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是重中之重,涵盖多个关键层面,需要家长和教育者深入思考与正确引导。那么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怎样做呢?听听临大刘鹏教授怎么讲:
一、培养专注力与自控力
专注力和自控力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过多声控光控玩具会对孩子专注力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丰富的感官刺激反而干扰了孩子的专注培养。
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这类干扰因素,为孩子创造一个能让他们静下心来专注探索的环境。
例如,孩子在自主游戏时,教师适宜采取观察的方式,适时与孩子交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呵护好奇心与观察力
孩子天生充满好奇心,看见什么问什么,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开始。在农村,孩子有更多接触自然和生活的机会,这种环境为培养观察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孩子这份好奇心,不要用过多规则限制他们的思维,导致孩子不敢思考。像春天来临,应引导孩子去观察自然变化,积累生活经验,而不是只让孩子死记硬背诗词,忽略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
三、思维培养与学习方法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引导孩子看待问题,避免思维固化。情景教学是很好的方式,把生活中的每个时刻都当作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思考。在学习上,不能一味刷题,也不能盲目迷信学历,未来高学历者可能更为普遍,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才是关键。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起到支持作用,了解学生需求并提供帮助。
四、兴趣尊重与特长发展
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如奥数等,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若孩子不喜欢就不应强迫学习。以珠心算为例,它的学习需根据孩子年龄和个体差异,遵循从珠算到心算的过程,否则容易出现离开算盘就不会计算的情况。识字也一样,应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生活中主动学习,比如从街道标识等场景中自然地认识文字。
五、教育环境与成长空间
家庭教育中要避免特权思想,不能因为孩子学习好就给予特殊对待,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孩子的成长环境选择上,例如大学阶段,建议孩子参加社团而非学生会,防止孩子过早接触特权环境。
同时,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幼儿读绘本就是很好的方式,但要避免小学化倾向,不能给孩子过多学业压力。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方位思考,关注孩子的专注力、好奇心、思维、兴趣等多方面发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