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庄园要改建,关于孩子们的去处,当时我们最初打算是全部搬到下河园,但有一部分家长不同意,所以就有了两个方案:一是在小学(小学给腾出来两间教室),二是搬到下河园(刚刚改建完,有足够的活动室)。
为了让多一点的孩子们家长到下河园,我们准备开个动员会。园长安排我给家长分享些关于自主游戏的内容,大体还是让家长认同我们的理念。但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是一次两次家长会就能起到作用的,我们知道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我们需要做的是自己先改变,我没有选择理论性很强的内容,说的再好但没有效果也白搭。根据农村幼儿园家长的生活环境,选了几张农村常见蔬菜的图片,我准备从孩子的健康入手,没有哪个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健康,健康在每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内心始终是占到第一位的。
首先,我出示了蒜黄的图片,接着又出示了蒜苗。我请大爷大妈爸爸妈妈们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大爷说这不就是蒜黄么,这是蒜苗。
那哪一种是见光生长的?家长们说:蒜黄是不见光的,蒜苗是见光的。
哪一种看起来更健壮?蒜苗。
我又出示了一张大棚里的蒜苗和自然环境中生长的蒜苗。那这两张呢?哪个更强壮?家长们说是露天的。为什么呢?
我又问,蒜黄我们收了之后,变成了什么?它能够有后代么?蒜苗呢?它再接着生长,可以抽出蒜薹,再后来可以结出大蒜,蒜瓣就成为它的“种子”,我们就可以继续进行种植。
蒜黄遇到风霜雨雪与露天蒜苗遇到风霜雨雪哪个更坚强,那答案是肯定的,是蒜苗。
蒜黄的生长周期是非常快的,用很短的时间,它就能长得很高很长,但是它不够壮。露天生长的蒜苗它长得慢一些,但它更壮,更能经起风吹雨打。
那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的,经常在户外活动的孩子和呆在教室里的孩子,起码在健康这一方面来讲,“蒜苗类”的孩子要比“蒜黄类”的孩子健康的多。至于这两种不同生长环境的蔬菜,我们作为生活在农村的家长们都很明白了,哪一种更强壮,哪一种生长周期更长,并且还能够进行生命的轮回。
那我们是想要蒜黄还是露天的蒜苗。其实我们的家长都想要蒜苗长成大蒜,只是我们现在的方式,还是温室里的蒜苗,我们把它保护的太好了,想让它长得快又高,肉眼能够看到更好,但最后的结出的果实,虽然可能又大又好,但具体是什么味道的,有没有抗病性,适应环境能力怎样,最重要的是不能留种啊,保护的太好了。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如果我们在孩子们该玩的年纪,给关到了教室里,就如同温室里的蔬菜,笼子里的家禽。现在,咱大家如果想留在孟家庄,小学里倒是给我们留了两间教室,但是孩子们没有户外场地了,去厕所也不方便,甚至午餐都不好解决。咱们改建不是一天两天就完成了,所以为了孩子们更健康的成长,给孩子们一个户外游戏环境,我们还是建议大家都搬到下河园。当然,最后我们还是尊重大家的选择。
家长会结束,大家也对下河园很满意,也纷纷表示,到时候搬过来。
周一第一天,送过来十几个孩子,其他孩子依然留在孟家庄,我到下河园了解情况:原来有两位老师不是很愿意搬到下河园,他们想在孟家庄小学呆几天试试,部分家长也嫌下河园太远了。我们决定再给家长和老师们点时间。
又过了几天,家长们看到老园所都砸了,孩子们需要老师带着去很远的操场去厕所,洗手、饮水也不是很方便,玩的地方也没有了,完全成了小学化的环境(本来家长是窃喜的,想提前让孩子们体验小学生活,模拟小学生活),孩子们回家后也不开心,老师也忙坏了,最后经过一周的小学教室体验后,孟家庄幼儿园全体教师孩子顺利搬到下河幼儿园。
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是放在首位的,当看到一日生活的种种不便,当看到孩子回家后的不开心,当看到没有户外活动场地了,就算仅有几个月孩子们就升入小学了,就算小学教室收拾的干干净净,家长们权衡之后,依然行动了,送孩子去下河园上学的路虽然有点远,但比起孩子们能够每天开心上学,他们选择相信我们的老师和新环境。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园共育,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我们家长和老师们最关心的,从身心入手,联合家庭,共育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