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时,斜风带客归。
春分时节,带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春意。
3月20日上午,由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市教委托幼工作处、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协办的“中华文化与幼儿一日生活——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交流研讨活动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天虹幼儿园举行。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市教委托幼工作处副处长瞿佳杰,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幼教师部部长谭轶斌,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斌,上海市幼教教研员徐则民、王菁,浦东新区学前教育(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主任方志明及全市各区学前教育行政、教研负责人,上海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的指导组成员和创建单位代表,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园长代表约200人出席活动。活动由上海市幼教教研员贺蓉主持,研讨活动向上海全市幼儿园线上直播。
陈斌在致辞中对浦东挖掘优秀的文化资源,在环境创设、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利用等方面推进中华文化融入幼儿一日生活进行了总结。
贺蓉主持活动
陈斌致辞
我国若干关于幼儿园保育教育的重要文件指出,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开展中华文化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应有之义。在研讨活动现场,孩子们参加舞龙舞狮、跳竹竿、放纸鸢、蹴鞠等活动,他们的欢声笑语,对传统文化的专注与兴趣,无不彰显了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与会者观摩了天虹幼儿园教师祝晓隽班级幼儿的阅读分享会活动“盘中餐”,幼儿通过阅读了解中国独特的少数民族生活和农耕文化,学会深读、提问、思考、倾听,激发了幼儿对祖国多民族文化的好奇和欣赏。(详见第二条文末视频)
交流发言与研讨环节,来自全市各区幼儿园园长、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典型话题,分享了他们的反思性实践,为与会者提供了分析、化解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做法。
尹后庆对研讨活动作专家点评。他认为,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环境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润物细无声的中华文化教育环境是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媒介。第二,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幼儿阅读分享会别出心裁、内容丰富,孩子大胆清晰的表达和热烈的讨论氛围,可以感受到孩子的理解从生活到书本的联系,体现了深入阅读的重要性。第三,文化具有“在地性”,对幼儿的熏陶非常深刻,促进幼儿园教师自身文化底蕴和生活激情的提高是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瞿佳杰指出,在一日生活中融入中华文化的实践,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的体现。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的内涵在于幼儿园要坚定“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明确中华文化教育既要遵循幼儿身心成长规律来实现,更要从中华文化以点带面思考幼儿园其他方面的课程建设,结合五育并举思考课程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真正实现幼儿园的高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