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获取更多
课程起源
由一个有趣的故事:《妈妈买绿豆》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
我们经常吃的绿豆粥绿豆糖水,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师幼进一步探究绿豆子成长为豆芽的故事。绿豆芽是孩子们餐桌上一道再平常不过的食材,但如此简单的食材,在孩子的眼里也有着可探究的价值。
《指南》引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要鼓励幼儿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自己去感知、去体验。
于是,我们的种豆豆之旅就开始啦!
感知和发现
1.感知和发现春季气温、人们的活动、生物生长的变化等,感受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观察和记录
2.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初步学会用标记、简图等方式记录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现象。
观察和表达
3.学会仔细观察绿豆发芽过程及绿豆的外形特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借助辅助材料
4.能借助辅助材料用绿豆进行等其他操作活动,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科学小实验
5.利用科学小实验,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社会经验等技能。
01|活动一:观察篇–我眼中的小绿豆
由此,他们叽叽喳喳地讨论故事中的绿豆糖水中的小豆豆,绿豆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会长大吗?长大后的小芽儿会是怎样的….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们有的把绿豆种在了泥土里。每天一到幼儿园,就会到种植区观察和照顾豆豆,心里都特别惦记他们亲手种下的小豆豆。小绿豆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跟我们一起仔细观察吧!
暖暖:“你的绿豆发芽了吗?”
静姝:“我的豆豆长出了一根白白的“尾巴”。”
浩宇:“我的绿豆苗好像长大了!”
城城:“真的吗?让我看看你的绿豆宝宝。”
米娜:“土堆里的绿豆宝宝露出小脑袋啦!
昊起:“这个绿豆宝宝是我爷爷帮我种的!”
播种绿豆后浇水,覆盖薄土,保湿,种子一天或两天就会吸足水分,然后膨胀起来。之后就会种皮裂开,露白,出芽,之后慢慢的长出茎来,然后慢慢子叶分开,扎根,再长出真叶,子叶逐渐脱落,长出幼叶。整个幼苗的成长过程需要喷水保湿。在发绿豆芽实验过程中,孩子们自己浸泡绿豆、每天给浸泡的绿豆进行换水,在此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实践的持续观察、发现和交流,亲历小豆芽儿的生长,不断感知小豆芽的生长变化。对小绿豆蜕变成小豆芽再到小豆苗有了深刻的认识。
航航:“今天我的豆苗又长大了一点。”
谦谦:“我的小豆苗比你的高!”
小米:“我的小豆苗有两个叶子。”
睿妍:“你们看我的豆苗怎么枯萎了?”
渠僖:“小豆苗什么时候可以长大啊?”
小朋友们通过记录表征的方式记录豆苗的成长……
播
种
希望
教师反思:
《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了解植物,认识人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各种常见自然现象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指南的引领下,我们小二班开展了此次“种豆豆”的种植课程,让孩子们通过播种、观察豆豆的生长过程,萌发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和探究欲望,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02|活动二:绿豆变身记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怎么样的环境,就能得到怎么样的刺激,得到怎么样的收获,我们的大社会、大自然都是活教材。”新《纲要》明确提出: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关心周围环境的变化,具有初步的爱护自然的意识。幼儿园应根据本园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为了更好地秉承“亲近自然、润养童心、向阳生活”的办园理念,我们的课程故事便开始了。
六一画展结束后,带领孩子们回顾我们的作品,孩子们被一副种子的粘贴画吸引了,看着这幅图片他们忍不住讨论起来了。
润润:“种子看来不只可以发芽,还能做成画。”
渠喜:“是啊,太漂亮了,不只可以吃,还能这样做!”
米娜:“绿豆可以画画。”
浚哲:“我知道,我也在爸爸的手机上见过!”
慧慧:“我也想拥有,可是没有种子。”
诗越:“谁说没有,咱们有绿豆,绿豆也可以粘贴。”
米娜:“我们也可以用豆豆粘很多很多好看的东西。”
梓歌:“给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做漂亮的衣服。”
为了满足孩子们探究秘密,我们组织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好看的作品。孩子们带着在幼儿园粘贴的经验,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自己家里开始了制作。
渠喜:“我喜欢恐龙,我要拼一个恐龙和我一起游戏。”
通过不同的摆放,呈现出漂亮的图案,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手工。一起来看看孩子们有趣的豆子画吧!
教师反思:从一颗“豆豆”出发,我们用自己的想法和绿豆宝宝们一起做游戏,通过比一比、贴一贴等游戏方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等,了解绿豆的外形特点并能结合其他熟悉的豆子进行装饰表现出简单的立体形象,感知“豆豆画”的特殊装饰风格。用简单的绿豆便能玩出趣味、玩出创意。
幼儿园的课程可以从我们的一棵树、一棵草、一个人开始,每一次发现都会是一个故事的起因,幼儿的发现和教师的观察都是至关重要的,从一副种子作品衍生出曲折蜿蜒的故事,小朋友在本次活动中发现的每个点,都有利于课程故事一步步向前推进。在“幼见绿豆”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边实践、边思考,通过孩子的表现、以及老师的收获,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个课程所蕴含的多重价值。一颗颗小小的绿豆就能为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快乐感受,基于幼儿生活的教育就是这样,幼儿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增长见识、养成快乐的性格。
03|活动三:巧吃绿豆滋味多
生活即教育,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绿豆都是幼儿身边常见的食物,我们把它们作为探究对象,让孩子发现感受绿豆生长的神奇。
午餐时间到了,今天喝的是绿豆汤。
米娜:“这是什么汤?颜色怎么是红红的?”
浚哲:“我看到我的碗里有绿豆,这是绿豆汤吧!”
暖暖:“绿豆汤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我们班也有绿豆,如果老师能给我们煮绿豆汤就好了。”
随后大家都围着我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为什么绿豆汤是红色的呢,我便说:“既然你们这么好奇,那下午我们就煮绿豆汤吧,一起来探索一下绿豆汤为什么是红色的吧!”
看着锅里的绿豆,宝贝们又展开了讨论:
小米:“这些绿豆泡着泡着,过一会儿就会变大了!”
谦谦:“对,还会变软呢!这样煮起来就更容易熟了!”
梓歌:“到时候它还会脱掉衣服,长出小尾巴呢!”
渠僖:“到时候我们就能吃豆芽菜了!”
一碗小小绿豆汤开启了孩子们的好奇之旅,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场制作绿豆汤活动不只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更是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探索精神。
小豆芽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中,经过孩子们的悉心照料,小豆芽们都已经长得亭亭玉立了,而且头顶的两片豆瓣间还羞答答地冒出了两片小嫩叶。看来已经是收获的时候了。瞧!我们的收成真是不错呀,整整收了一盆豆芽。
城城:“我的豆芽肯定是长的最高的!”
浩宇:“我的豆芽肯定是长得最强壮的!”
睿琰:“我的豆芽肯定很好吃!”
静姝:“我的豆芽呀,那肯定是最厉害的,哈哈。”
小米:“我的豆芽肯定是很美味的!”
昊起:“我的豆芽肯定长得最多的!”
你们看,小小的豆芽不光很美味,营养价值也很高的哦!于是我们把收获了的小豆芽做成美味的豆芽菜。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吃豆芽菜,并且挑食的问题得到逐步的改善。充分体现了教育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殊价值。
教师反思:
在整整两个月的探究活动中,提升了对一件事情持续关注的学习品质。在观察照顾豆芽的过程中萌发了爱与责任以及对生命的关爱。宽松的探索环境让孩子们充满好奇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滋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小朋友因发现生命成长而产生的惊喜,可以看到小朋友对食物的爱惜之情。小朋友的笑容和成长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最美城幼
遇见最美的自己
畅想愉悦的童年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文字|于燕
编辑|田丽华
审核|赵磊 于燕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博兴县城东街道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