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旅行,去之前一无所知,去到之后,不屈此行。
来到这里清一色青瓦灰砖白墙。
只要走进青石板铺的小巷子,恍惚间感觉穿越了。在这些古村落中,随处都是一人巷,两人相对走过都要侧一下身子。
这里没有院墙,里面院子也不大,一点点天井,真正的高墙大院。
布满青苔的墙面上开着几个小小的窄窄的窗。一是防盗贼,就算是爬上去也进不去的窗;二是防人,徽商常年在外经商,家中只剩下妇女与孩子,封建社会对妇女与大家闺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看这绣花鞋,就能看出三寸金莲到底是多小。这小脚,就是让出门,也走不几步。
如果想看一看外面的风景,可以坐在房间外面的“美人靠”上,这还是思想比较开放的大户人家。
闺中的千金小姐,在嫁人之前,基本上是不下楼的。嫁人也要讲究门当户对。
虽然徽商们重利轻离别,但留守在家的夫人们,受封建社会的影响,恪守妇德。当家里的男子出去经商时,他们的饭桌就分成两半,这样客人一进家门,就知道家里不会客。当男人回家时,再把桌子合在一起。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来家里做客,因为他们的门槛对于穷亲戚来讲实在是太高了。穷亲戚来主要是借钱借粮,求人办事,所以他们需要走偏门,还坐冷板凳。
徽商家的冷板凳,坐坐也不错。
徽商和其他商人不一样的特点就是重视文化教育。徽商们在家里是有私塾的,并且这些少爷们如果不认真学习犯了错会被关小黑屋,关上门,的确伸手不见五指。
就连厕所都有标志,据说这个厕所的标志有四百多年历史。放在现代,也毫无违和感。
他们的文化已经融入到整个建筑中,精雕细刻的砖雕、木雕及石雕。
胡适称:没有徽州人,那里只会是一个村落。
一般徽州商人多半是从小生意起家,刻苦耐劳,积累点基金,逐渐努力发展,有的就变成富商大贾了。
成为富商的后,他们就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因为古代商人地位并不高,他们希望孩子们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后来就有了“一镇四状元”、“曹门一门八进士”。
徽州的商人是有文化的商人,不仅男人们有文化,女子也是才华横溢。甚至有了女学,黟县黄杏仙,破除旧俗,敢为人先。在光绪三十二年创办徽州第一所私立女校。
……
只有走进去,你才会发现徽商的智慧。深宅大院里的每一件物件,都足以让你看到他们的智慧。
就连小小的毛豆腐,都有很深的寓意:毛豆腐多为方方正正的小块,以前,徽商们出门时,长辈们会叮嘱:做人、做事、做工作得像这毛豆腐一样,方方正正。
舌尖上的美味,去了一定要品尝。至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虽然不是在西塞山,也不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但白鹭见了,鳜鱼也吃了。臭是臭了点,但很美味!
翩然若仙的白鹭在悠闲捉鱼。
写不出的旅行,只有亲自踏上一块青石板,摸一下古城墙,望一眼深宅大院,才能体会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你们心动了么?安排时间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