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滚筒游戏后的集体分享环节,教师的“进”与“退”策略对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和能力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一、分享引导的“进”与“退”
教师在分享引导的“进”,在于精准捕捉关键瞬间。当看到幼儿尝试固定滚筒并站上去的游戏场景后,教师可提问:“你在固定滚筒的时候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呀?”引导幼儿回顾固定滚筒的具体操作,如“我和小伙伴一起把轮胎放在滚筒旁边,让它靠着就不容易滚了”或者“我用了几块大积木挡住滚筒的两边”等,使幼儿的注意力聚焦到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升其动手能力与策略思考能力。
而“退”则是包容幼儿的分享节奏与情绪。也许幼儿一开始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站在滚筒上的兴奋感受,教师要耐心倾听,不打断幼儿的情绪表达,让他们先释放游戏带来的激动,之后再逐步引导到对固定滚筒方法的深入探讨,营造宽松且积极的分享环境。
二、思维拓展的“进”与“退”
思维拓展方面教师的“进”,表现为深度启发与创新引导。例如教师可以追问:“如果下次没有这些材料了,你还能想到别的办法来固定滚筒吗?”促使幼儿突破现有材料的限制,发挥想象力,如“可以找根绳子把滚筒系在旁边的攀爬架上”或者“让几个小朋友扶着滚筒不让它动”等,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与应变能力。
与之对应的“退”,是推动幼儿相互交流思维成果。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各自的新想法后说:“大家听听看小朋友的创意,说不定能给你更多灵感哦。”让幼儿在同伴的分享中进一步拓展思维边界,相互学习与借鉴,激发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三、经验提升的“进”与“退”
经验提升时教师的“进”,是全面总结与升华游戏价值。教师总结道:“今天大家在固定滚筒尝试站上去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很多巧妙的方法,还懂得和小伙伴合作,一起克服困难。这就是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的力量,以后遇到其他挑战,也要像今天这样勇敢尝试哦。”将幼儿在游戏中的具体操作经验上升到探索与合作等重要品质培养的高度,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而“退”则是引导幼儿自主回顾与感悟。教师可以提问:“回顾整个游戏,从一开始不敢站上去到后来保持平衡站稳并行走,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让幼儿自我梳理游戏中的成长与体会,如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观察滚筒的滚动规律等,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提升能力,使他们在游戏中真正实现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