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和生活中我们发现男孩、女孩在兴趣和爱好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性。在“三八节”来临之际,我们开展了教育活动《男孩子、女孩子,我们都是好孩子》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更好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认同自己、保护自己,形成康的性别意识。
性别是儿童最早掌握并用于对他人进行分类的社会范畴之一,儿童在很小的年龄就能够使用性别标签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性别又是儿童自我概念的一个基本方面,2岁左右就表现出性别偏好和性别差异;3~4岁的儿童开始形成严格的性别角色意识;到5岁左右。儿童则开始把某些特定的个性特点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幼儿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个成分:性别的认同、性别的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1.了解男孩、女孩在外貌、衣着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2.建立性别认同,知道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3.认识男孩子女孩子标记,知道要按性别进入盥洗间等公共场所。
男孩、女孩的图片,粘贴在小筐上;
男孩、女孩的标记;
裙子、小辫花、发卡、短裤、玩具枪等男孩女孩的生活用品与游戏玩具;
轻柔的钢琴曲,镜子;
请爸爸妈妈在班级微信群中录一句喜爱宝贝的话。
一、男孩、女孩看过来
1.出示男孩、女孩图片,请幼儿观察。
师:今天有两位小客人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仔细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观察,发现不同,如:衣服的颜色、款式、外貌等。
2.认识不同的生活用品与游戏玩具。
师:他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呢?
教师依次出示和裙子、小辫花、发卡、短裤、玩具枪等,幼儿讨论生活用品的作用。
3.游戏:猜猜这些用品是谁的?
师:我们来玩个的游戏,请你们帮助他们分别将自己的物品放在自己的小筐里。
幼儿游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二、男孩、女孩猜猜猜
1.游戏:猜猜他是谁。
教师出示大镜子和幼儿一起玩,师:穿着XX色衣服,XX色裤子,XX色鞋子,XX头发的小朋友是谁?
幼儿认真的倾听,仔细的观察自己的同伴,并大胆的说出同伴的名字。
2.我是男孩子,我是女孩子。
幼儿用简短的语言介绍自己,如:我是女孩子,我穿着XX色裙子;我是女孩子,我有两个小辫子等。
小结:大部分男孩子的头发剪得比简短,女生可以扎辫子,男孩子夏天穿短裤,女生夏天穿裙子。
3.我们都是好孩子
教师播放爸爸妈妈在班级微信群中对孩子的录音,幼儿倾听。引导幼儿发现:男孩、女孩都很可爱,激发幼儿为自己是男孩或女孩感到高兴。
三、男孩、女孩动起来
1.游戏:快快排好队。
师:请所有的女孩子在老师手掌前方站成一队,请所有的男孩子在老师拳头的前方站成一队,比一比哪一队站得又快又好。
2.贴标记
教师出示男孩女孩厕所的标记,请幼儿为自己的厕所贴上标记。
师:请你们看一看这两张标记有什么不一样?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标记?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结:我们男孩女孩有很多不同,换衣服和上卫生间时分开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规定。从以前到现在,大家都在遵守这个规定。我们都要遵守这种规定,看清男、女标记再进入,千万不要弄错了。
与幼儿共同分享: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因为那是我们的隐私,随便暴露自己的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
在图书区开展朗诵儿歌活动:
男孩女孩都可爱,
喜好不同不奇怪。
男孩勇敢女孩美,
一起成长乐开怀。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文字由作者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