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和小伙伴一起下河抓泥鳅,爬树摘果子的童年经历。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过早的接触ipad及电脑游戏,性格也越来越任性、自闭、胆小,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了和大自然的链接,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没了男子汉气概…
攀树运动,一个备受自然教育专家关注的项目
在中国,青少年并不被鼓励从事任何冒险性的活动,尤其在校内任何活动中假如有危险因子存在,基本上是不受师长欢迎,或许如此可以方便学生管理并减少意外发生的机会,但相对这些过度保护的学生,当他们在收到挫折时,就完全没有了应变能力。
但是在国外,攀树是非常流行的活动。
它是美国童子军课程之一,也是野外生存训练技能之一。在美国至少有1000个学校开设攀树课程,目前在台湾,攀树成为青少年户外探索教育的经典活动。
学习攀树不仅可以锻炼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挑战自我内心的恐惧,释放心灵的束缚,亲近自然,还可以学到许多野外生存知识、掌握技能。不仅有利于康、愉悦身心,还能提高自我安全保护的能力。
攀树和爬树类似,但是更为专业,需要有专业教练和器械来达到树冠。

攀树的好处
1. 矫正行为问题
专家指出,在心理问题的前五位中占第一位的就是行为问题,而攀爬训练恰恰就是矫正行为问题的一项重要手段。现在孩子普遍都是独自和隔代培养。难免产生一些骄纵心理和依赖心理。凡事喜欢拜托别人,独立性差;冒险意识薄弱,不敢轻易尝试;心理抗压能力差,缺乏应变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入一些安全可控的冒险活动对于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心理能力都十分有益。
2. 激发自我成就感
尤其是处于童年期的孩子,不具备自我肯定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的重视和鼓励往往都来自于外界,包括父母、老师的夸奖;也包括在做事上获得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当孩子依靠自己的小小力量攀上一颗看起来高大的树木的时候;当孩子在攀树过程中一次次受到教练、父母的肯定、一次次挑战自己完成项目的时候。孩子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自我激励感。这不仅对童年时期孩子品格的锻造有益,对于其成年之后的心理抗压能力,乐观性格的培养有十分有益
3. 打开内心的恐惧
很多孩子因为对某物某事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会形成一种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在长久的无法得到排解的时候就会变成症状。例如:恐高症、晕血症等。能够消除症状的唯一方法就是去挑战它,尤其是当其仅仅还只是一种心理作用的情况下。所以,攀树活动多余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心理承受能力有极好的作用。当攀爬者运用自己的力量感受缓慢上升的速度时,会用全身的感官去做高度的适应,在上升与下降的过程当中感受高度带来的乐趣。
4. 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攀树是一种与树的交流活动。在整个过程中,与攀爬者相互作用的就是大树。这种过程的经历。是一种心灵与自然的交互。事实上,每一棵被攀爬的树,少则二三十年,多则上百年的树龄。当靠近它时,尤其是越接触到顶端的时候,越能感觉到稳定的力量。这对孩子对树木的认知和保护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5. 学会专注,与自己相处
攀树是一件十分需要专注力的活动。不知道您有没有为孩子学习不专注而苦恼。练习攀树,能够在过程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并且,在攀爬过程中,越往高处,树下人对其干预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安静的氛围;越往高处,依靠别人的机会越小,操作、小困难都需要靠自己来解决,心境也会从焦躁紧张变得平和沉静。
6. 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尤为重要,但是我们在学校的课程上很难学到。攀树运动这样的课程设置有一些“颠覆”,可是, 教育不仅要教学生读书认字还要教会孩子如何避免危险、如何排除危险。攀树运动,就是这样一种既能强身体,又能学会逃生技能的运动项目。
下面是一个家长发的朋友圈。你会发现,孩子们在进行攀树的活动中成长了自己,小编认为,这要比课本上的知识来的更深刻,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发展大有裨益。

攀树只是户外运动中一种,还有更多可选择的活动。但是不管什么,户外运动总能锻炼孩子胆量、培养勇气和毅力,是真正有助于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后步入社会的。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发动家长,让孩子们回归自然,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找到自己、完善自己、挑战自己。
图文来自网络,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