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时间:2024年10月
观察对象:天奕 小博 小羿
观察内容:月饼专卖店游戏及游戏中幼儿的行为
10月份,我们班来到积木区游戏,虽然已经中班了,但由于是春季小班,这是我们班小朋友来到幼儿园之后第一次积木区游戏。孩子们在积木区比较兴奋,有的垒高、有的围合,有的拿着积木当电话,甚至有的拿着长木板当枪,在积木区来回跑……本周我观察到孩子们玩起了月饼专卖店的游戏,这是省编教材上经过园级审议保留下来的一节集体教育活动,迁移到游戏中,孩子们会怎样进行游戏呢?
(1)月饼店初步阶段
·搭建月饼店
来到积木区,小博和小羿取了6次积木,这时候天奕过来说我们一起搭个月饼店。天奕在搭建积木,小博和小羿负责取积木。他们用长短不一的长木板进行平铺,还用到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积木对月饼店进行装饰。扇形的积木当彩虹味的月饼,并用三角体做了五个西瓜味的月饼。搭建完成后,天奕开始喊卖月饼了,卖月饼了。
教师分析:
游戏由小博、小羿和天奕三人共同参与,分工明确。将扇形积木想象成彩虹味的月饼,三角体积木做成西瓜味的月饼,且特意做了五个西瓜味月饼,体现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根据积木形状赋予其独特的“口味”概念来契合月饼店的主题。
完成月饼店搭建后,天奕开始喊卖月饼,进一步延伸了游戏情节,从单纯的搭建过渡到模拟经营买卖的场景,使整个游戏更加完整且富有生活情境感,反映出孩子们能够在搭建基础上拓展游戏内容,增加游戏趣味性和互动性。
·卖月饼
轩轩听到叫卖声,连忙跑过来,拿了两个三角形(西瓜味)的月饼就走了。然后放月饼的架子塌了,这时候西西过来买他的西瓜味月饼,天奕说没有了,可以换个别的口味的月饼吗?西西同意了。
教师分析:
轩轩听到叫卖声后迅速跑来拿了两个三角体(西瓜味)月饼就走,这一行为推动了游戏情节的发展,展现出孩子对游戏情境的积极响应,并且模拟了现实中顾客购买商品的快速动作。
轩轩拿月饼后放月饼的架子塌了,剩余的月饼掉到地上,这属于游戏中的一个意外事件,增加了游戏的戏剧性和不确定性。面对西西来买西瓜味月饼而出现没有的情况,天奕能够主动提出换个别的口味月饼的建议,说明天奕在游戏中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尝试通过协商来满足顾客需求。
西西同意了更换口味,体现出孩子们在游戏中能够相互配合、理解,接受游戏中的突发状况并继续推动游戏进行,维持了游戏的互动性和连贯性。
·加入情节
过了一会儿,小博又去拿了长方形的积木交给天奕,天奕搭建了一个放手机的小台子,他们又找了一块扁的积木,他们扮演了着火的游戏。这个时候我介入了一下,我问为什么月饼店着火,天奕说:有个怪兽把店打开了,天奕给消防员打电话,说着火了。
教师分析:
小博拿长方形积木给天奕搭建出放手机的小台子后,孩子们又找来扁的积木,进一步丰富了游戏场景的布置,展现出他们不断利用现有材料拓展游戏场景元素的能力。
从原本的月饼店买卖游戏转变为扮演着火的游戏,体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快速转换游戏主题的能力,能够基于现有的搭建场景创造出新的游戏情境。
教师介入:
成人的介入提问“为什么月饼店着火了”,促使孩子们进一步去思考和解释游戏情节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引导孩子们完善游戏的逻辑,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成人对他们游戏的关注,有助于他们更加投入地继续游戏。
·接着卖月饼
西西和萱萱跑过来,天奕说月饼免费送了。我这个时候问,你为什么免费送,他说:一会儿让他帮忙收纳积木。
教师分析:
天奕从原本正常售卖月饼到宣布月饼免费送,这一情节的转变很突然,体现了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能根据当下的需求和想法灵活调整游戏策略,为后续情节发展创造新的可能性。
免费送的原因:
天奕给出的理由是一会儿让对方帮忙收纳积木,这说明孩子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规划意识,懂得通过给予“好处”(免费送月饼)来换取他人帮助完成某项任务(收纳积木),能够将不同的游戏行为(送月饼、收纳积木)建立起联系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展现出初步的社交策略思维。
教师介入:
成人再次提问“你为什么免费送”,进一步促使孩子去清晰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游戏逻辑,这有助于孩子更加深入思考自己在游戏中的行为动机,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成人持续关注着他们的游戏进程,加强了游戏过程中的互动性。
绘画表征:
通过一对一倾听,我了解到小羿看见轩轩拿了他们的月饼,但是没有付钱,他想的办法是要找个保安叔叔。
教师分析:
小羿看见轩轩拿月饼没付钱就想到找保安叔叔,这表明小羿在游戏过程中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他认为买东西需要付钱,轩轩没付钱的行为不符合买卖的常规规则,所以想要借助保安叔叔来维护这种规则。
小羿能想到找保安叔叔来解决轩轩没付钱的问题,反映出他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在面对违反规则的情况时,可以寻求特定角色(保安叔叔)的帮助来处理,尝试让游戏按照他所认知的规则正常进行下去。
(2)月饼店再升级
这次搭建月饼店,他们还给店铺安装上了摄像头,还有一个前一次游戏时放手机的台子。
教师分析:
孩子们给店铺安装摄像头,进一步丰富了月饼店的场景设置,这体现了他们对现代店铺设施的认知与模仿,让月饼店的搭建更具真实感和细节感,也展示了他们不断完善游戏场景的能力。
再次使用前一次游戏时放手机的台子,反映出孩子们能够将之前游戏中的元素进行保留和延续应用,使得前后游戏情节有一定的连贯性,同时也说明他们懂得利用已有的搭建成果来丰富当下的游戏场景。
这时候晨晨来拿他的月饼,然后小博问:老师怎么办?老师说:这是你的游戏,你觉得怎么办?然后我看见小博推了几下晨晨,晨晨把积木就还给了小博。
教师分析:
小博在晨晨来拿月饼且不知如何处理的情况下,向老师进行询问,这表明小博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懂得向权威角色(老师)寻求帮助,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应对的方法和指导。
老师将问题抛回给小博后,小博采取了推晨晨的方式来试图解决问题,这反映出小博有尝试自己去处理情况的意识,但选择的解决方式是不当的,没有运用恰当的沟通或协商手段,而是采取了较为冲动的肢体动作。
晨晨在被推之后把积木还给了小博,虽然问题看似得到了解决,但这种解决方式并不是理想的,可能会引起晨晨的不愉快,也不利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续或许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小博认识到正确的处理方式。
游戏结束时间要到了,孩子们很快开始收纳。回到教室后孩子们进行绘画表征,我重点对这三位小朋友进行倾听。
·价值
1、社交能力发展
孩子们在游戏中有分工合作、买卖协商、问题处理等多种社交互动,有助于他们学会沟通、协作、理解他人和解决冲突,提升社交技能。
2、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
从用不同形状积木代表各种口味月饼,到想象怪兽破坏店铺、着火场景等,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创新思维。
3、生活认知与应用
搭建过程中模仿现实店铺设施如安装摄像头、放手机的台子,还有处理买卖问题、火灾报警等情节,让孩子们将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特点
1、情节丰富多变
从单纯搭建月饼店,到买卖月饼、着火、免费送月饼、处理纠纷等一系列情节,游戏情节丰富且能快速转换和拓展,孩子们能自主推动游戏发展。
2、材料利用灵活
不断利用积木搭建新的场景元素,如用长方形积木搭建台子,扁积木用于着火场景,还重复使用之前搭建的部分,展现出对材料的灵活运用能力。
3、角色模仿与拓展
孩子们扮演店主、顾客、消防员、保安等多种角色,并能根据角色特点行动,如店主处理商品问题、消防员应对火灾,丰富了游戏内容。
1、引导策略调整
当小博询问时,只是简单将问题抛回,没有引导其采用正确的解决方式,导致小博出现推搡行为,日后在类似情况中应给予更明确的指导建议,引导孩子用和平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
2、安全教育强化
游戏中出现小博推晨晨的情况,反映出平时安全教育的不足,需要加强对孩子们身体接触界限和友好相处的教育,避免在游戏或日常活动中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
游戏案例由中心园中三班供稿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