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介绍
作品名称:神州畅想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提出:科学探究有助于儿童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幼儿应当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幼儿的科学探究应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贴近生活经验。因此在设计时,运用幼儿喜欢的火箭为造型,常见的自来水管、弹珠、气球为材料,让幼儿在玩中感受空气流动、地心引力、声音传播三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一)外观设计
中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一号飞船,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即使是幼儿园的孩子也知道了这件举国关注的大事。玩具《神舟畅想》的外观设计灵感就是来自于神州十一号。
本次教玩具成品为三个,用神舟飞船做外形,成“神州畅想”系列。分别为“舟16号——空气火箭”、“神舟18号——重力火箭”、“神舟20号——声音火箭”,分别体现空气流动、地心引力、声音传播三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制作方法
1.首先截取3根1米长、直径110mm的PVC水管,在水管上按照“十字竖线”打上四条间距15cm、直径2cm的圆孔。
2.用梯形木板交叉插在底边作为火箭的底座,增加火箭的稳定性。
3.每座火箭上选取4个圆柱体的饮料罐作为火箭上小火箭筒,用包装纸卷成圆锥体作为3个主火箭、12个小火箭的箭头。
神州16号——空气火箭
剪下7根长度为50cm的塑料水管,从圆孔中按序穿过。
神州18号——重力火箭
剪下2根长度为1米的塑料水管,使水管能够自上而下的穿过圆孔。
神州20号——声音火箭
剪下3根长度为1米的塑料水管,自由选择圆孔,将水管穿过圆孔,并在水管的两端套上包装纸制作的听筒、话筒。
(二)设计说明
空气的流动、声音的传播、地心引力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理现象,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们的作用。《指南》科学领域4-5岁目标中提出: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的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为了能让幼儿更直观的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笔者将适合中班幼儿认知的物理现象融入这组玩具。 包括了三个常见的物理现象:1.空气是可以流动的;2.声音的产生来源于介质(空气、物体)的震动;3.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神舟16号——空气火箭(感受空气的流动)
剪下7根长度为50cm的塑料水管,分三层进行感受空气流动的游戏:感知空气是可以沿着曲线流动的。‚感知空气的流动可以引起物体形状和位置的改变。ƒ感知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是不溶于水的。
2.神舟18号——重力火箭(感受地心引力)
剪下2根1米的塑料水管,将水管在火箭筒内做曲线穿插,留进口与出口。幼儿感知圆形物体在曲线的管道内由于地心引力而盘旋下落的现象。
3.神舟20号——声音火箭(感受声音在管道内的传播)
剪下3根1米的塑料水管,将水管在火箭筒内做曲线的穿插,分别留有出口和进口。幼儿两两自由组合听与说,感知声音在管道内的传播。
1. 神舟16号——空气火箭
神舟16号可以同时让7名幼儿进行游戏。第一层适合一名幼儿游戏,通过摆动出口处的管道,自己吹出的气能吹在自己的脸颊或者其他部位,从而感知空气可以在曲线的管道内流动。
第二层适合两名幼儿游戏,幼儿通过不断吹气,使出口处的气球不断膨胀。从而感知空气的流动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改变物体的形状。
第三层适合四名幼儿同时进行游戏管道的出口没在肥皂水中,幼儿通过吹气将盆内的肥皂水泛起许多泡泡。从而感知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是不溶于水的。
2.神舟18号——重力火箭
神舟18号适合至少两名幼儿进行游戏,幼儿将入口处的管道抬起与主体呈一定的角度,给圆形的物体一定的俯冲。将圆形物体放入入口后,猜测、观察从哪一个出口滚出。并可以观察比较入口管道抬高不同的角度与滚出后的弹跳的关系。
3.神舟20号——声音火箭
神舟20号适合六名幼儿同时进行游戏,幼儿自由进行两两组合,选择同样颜色的听筒与话筒进行“打电话”的游戏,低声讲话对方也能清晰的听懂。感知声音在曲线的管道,通过空气和管道的震动也能传播。
教学中使用情况和效果
本套玩具将科学融入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科学的乐趣。玩具的设计符合幼儿年龄以及心理特点,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将习以为常的物理现象进行分类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创新游戏,非常投入。幼儿对科学经验的获得也在与玩具的互动中获得。
1.神舟16号——空气火箭
2.神舟18号——重力火箭
3.神舟20号——声音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