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班级整体评价如何?看班级常规!这位老师能力如何?看班级常规!我是新老师,实习期间我跟着成熟教师带班学习,除了学习上课,还要学习哪些?学习班级常规培养方法!
班级常规有那么重要吗?答案是当然。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小编依据已有的成功经验,罗列了几点,供大家参考。
避免用否定、命令式语言,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情景式的语言,引导宝宝。
【案例】教师看到轩轩在娃娃家将水果玩具扔在地上,就去玩儿别的了,我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轩轩,请你把玩具收起来,要不然就不许再玩娃娃家!”
我们都知道,托班、小班会有一个重要的区角——娃娃家,那是孩子特别喜爱的角色游戏场所,上述的语言对于托小班的宝宝来说,太过生硬。如果教师采取另一种语言,比如说:“轩轩,你看,这个水果在外面玩儿累了,想回家了,谁来帮助它呢?”引导宝宝自己把玩具放回去,还可以和宝宝一起将水果玩具送回。看着宝宝放回去后,一定要跟他说谢谢,还可以送他一个你真棒的手势,鼓励他。
让环境协助你。
幼儿园的环创是个伟大的工程,处处蕴含教育价值。盥洗室可以贴上节约用水的卡通图片,六步洗手法的步骤,有效引导幼儿认真洗手;刷牙漱口的顺序图;整理衣服的顺序图,可以提示宝宝整理好衣服;便后及时冲水的可爱图片等。班级内用图案标明各个活动区域。喝水处可以做一个好玩儿的喝水记录。每个幼儿的用品上贴上一样的标识,便于幼儿辨认、取放。 还可以在楼梯贴上小脚印,提示排排队,注意安全,不推不挤,一个一个走的含义,将常规体现在环境中。
运用多种形式渗透常规培养。
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榜样推进。
新老师最常出现要求幼儿说话要轻声,或安静,为了组织纪律,常常声音比幼儿的声音还高,自己的嗓子容易损坏,孩子不但不怎么听,声音反而更大,说话的越多。其实,老师可以这样说,如:“我要找一找我能看到谁的眼睛在看我,哇,我看到了舫舫的眼睛好漂亮,像星星的眼睛亮亮的,我看看,我还能看到谁的眼睛?”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或者“我表扬慧慧小朋友,听老师说话,特别认真!我看看,我还会表扬谁?”等等类似这样的言语,会非常有效。所以,教师应做到嘴勤,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
老师的榜样也非常重要。如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自己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香皂;作为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渗透常规培养
如果这段时间是你的常规培养月,语言领域的课程,就可以多围绕以培养好习惯为主的内容,如:讲故事。《大公鸡与漏嘴巴》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幼儿用餐时的好习惯;户外活动,我们可以玩《红绿灯》的游戏,培养幼儿建立规则意识等。只要你肯努力,你会发现身边处处是教育。
三、简短的过渡环节、课前准备、排排队,儿歌、手指谣可以帮助你。
等待中的过渡环节,比如:分组去盥洗室洗手,就会有一组小朋友是等待中,孩子处在流动状态,这个时候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儿歌、手指谣会帮助你“管理”好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如:《洗手歌》,可以和孩子一起边说边做动作,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排排队时,总有快的小朋友,总有慢的小朋友,而且他们还特别喜欢你推我挤,也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小火车》、《糖葫芦》等这些儿歌都可以帮到你。
四、培养良好的常规,最重要的是团队合作并且坚持。
常规培养贵在坚持,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教师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只要开始可以,就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样才会成功。一个班集体,一个人是构不成班级的哦,团队很重要。班级的老师要求要一致,配合默契。比如一人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另一位教师就在后面配班,这样看到幼儿有什么问题时能及时的去引导。幼儿盥洗入厕时一人在教室里组织活动,一人去盥洗室,只要这样共同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常规,而且,你在工作时会很有条理,不会忙乱。
常规培养的忌讳:常规制定好了就要一起执行,如果这位老师培养幼儿常规,另一位老师是不一样的培养常规模式,不仅不能培养幼儿的好习惯,还容易形成幼儿的双面性格,影响幼儿的康成长。所以,除了提高我们老师自身的能力外,也要注意班级老师的配合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