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某幼儿园举办的“婚礼仪式”活动引发争议,尽管园方称旨在帮助孩子度过婚姻敏感期,但公众对其必要性和效果存疑。在自主游戏背景下,你怎么看?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婚姻敏感期。
孩子一般在5-6岁会进入婚姻敏感期,当然孩子们是有差异性的,有的表现的明显,有的表现的不是太明显。
初始阶段的表现是对爸爸妈妈的喜欢。幼儿对男生或者女生的第一次理解是对爸爸妈妈的理解。女孩会说:我要跟我爸爸结婚,男孩会说:我要跟我妈妈结婚,这是最早婚姻敏感期出现的一个表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婚姻的认识也会逐渐发展。一开始孩子不会有年龄的认识和区分,他们不会觉得父母、老师跟他的年龄有太大的差距。各位小伙伴们,是不是你也被小朋友们表达过:某某老师,我要和你结婚。
在之后,孩子们会喜欢上自己的小伙伴,当孩子表现出这些行为时,他们其实不能真正理解成人世界的爱情和婚姻。这只是随着幼儿性别意识的发展,而对异性产生了一种朦胧的好感,是孩子表达内心喜爱最直接的方式。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幼儿园的做法,其实是以成人的经验来进行的被动活动,孩子们在婚礼游戏中被安排了角色,被动的进行着婚礼环节,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孩子们的发展,只看到孩子成了被大人操控的没有独立人格的孩子。婚礼过后,嘻嘻哈哈的孩子们能够获得什么呢?
其实,在生活中,对于婚礼孩子们是有一定的经验的。如果孩子们真感兴趣或者处于婚姻敏感期,在自主游戏背景下,他们完全会依据自己内心的发展去探索婚礼游戏。
他们会将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游戏当中,比如,什么是结婚,与谁结婚,结婚需要什么环节,需要准备什么,这些孩子们在自己经验基础上经过讨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然后就会在游戏中进行表征,他们也许会用积木搭建结婚用的舞台,自己设计请帖……当然教师也会观察到幼儿的兴趣点之后给予心理及材料上的支持,而不是像这所幼儿园直接进行成人的做法,这一场婚礼,需要多久的彩排呢?
对儿童来说,异性朋友的敏感期是纯心理和精神性的。它使儿童变得向上、助人、自爱、自觉,使儿童经历快乐和痛苦,使儿童的心理意识和社会意识“上个台阶”
——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
事实上,婚姻敏感期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幼儿的情绪、情感是否能够达到一个成熟的状态。孩子们通过几个月来发展完成的事情,可能成人10年或者一生都没有办法解决,显然成人主导的一场儿童婚礼是没有办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的。
让我们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在孩子的每一个时期给予支持,而不是拔高,更不要“催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