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老师说的某个幼儿很感兴趣的话题时聊得比幼师讲课还起劲。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此时,幼师该如何应对?
①轻轻地走到幼儿的身边,摸摸他们的头,提醒他们注意听老师讲课。
②找一个借口,巧妙地把爱聊天的孩子的座位隔开。
③多请这些孩子回答问题。
④运用一些有趣的游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师要注意,千万不能在全班幼儿面前训斥讲话的幼儿,如果这样做,会破坏课堂气氛,打断教学的连贯性。同时,当着全班幼儿的面批评聊天的幼儿,也是不尊重幼儿的表现。
除了上课聊天,有的孩子还喜欢在上课的时候打闹,招惹边上的同伴,或是出现其他影响集体教学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在上课之前,对不同类型孩子的座位要有不同的安排。比如,尽量不要让几个非常调皮的男孩子坐在一起,应该给他们分开安排座位;教室座位的排列不宜过于密集,否则,容易引起幼儿的喧闹。对于个别特别不守规则的孩子,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做提醒,鼓励他遵守规则。
此外,从小班开始,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遵守规则的意识。比如,安静倾听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有问题可以举手回答;到了大班,幼儿必须学会经过教师的同意方可回答问题、上课专心听讲、不和周围的同伴聊天等好的习惯。通过循序渐进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班级孩子上课常规普遍比较差,这时教师就应该深入分析自身的原因:是教学内容不吸引幼儿,还是教学方法太死板枯燥?同时,教师还应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之后,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内容富有挑战性。教师也可以在上课之前与孩子建立约定,提出上课的要求。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物质或精神的奖励进行正强化,鼓励遵守规则的幼儿,一旦幼儿形成了好的习惯,便可取消强化。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这就是为幼儿提供自由聊天的机会。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们在洗手间特别活跃,聊天聊得特别起劲。因为这段时间,教师不一定会在洗手间内,没有了教师的管理,幼儿在洗手间会感觉到无拘无束,所以聊天也特别起劲。因此,教师应每天为幼儿提供自由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在教室环境中为幼儿创设温馨、私密的“悄悄话”区,让好朋友一起聊聊天;也可以在一日活动中安排专门的、固定的聊天时间,让幼儿知道,哪一个时间段是聊天时间,让他们把想和好朋友说的话都在这个时候说一说。
转载自:中国幼教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