在一起,所以这是孩子的前期经验,跟他们在山坡上的控制和心理的紧张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他们对自行车,对山坡是很熟悉的,只是对于这个高度可能暂时不适应。

像这些就是我们在教研当中要跟老师去分析的,为什么我们是有必要去相信孩子?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孩子的经验和能力。好,有一些老师的困惑是我们要拍视频拿出来跟老师讨论的,比如说这里我们不看视频,比如说什么孩子在游戏当中频繁转换。一会玩这个,一会玩一个,一会又玩这个,一会又玩一个,没一个停。好,我们先不给老师答案,我先要去把这个视频拍下来,跟老师一起去观察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这就是我们教研的价值,比如说有些老师说我们小班的孩子是不能干的,手精细,动作不好的。操作不了的,我们就要专门去拍小班操作这些材料的视频,然后拿到教研上跟老师来讨论。只有这样一次一次讨论,去看孩子他的操作的结果的时候,我们才能让老师真正去相信孩子。

还有我们的老师经常觉得我们的孩子能力不行,我们要教研组出马,陪老师去在多情景中观察。在长周期当中观察,微观察一天不是我们教育组的本事,要跟进班里面陪着老师看。看三天看五天,看一个星期,我这是我们现在对于保教主任,对于业务副园长的要求,就要跟进班里面陪老师看老师有问题不要把这个布置给老师。是你的事情,你去做,是我跟你一起做,你看不懂没关系,也许我也看不懂,但是我至少可以陪你一起看。因为我的一个想法就是,假如说老师看不懂,我们派的业务员上去还看不懂,就不是老师的问题。是我们教研方法上有问题。如果老师看不懂,派了我跟你一起看,我帮你看懂了,才起到了我们教研的一个目的,所以把这个任务分配给老师。让老师去干这个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因为老师本来就不会他来问。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讲座(3)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