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部启动“安吉游戏”推广计划,上海市宝山区作为试点区,立足多年游戏实践的优势,在持续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同时,思考教育为未来做准备,明确力学笃行全过程,在原汁原味把握精神内涵中建立基于园本的行动逻辑、探索一日生活中主动学习、成就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为探索幼儿经验与课程经验相融互生、实现幼小课程与教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奠定基础。
青年教师滕梦佳作题为“‘倒退’中的前进”的交流。呈现其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对视频和照片进行复盘,进一步了解大班幼儿搭建“东方明珠”的过程。在多维度分析、多层次解读中,引发对幼儿游戏现场看似“倒退”,但实则内含更多“哇”时刻的游戏价值探讨。教师用辩证的思考,专业的解读,重新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共情儿童,成就自己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副园长许翠单在“游戏交流分享中的学习与发展”交流中提出教师要以“倾听者”“语言调度者”“学习共同体”的身份来支持儿童分享中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她以专业的解读与生动的案例诠释了如何借交流分享将游戏之于儿童发展的价值最大化的三条路径。
一是在记录、整理、统计、复盘中,寻找到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的证据链。
二是在交流分享中树立儿童全面发展的意识,借势而为,实现目标软着陆。
三是在不断对话、反思中进行效度自检中,充分发挥交流分享在游戏与学习间的链接作用。
上海市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与上海市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已建立长期联合教研机制,并通过彼此“走近”,进一步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从而形成“合力”。
本次,两个教研团队立足“让自主游戏的每一段经历成为孩子成长阶梯”展开联合教研。通过游戏案例“我们的竹筏游戏”,发现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状态、学习经历及成长价值,关注其主动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教研中主要针对“教师在游戏中的有为与无为”“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率”“儿童各不相同的学习方式”等问题展开激烈的思维碰撞,让小幼双方对“双向衔接”有更深入的思考,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建立幼小互通的学习共同体。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