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践行安吉游戏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然而,这绝不能成为否定安吉游戏价值的理由。事实上,这些难题恰恰是我们成长的契机,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安吉游戏在实践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的。我们要始终铭记我们的最终目的——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这是我们坚守和前行的动力源泉,也是安吉游戏的核心价值所在。
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安吉游戏中,幼儿与教师每天一对一沟通不少于3次是高质量教育的关键,是了解和支持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承载着幼儿自主游戏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回溯性备课不仅是教师任务,更是保障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教师通过反思幼儿状态、自身能力、支持做法和互动方式,把握幼儿成长轨迹、提升教育敏感度、优化策略、激发幼儿潜能,这一切都是为实现教育最终目标,如同小马过河为了磨麦子。
然而,现实情况却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尽管当前出生率有所下降,在园幼儿数有所减少,但大部分园所仍在为达到安吉游戏的标准而努力。这其中,一对一沟通的难度尤其突出,大班额使得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对每个幼儿的充分倾听,而大量的表格填写工作更是雪上加霜,让教师们疲于应付,严重影响了对幼儿深入了解这一目标的实现。回溯性备课也成为了许多教师的难题,繁琐的保教任务使得教师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这对教育质量的提升形成了阻碍。
二、目标指引下的应对
我们园所虽然在践行安吉游戏时,遇到了一系列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迷失方向,就像小马不能忘记磨麦子的任务。
(一)部分班额大问题的应对
班额大如同一座大山横在我们面前。在理想的安吉游戏模式中,教师与幼儿的一对一互动是顺畅且充分的,但大班额打破了这种平衡。教师长时间记录却仍无法覆盖所有幼儿,导致无法全面了解幼儿的游戏体验和发展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以教育目标为导向,探索更高效的沟通模式。比如,教师在不同时间段重点关注不同小组,结合小组分享的形式,增加与幼儿的互动机会。同时,利用游戏后的集体分享环节,让更多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教师也能从中获取更多信息,以此保证教育目标不被大班额所冲淡。
(二)经费不足问题的应对
经费不足是另一个紧箍咒。安吉游戏丰富的游戏材料和完善的设施在我们这里因经费限制而大打折扣。缺乏遮阳伞、雨裤等基本装备,影响了幼儿的游戏体验和安全保障。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为幼儿创造优质游戏环境的目标。我们可以发动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废旧物品,共同制作游戏材料。对于遮阳问题,可以利用园内现有的树木资源,搭建简易的遮阳棚;玩水时,可以引导家长协助准备雨具,同时加强安全教育,让幼儿在有限的条件下依然能享受游戏的乐趣,朝着教育目标迈进。
(三)场地限制问题的应对
场地限制犹如一道枷锁,束缚了安吉游戏在我们园所的开展。狭小的空间无法满足多样化游戏区域的设置,影响了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创造。我们要依据教育目标,对场地进行科学规划。例如,在户外,通过巧妙设计,将不同类型的游戏融合在有限的场地中,如将攀爬和平衡游戏结合,提高场地的利用率,确保幼儿在有限的场地里依然能获得全面发展。
(四)教师数量不足问题的应对
教师数量不足使得观察和引导幼儿游戏变得困难重重。在幼儿众多的情况下,教师难以安心观察每个幼儿的游戏行为,无法及时给予支持。我们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互相帮助。同时,建立教师之间的协作机制,在游戏时间,不同教师负责不同区域,通过小组观察和集体讨论的方式,共享观察信息,提高观察效率,更好地为教育目标服务。
三、从“小马过河”中汲取力量
我们在践行安吉游戏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恰似小马过河时遇到的各种情况。别人园所的经验如同老牛和松鼠的建议,不能完全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要像小马一样,牢记磨麦子的目标,凭借自身的实践去探索适合我们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克服班额大、经费不足、场地限制、安全隐患和教师不足等问题。通过创新方法、整合资源、加强协作,我们要让安吉游戏在我们园所落地生根。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就像小马不能因为河水的未知而退缩。
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中调整策略,始终朝着为幼儿提供高质量教育的目标前进,让安吉游戏成为幼儿成长的肥沃土壤,助力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完成我们教育的“磨麦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