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博士真正的贡献不在她所主张的新式教学法,而在于她向我们展示了(正常化儿童)许多美丽的特质,同时还创造了新教师。
蒙特梭利教育中最与众不同的,在于蒙氏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与传统教师不同。传统幼儿教师的任务,是使用教材将知识或技术传授给幼儿,而蒙氏教师是依孩子的需要,布置一个适合孩子独立发展的预备环境,让孩子自己透过工作建构自己。
老师并不是置身事外,而是从旁协助儿童、观察儿童,并将所见的儿童工作情形,忠实的记录下来,作为引导及判断儿童发展真实情况的重要依据,并依据此观察记录下来,作为引导及判断儿童发展真实情况的重要依据,并依据此观察记录给予每个孩子适切的协助。
因此,对蒙氏教师要求的第一要件就是【明白幼儿成长过程的心理、生理与行为的发展】,想成为一个专业的蒙氏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准备自己,包括专业幼儿教育知识的充实学习以谦卑和爱来协助儿童,除此之外:尚需扮演好以下三阶段。
蒙特梭利教师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作为环境的管理者与学习者;
根据整体的教育观点,来完成组织工作,如入园前准备、教学活动预备计划、工作材料的准备等行政事项;
蒙特梭利教学特别重视儿童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蒙特梭利认为环境是孕育孩子的丰富场所,是配合孩子自我建设需要而设计的。而且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会显露出性格与成长形态。
因此,蒙氏教师必须为儿童准备适合发展的环境,并保护管理好环境的气氛和次序,使儿童的工作能顺利的进行,并避免受到无谓的干扰与伤害。
第二阶段:老师要开始处理仍未上轨道的孩子,心思散漫、四处游荡、无法专注于任何事物的,教师必须循序渐进有耐心的辅导,这才是维持教室次序的根本解决之道,最重要的是不会阻扰孩子敏感期的发展;
第三阶段:老师需要借着日常生活管理工作让孩子产生兴趣,老师要退到后面,避免干扰。孩子必须为自己行动,自己做决定、自己思考、必须自己学着做这些事,以示自己独立。
蒙氏教师除了正确的演示教具的使用操作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身教的示范者。观察的目的在于真实的掌握孩子成长的点滴,以充分了解孩子,所以,不能只从表面的行为就骤下判断,而是从孩子的成长及内在协调来理解孩子,据此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
蒙特梭利教师该具有的特质:
1、 耐心
他/她与孩子工作的每一天都在挑战自己的耐心,骄傲与愤怒会扭曲教师对儿童的敏感,那就是,谦卑与耐心才是教师最需要的美德。
2、 谦虚
对自己所犯的错误都有一个正向的面对,所有的要求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对待儿童的方式应以幼儿为师的谦虚态度。
3、 平和
4、 深思熟虑
是工作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因为它关系到个别孩子的行为、学习及一个集体的和谐氛围。
例如:当家长误解或不明白教育理论,身为教师工作者要不要持教育理念?孩子的行为脱序要不要坚持导正的过程?在导正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要不要有所期待?要不要计较每一个环节?要不要在意每一个细节的动作?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工作未完成,落下差距怎么办?
5、 关怀、善良、充满爱
“喜欢”和“爱”最大的区分是,“爱”是提供相同的待遇、示范、关怀、指导。
6、 热爱生命
要秉持着“尊重生命、关怀生命”的胸襟。
7、 温暖
幼儿初入园时,常因对人与环境的陌生感,而产生紧张和恐惧的行为。每日孩子来园时,每班至少一名老师于门口或接待区以亲切的笑容迎接孩子的到来,消除陌生感和安抚儿童紧张的情绪,因为亲切的笑容给人温暖的感觉。
8、 有活力并有趣
9、 尊重他人
个人工作选择时,对幼儿自选工作项目的选择应给予尊重,教师的工作引导,应在得到孩子同意下才可进行。
10、诚实
“诚实”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础,对孩子的信任是时刻存在的,不可放弃自己的信任,更不可“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的心态。
11、具有观察力
借由观察,教师才可以了解每个孩子的实况,针对孩子的不足和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及作为教具准备的依据。
12、完备的能力
1)本身必须有接受过完整的专业训练——知识;
蒙氏教育是一个复杂、个别化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有着强烈的逻辑性,作为一个蒙氏教师必须非常清楚整个教育的框架,每项工作的目的、前后关联及次序。
2)每天都要有准备可以工作的状态——技巧。
13、博学
1)知识——具有各阶段、发展的重要知识;
2)怎样回应需求,理解教具特质、目的、行为本质;
3)儿童发展的知识、操作的知识等怎样利用有效的观察连续;
4)示范连接的知识必须着手;
5)还在建构中、开放的、谦虚的,在发展中愿意学习的人。
蒙氏教师的技巧
1、很好的观察者
蒙氏教师应该培养观察力,观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教具的理解,孩子的每一次表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老师可以观察的点。只有老师在不断地观察当中,对蒙氏教育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日复一日的观察当中,教师的教育思想也将逐渐形成。
观察分为自然观察及教育专业观察两种方式,一般的蒙氏班观察的进行,大多数采用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的实践,大多使用于每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时进行,由于被观察者是在未加以人为控制的情境中进行,可以真实的看出孩子的真正行为和学习状态。
2、具备已经分析好的动作
大动作过程:爬—>坐->走—>跑—>攀爬—>跳—>滑—>游泳;
精细动作过程:双眼聚焦—>视觉刺激作出反映—>捡起物品—>搭起积木—>利用手指—>穿珠子—>缝纫。
3、对于工作手册里记录的活动理解深刻并能够运用
四岁以后的孩子重要的是记忆游戏、语言。
4、了解孩子发展需要以及发展需要如何呈现
1)动作;
2)智能的认知;
3)语言;
4)社会性与情感。
5、一位好的倾听者
6、准备并且维持环境
蒙氏班不是功能室,而是在预备的环境中,完整一天的教学活动。所以活动规律的顺畅,对孩子早期秩序的建立,有莫大的影响。
7、协助孩子与教具连结
8、与家长沟通——第三个角色
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及时向家长宣传先进的育儿经验。通过家长会、电话联系、亲子活动、以及便条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也让我们了解了家长的想法,使我们和家长增进了解和友谊,把家园共育落到实处。
1)沟通孩子的行为;
2)什么是蒙特梭利教育,三年的循环有什么准备;
3)孩子发展层面的议题,在家里家长做什么。
9、记录并且规划新的示范工作
记录是蒙特梭利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教学计划及作为教具准备的依据。因此,蒙氏教师必须将所见到的实况详实记录下来。
10、保护孩子的工作循环
11、保护呈现专注的小孩
12、创造一个安全氛围
始终以“安全第一”为原则。因为孩子有了安全才有了康发展。从晨间入园到离园,随时都注意孩子的安全,并在活动前仔细检查活动场所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13、对于可接受行为规定期待
14、生活中小事情DIY修理并且维修教具
15、与助理一起工作
原则:
1)新的教具示范,助理老师不可示范;
2)老师不是教室中的警察;
3)不可以和家长进行沟通;
职责:
1) 帮忙使教具合理化;
2) 必须要学习三段式语言技巧;
三段式语言教学:
A、命名:这是…….
在命名的时候为什么不讨论?
为了帮助孩子专注于名称,不受其他语言干扰。
这个阶段孩子大脑有哪些变化发展?
对于所介绍的物品已存储右脑(图片)、声音(左脑)形成影响与音的配对。
B、指认(判断):请给我……
根据命令做出回忆,必须有很多的重复工作,强化左半脑图片与右半脑声音的连续,大约要1~3分钟的时间,若5分钟就太长了,指令已经用尽。
C、回忆(记忆):这是什么?
孩子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大脑里提取名称,孩子若患错,可重复,或从第一阶段在开始。
一次只给4到6个介绍,以免形成挫败感,但2个就太简单,孩子不会形成专注的现象。
3)协助孩子重新与工作衔接;
4)教室里点心食物预备;
5)午睡监督和照顾;
6)帮忙清扫教具。
16、进行家长教育
唯有家长愿意配合学校的学习延续,在家庭中建构一个与学校相同步调的生活环境,幼儿才能得到全面、快速、康的发展。因此,教育家长的工作关系着学习成果的延伸与确保,每个蒙氏幼儿园(班),都要以最大的力度落实沟通的效能。这项工作的执行成效,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与生源,需以审慎的态度办理,一般包括下列所举的活动:
1)新生家长说明会
主要目的是让想使孩子成为学校一员的家长,了解蒙氏教学的内容,对学校产生信心,进而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进行。
2)新生学习前练习
a、认识环境:让孩子熟悉学校的环境,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满足孩子探索环境的好奇心理,有助于稳定幼儿的学习情绪。
b、认识老师与小朋友:让孩子尽早的熟悉老师和小朋友,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有益帮助孩子建立喜欢上学的情绪。因此学校必须设计让孩子彼此认识的团体活动,给孩子设置专用的置物柜和名牌。
c、熟悉一天的规律。
d、进行生活练习。
3)新学期家长说明会
4)期中家长开放日活动
5)家庭访问
6)不定期举办亲子交流活动
17、在较大社群提倡蒙特梭利
18、准备成为创新的人
我们总觉得蒙氏强调的是秩序感,其实蒙氏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但这里需我们教师明确的是:教师必须先去掉有目的性、艺术性的语言加以引导,孩子的创造才能在这个教具的基础上有规律地创造,而不是脱离教具本身目的随意摆放。
摘录:当他/她觉得孩子充满兴趣,看到孩子的精神现象,并且在观察小孩是体验到一种神圣愉悦以及强烈要求,然后他/她就了解,已经启动……他/她才可以成为一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