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内容是丁教授关于直接经验的学习的基本路径是游戏与生活,他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通俗易懂,大家可以听全文,用你的耳朵感受文字的力量。
那么这种直接经验的学习的基本的实现路径是什么呢?就是游戏与生活。当然了,这地方我们还可以抬杠。他说你刚才讲读经不可以,读经为什么不可以?我就让孩子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孩子可不可以读?我觉得可以。你提供了场景,提供了道具,给孩子分配了角色。小孩子的表现那个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建立在小孩子以直接经验参与的学习的基础之上的这个教可不可以?没有问题啊。
识字呢?识字,我觉得在生活中、在情境中、在游戏中、也可以。小孩子去卫生间,你比如说后面,我们这个会场男厕所、女厕所一边一个。看那个门口那个符号,那个符号就是一种符号认知啊。虽然是画了两个小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这是进厕所之前首先要做好辨识,我能不能进这个门。你进去再看看,那是站着尿的还是蹲着尿的判断男女那不晚了。要看门口的符号与标识,对不对?那个男和女,如果写上这两个字,可不可以?孩子会不会认识呢?当然会认识。这就是在情境中、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之上来识字,没有问题。小孩子看着童话书,他很奇怪。这讲了一什么事儿啊?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大人就会指着这封面上的字,就给他念嘛。孩子都问到你了,这时候你还能说:哦,我不能教你,我教你我就小学化了呀。你脑子进水了吗?这就是在生活中、在亲子阅读中、在人际交往中、在生活中、在场景中。识字可不可以?没有问题啊。所以从根本上来讲,识字你只要能做到坚持、尊重、适应、促进小孩子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学习,就是专业的,就是科学的。不是说识字就一定小学化。如果像,我们小的时候,识字的那个在小学阶段的那个模式,我认识的头三个汉字就是上中下人口手。小孩子坐在下面,老师在上面拿着个教杆,指着黑板,第一个字念上,小孩子和我一起读:上上上。然后第二个字:中。如果这么教,你教一个字都是小学化。小孩子玩玩具,那些积木,它有不同的符号,ABCD这不是符号认知吗?这是不是识字?是,没有问题。在情境中,在操作中。在感觉中,在体验中。在做的过程中,在玩的过程中可不可以啊?
我觉得可以。所以很多问题不是一刀切。但关键的问题的本质要搞清楚。而这种直接经验维持的学习,它的根本的路径,就是游戏与生活。生活是现实的呀,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这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过程,毫无疑问就是直接经验的过程。他只有获得这些经验,就是他这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如果说生活是现实的,游戏就是天性的、本能的、冲动的,是反映他的主观需求的。那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有表情、有动作、有对材料的操控、有对玩具的利用、有同伴之间交往。是不是行动的过程?是的。
因此,游戏和生活分别构架起小孩子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的两条根本路径。所以,幼儿园的课程为什么要紧贴生活?幼儿园的课程为什么要扎根于游戏?这就是生活化、游戏化。我们可以看孩子活动的一个片段(斜坡板上滚木圆板),这是孩子在户外的院子里的一个玩,很常见的一个玩,几乎每个孩子都玩过。他玩的时候,他一定会发现、他一定会知道、一定会明白、一定会理解这个板子它必须是斜的,它要是平的,它没法从高处往低处滚,因为它没高低了,平了嘛。它必须是斜的,斜的就有坡度了,而且这个坡度越陡,这个坡道越长,滚出去越快,冲击力越大,距离就越远,这就是势能和动能的关系。势能和动能,势能转换为动能,能量转换还隐含着一个能量守恒。这个能量转换能量守恒的这个物理学原理。实际上,在人类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它是19世纪人类才发现的。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日常的生活里面的,凝练出来的物理学规律。我们头顶的灯,这叫电能变成了光能。同样的瓦数,电量越足,灯越亮,一定是这样子的。电量越不足,它越暗。那个电池连着那个灯泡,电池电不足了,那个灯泡就发红嘛,我们都很清楚。叫电能变成光能,里面能量守恒、能量转换也在这里面。孩子这个动手操作,孩子这个具体的行动,孩子这个直接经验就隐含着这种抽象的、学科化的逻辑和原理的所需要的经验铺垫。当然在这个年龄阶段,我们老师是不可能告诉他,势能动能的这个概念的,因为他不到学科化学习的阶段。但是,虽然不到学科化学习的阶段,但是为学科化学习的那个阶段的学业的完成,这时候就应该要做经验的铺垫。经验的垫基的工作,这就是学前教育的意义。
说幼儿园的老师带着孩子蹦蹦跳跳、敲敲打打,爬上爬下、窗内窗外的那个玩的过程,就是他的学习,就是在为终身发展而垫基。说小孩子你看上去这个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你觉得他不抽象、他不深刻、他很直观、他很感性,你以为他很浅层次,其实他不是浅层次,他很复杂而深刻。有人说这句话是蒙台梭利讲的,怎么说的呢?他听过了,忘记了,见过了,忘记了,做过了就记住了。那这个做就是一个直接经验的过程,听和看都是单一的。所以直接经验最复杂,它是全身心投入。在知和行的关系上,其实做就是行动。看过了听过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比较单纯的知。看就是看别人怎么做的,然后知道了。听别人讲,脑袋想一想,理解了,这就知道了,这只是知,但做就是行,就是直接经验。在知和行的关系上,蒙台梭利讲的那句话就表达:行比知更重要,对人的发展影响更深刻。其实这个原理也不是到蒙台梭利才提出来的。其实中国2300多年以前,战国时期的那个我们非常有名的一个教育家叫荀子,他对知和行的关系论述的太充分了。包括在今年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都是从那里演绎来来的。真理不就是知吗?你懂得这个道理吗?实践就是行的啊。真理有没有用,真理能不能真正的被掌握,要靠实践来证明。这个行动他肤浅吗?他很复杂。那么他浅显吗?他不浅显,他很深刻。所以小孩子的游戏里蕴含着成长的奥秘。游戏很重要,所以我们幼儿园既然你是面对这么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阶段。就要把游戏当做基本活动。
2020年你看这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好不容易提到了学前教育,在这里面。提到了幼儿教师的评价,要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的全面发展这个能力作为关键指标。就是一个老师水平高还是低,一个老师专业性强还是弱,看什么?最关键的看什么?就看有没有这种能力。这种能力什么能力?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学习发展这个能力。所以我们在讨论幼儿园老师,这种职业最核心的素养、最关键的指标是什么?还在纠结的时候,其实这个总体方案已经给了我们的答案。那既然这种能力是关键指标,就要纳入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就要纳入到幼儿教师职务培训重要内容。作为这个总体方案的贯彻和落实,作为这个总体方案的在学前阶段的具体化,那也就是2020年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我们看这个评估指南里面,它基本原则,他提坚持儿童为本,那就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再一个他提到评估的内容不是强调过程评估吗?关注过程就要关注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那活动,游戏就是基本活动。而且师幼互动的高质量的、和谐的、真正的、有效的构架的最好活动载体,也恰恰就是游戏。所以他再一次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一个政策文件里面,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表述出现两次,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游戏有多重要啊?他就是学前教育里面的一个核心命题。我们把游戏研究透了,孩子我们知道他怎么学习的,我们的教学也就透了。我可以这么讲,你不要总是想,我的集体教学搞得很好。你游戏不重视,你教学也搞不好,一定如此,它是相互关联的。因为越研究儿童,我们越懂得儿童,越懂得儿童,我们越知道儿童怎么学习的,也就知道我们老师应该怎么教。
以上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禁止商业使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