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拔罗散塔鲁曾做过一个实验。他选定一所幼儿园的孩子作为试验对象,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测验,然后各班选出五名天赋较优的孩子的姓名给他们的老师。其实这五名孩子,不过是教授随意挑选出来的,并不是学习能力测验中的优秀者。一个学期下来,这些被老师认为有天赋的孩子,成绩都比其他孩子好。可见,老师的态度和对孩子积极的暗示对于孩子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老师的心理暗示使这些孩子变得优秀了。因为老师对于这些认为天赋较高,而实际上天资普通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期待和积极的暗示,于是他们表现得比其他人更好。这个实验说明:当老师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时,孩子也就会更快乐地学习,普通的孩子自然成为了优秀的孩子。
3~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在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强,由于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水平都较低.而且自我意识还处于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幼儿教育中,孩子们会表现出现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能采取良好的心理暗示,那么原本复杂的问题就能轻松地解决。如以下案例。
案例一
5岁的希希是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平时活泼好动.可就是有点胆小,不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这点让大人们感到担心,如果这样下去,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为此,首要的任务是提升希希的自信心,让他大胆表现自己。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那么就从游戏中着手。在“大舞台”游戏时,由希希扮演小演员,和他一起表演的是性格开朗,表演欲望强的青青,游戏一开始青青就表演了唱歌跳舞,声音响亮舞姿优美,希希起初觉得青青很滑稽,捂着嘴偷笑,之后在观众的热情掌声中也意识到青青的表演是出色的,也拍起小手。接着是希希表演了,他想唱歌,可是却有点不好意思,想唱又怕唱地站在那里。这时,我热情地说:“希希拿话筒唱吧!”他扭动了一下身体,迟疑了一会儿,好像要放弃。我又投以亲切的眼神并鼓励他:“希希是不是不用话筒唱也会唱得很响亮!”听我这么一说,他点了点头,就大声地唱了出来,赢得了响亮的掌声。之后的表演中他大胆多了,表现得自然、轻松,而我总是抓住机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无意间,他接受了我的心理暗示.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