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期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教学活动后,小编又给大家分享了生活活动,一般生活活动大都和吃喝拉撒睡联系在一起,很多时候都在过度环节组织开展,但是很多时候大家只是把生活活动作为常规培养和应付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实好的生活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品质。
活动名称:小袖口哭了(一)
活动目标
1.养成勤盥洗的习惯,不玩水。
2.知道洗手时要卷起小袖口,不把袖口弄湿。
3.愿意做自己能做的事。
活动场景
洗手前在盥洗室里。
活动准备
一件袖口湿了的上衣。
活动指导
1.用拟人化的口吻引导幼儿关注经常弄湿袖口的问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是谁在哭呢?
原来是这件衣服的小袖口在哭呢!小袖口告诉我,“小朋友们洗手的时候它们身上就会被弄湿, 好难受啊!”你们看小袖口还在流眼泪呢!(教师拧一拧袖口)。
小朋友快看看自己的袖口和小朋友的袖口,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并自由表达,如:有好几层衣服、有扣子、有松紧带等。)
2.鼓励幼儿想办法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洗手的时候,怎样才能让小袖口不沾到水呢?(鼓励、引导幼儿自由表达,可做总结:松紧的袖口一拉就上去了,有扣子的袖口要先把扣子解开再挽起来,有好几层衣服的小袖口可以请好朋友和老师帮忙)
师:请人帮忙时,要怎样对别人说呢?(要说请,要说谢谢,鼓励幼儿说礼貌用语)。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办法盥洗
师:小朋友们刚才想了很多的好办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看看这一次能不能让你们的小袖口特别高兴!
4.洗完手后,幼儿检查自己的小袖口湿不湿
活动建议
1.将卷袖子的步骤图贴在墙上,幼儿可以随时看着墙饰学习卷袖子。
2.幼儿练习卷袖子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不要着急不能强求,盥洗时要给幼儿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幼儿练习自己卷袖子。
3.在角色区提供毛巾,香皂,脸盆等材料,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盥洗的方法。
活动名称:我会提裤子(二)
活动目标
1.逐步学会提裤子的方法,能够把自己的衣裤穿好。
2.喜欢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场景
在睡眠室,午睡起床后进行。
活动准备
娃娃1个、娃娃穿的小裤子1条。
活动指导
1.教师模仿娃娃的口吻,请幼儿帮忙
师:小朋友们,我的裤子总是提不好,你们能帮帮我吗?
2.教师说儿歌,幼儿边听儿歌边提裤子。
对于有困难的幼儿,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3.教师巡视检查幼儿的裤子是否提好,及时肯定和鼓励幼儿自己将裤子提整齐地意识和行为。
4.鼓励幼儿练习给娃娃提裤子,引导幼儿逐渐掌握方法。
5.大家一起说儿歌,巩固提裤子的方法。
活动建议
可以将提裤子的方法拍成三张照片:前面、后面、侧面,提示幼儿怎样做才叫把裤子提好了。
活动资源
儿歌《我会提裤子》
小肚皮,怕着凉,宝宝快把肚皮藏。
拇指插进裤腰里,两手拽住往上提。
上衣塞进裤子里,裤缝对着小肚皮。
提前边,提两边,后边也要提整齐。
裤子提好真舒服,宝宝不露小肚皮。
活动名称:小猫要回家(三)
活动目标
1.知道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跟陌生人走。
2.喜欢在生活和游戏中,模仿实物的形象和动态。
活动场景
幼儿准备离园时。
活动指导
1.教师用游戏的口吻提醒幼儿做好离园准备
师:小猫快把衣服穿好,猫妈妈要带你们做游戏啦。(教师帮助幼儿整理衣物)
2.玩游戏:小猫要回家
师幼一起模仿小猫的各种动态,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幼儿的动作鼓励幼儿创编。
师:小猫怎样走路呀?小猫什么时候和猫妈妈说再见呢?猫宝宝和猫妈妈说完“再见”跟谁走呢?(要求听到猫妈妈叫到自己的名字后,模仿小猫轻轻走路,向老师说再见后,跟自己的家人走,不能跟陌生人走。)
3.组织幼儿离园
听到猫妈妈叫到名字后,幼儿模仿小猫轻轻走路,向家长问好,和老师说再见。
活动建议
1.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必要时给予一些具体的帮助,如:提示幼儿注意倾听,听到猫妈妈叫再轻轻走等。
2.教师可以请幼儿不断变换角色,如:周一扮演小猫,周二扮演小羊……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3.将此游戏介绍给家长,让家长也明确游戏的目的,接孩子离园时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师。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和幼儿玩这个游戏,帮助幼儿不断增强安全意识。
4.有时危害幼儿安全的并不完全都是幼儿不认识的陌生人,所以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叮咛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接送工作,如果让幼儿主要看护人以外的人来接幼儿,一定要和老师打好招呼,同时要叮嘱幼儿,主要看护人之外的人来接时必须和妈妈打给电话才跟着走。
活动名称:我是好爸爸(妈妈)(四)
活动
目标
1.能模仿爸爸妈妈的样子关爱他人。
2.喜欢、爱护动植物,愿意参加饲养小动物,给植物浇水等活动。
活动场景
过渡环节。
活动指导
1.在班中饲养小动物,如,蜗牛、小兔子、小鸡、金鱼等。
2.引导幼儿回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照顾。
师:平常在家里,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们的?(幼儿自由回答)
3.引导幼儿当爸爸妈妈照顾班中的动植物。
师:咱们有这么多小动物,它们就像我们的宝宝,你想当宝宝的爸爸妈妈吗?爸爸妈妈需要为宝宝做什么呢?(给蜗牛宝宝喂东西吃、给小鱼换水、帮小兔子打扫家……)
4.请幼儿选择自己的宝宝和想为宝宝做的事。
活动建议
1.幼儿初次学习照顾小动物,教师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允许幼儿有不当的地方,并及时给与帮助。
2.把幼儿照顾宝宝时的活动拍成照片,请幼儿互相介绍交流照顾宝宝的情况,分享经验。
活动名称:我爱劳动(五)
活动目标
1.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2.会自己选择活动,能做自己能做的事。
3.感受自己独立做事的快乐和满足,对自己有信心。
活动场景
此活动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安排在早饭或午点后。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认识劳动工具(抹布、扫帚、墩布等)。
师:你们认识这些工具吗?它们都是做什么用的?(幼儿自由表达,如:抹布是擦桌子的、扫埽是扫地用的、墩布是擦地用的等等。)
2.请个别幼儿尝试使用这些工具。
师:你们会使用这些工具吗?(教师边讲述边示范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并请个别幼儿尝试模仿。)
3.选择劳动工具,大家一起来劳动。
师:一会儿小朋友每人选一样工具,咱们一起把活动室打扫干净吧!(教师参与幼儿的劳动,并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打扫更干净”,丰富幼儿的劳动经验。)
活动建议
1.小班幼儿做事的能力有限,劳动技能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满足他们独立做事的愿望,因此,教师应更多关注幼儿积极参与的态度。
2.准备适合小班幼儿劳动用的工具,如抹布、小号的扫埽、小号的墩布等。
与本主题相关的其他活动请点击: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文字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