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游戏理念的引领下,教师观察、倾听以及对话的能力愈发关键,已然成为教育实践中的核心要素。唯有扎实地锤炼这些能力,教师才能顺利地从一日活动的观察者、聆听者,转变为积极的支持者,进而成长为深入探究儿童发展规律的研究者。
一、关键素养
教师若要实现专业成长并提供优质教育,观察倾听对话能力堪称基石。倘若教师无法敏锐察觉幼儿的新奇发现,不能详尽记录幼儿的成长点滴,难以开展富有成效的个别与集体对话,那么成为卓越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便只是空谈。因为出色的幼儿园教师必须深度洞悉幼儿的内心世界,而这依赖于对幼儿日常行为、天真话语、丰富表情等全方位的细致观察,对他们内心想法、情感波动的耐心倾听,以及由此展开的充满启发与引导性的对话。
二、实践意义
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场景中,我们愈发体会到观察倾听对话的重要价值。凭借入微的观察,教师能够捕捉到幼儿在游戏、学习与社交过程中的细微变化。比如在建构游戏里展现出的想象力与空间感知力,在与同伴交往时的情绪变化与合作能力的萌芽,在探索新绘本时的好奇与疑惑。
倾听则为教师开启了通往幼儿心灵的大门,他们那些充满童趣却饱含独特认知的话语,像对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奇妙想象、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都能为教师提供深入了解幼儿思维的窗口。
而无论是一对一的交流,还是集体活动中的互动探讨,都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思考,促进其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为教师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从而打造更贴合幼儿需求的教育环境。
三、现实阻碍
(一)班额与资源限制
然而,现实中诸多难题如影随形,阻碍着教师在这条专业成长之路上的步伐。班级幼儿数量过多是极为棘手的问题,面对众多活泼好动的孩子,教师的精力被极大分散,难以对每个幼儿进行精准细致的观察与深度的交流互动。
有限的经费也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升,无法购置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图书等教育资源,致使教育环境难以充分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例如在开展户外建构游戏时,因材料不足,幼儿的创作灵感难以尽情释放,教师也难以在理想的教育资源支持下深入观察幼儿的创意表达与动手能力发展,沙水区、攀爬区、滚筒区等户外的活动开展也会因物资匮乏而受限,幼儿的学习体验大打折扣。
(二)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对观察倾听对话有着显著影响。部分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难以准确解读幼儿特定行为背后的发展意义。比如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频繁更换角色且情绪激动,若教师不了解这可能是幼儿在探索自我身份认知与情感表达的阶段表现,就可能误解为幼儿调皮捣蛋,从而忽视其中蕴含的教育契机,导致在观察时遗漏关键信息,倾听时无法理解幼儿内心真正需求,对话时不能给予恰当支持与回应,影响观察倾听对话的质量与效果。
(三)教育观念待更新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仍在部分教师心中根深蒂固,这成为一大阻碍。这类教师往往更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而非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需求与情感体验。在这种观念下,教师可能在对话中占据主导地位,抑制幼儿的自由表达,在观察中也侧重于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忽略其个性、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开展深入有效的观察倾听对话。例如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可能急于按照自己的理解讲述故事,而没有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观察画面、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错过引导幼儿深入思考与情感共鸣的机会。
(四)时间精力
时间与精力分配不合理同样困扰着幼儿园教师。除了日常教学活动,教师还需承担班级环境创设、幼儿生活照料、家园沟通、填写各类表格等大量工作,使得用于观察倾听对话的时间和精力被严重挤压。即使在与幼儿相处的有限时间里,也难以做到全身心投入,可能错过幼儿瞬间的精彩表现或情感流露,影响对幼儿的深入了解与互动交流。
四、突破路径
那么,如何在重重困境中寻求突破与平衡呢?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便资源有限,也要积极探索优化观察与倾听的方法。例如,巧妙利用碎片化时间对幼儿进行重点观察,如在入园、离园环节关注幼儿的情绪状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在日常活动中捕捉幼儿的关键行为与表情。在对话方面,可采用小组循环对话的形式,逐步深入了解每个幼儿。
其次,教育部门与幼儿园应加大资源投入与调配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合理控制班级规模,减轻教师工作压力。鼓励教师开展低成本、低结构的教育活动。
最后,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开展园内教研交流活动,分享观察、倾听、对话的有效经验与策略,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成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之路虽充满挑战,但观察、倾听、对话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只要教师、幼儿园与教育部门携手共进,定能开辟出一条充满力量的大道,让幼儿在充满爱与智慧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让教师真正成为专业的教育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