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林幼儿园幼小衔接线上活动纪实
探寻“疫”样 幼小衔接“云”之旅
为了积极响应“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2022.5.20至2022.6.20)工作,在教研室的支持下,我们柘林幼儿园共克时艰,探寻在疫情背景下幼小衔接工作科学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开启了任重而道远的“疫”样云端之旅!
站点风向标:
同德一心、专业立根、行稳致远
重价值,明方向。教师只有对幼小衔接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和内化,统一价值认同、明晰工作目标、统筹工作规划,才能把控好科学衔接的“方向盘”。
云端共学稳根基
领会区教育局、教研室有关“幼小衔接”工作精神,扎实有效落实“幼小衔接工作,我们明确了幼儿园的五项工作原则:即学习理解文件、聚焦指导要点、基于儿童立场、关注家园合作、密切幼小联动。首先,组织了教师从国家层面到区域层面、从理论梳理到实践经验、从宏观到微观,开展序列性、阶段性、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如《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及《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等文件,又如上海市教研室徐则民老师、华师大学学前教育系李召存教授、上海市宝山机关幼儿园园长蒋静老师等专家讲座,真正把幼小衔接的理念精髓入脑入心,从不同层面表述进行吸纳、对照、内化。
云端共思解难点
幼儿、家长、教师这三种身份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同舟共济的伙伴,互相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疫情居家背景下的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三者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只有基于问题,找准方向,才能直击靶心。于是,教研组根植工作原则、围绕关键问题、阶段规划推进开展研讨与碰撞,理思路、解困惑、凝共识,在云教研中制定基本工作流程的同时,又鼓励各班结合具体情况有个性化的方式与做法,做到因班而异,合而不同。比如有的教研组进行了幼儿、教师、家长三个层面线上“问题大追踪”,分别采用调查问卷、写画我的问题、畅谈我的困惑等形式开展问题研究,并进行梳理汇总,有的放矢,度身定制应对方案,力求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站点风向标:
儿童视角、怡情蒙趣、长程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的核心是儿童,因此,幼小衔接要回归到儿童身上,回归到教育的本心,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促进儿童按其本性生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儿童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研究中针对幼小衔接和小学阶段的热点问题,从促进儿童终身学习与发展角度思考了学与教的新路径,提出了“幼小衔接是一种长程衔接”的新理念。即“一种关注儿童学习的身心基础,呵护和培育他们的主动性和调控性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长程衔接”。这将在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的幼儿成为积极、主动、灵活的学习者产生重要的影响。”
云端共情润童心
教育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共情,蹲下身去才能真正听到孩子心底真实的声音。
板块一:倾听本心
通过“有话大家说、问题大追踪、焦点问题大家谈、我想要知道的小学事”等等一系列活动,大班教师鼓励和启发孩子大胆说说自己上小学的愿望、画画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聊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切实用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孩子、思考问题,寻找教育契机,激发入学愿望。
左右滑动
查
看
更
多
板块二:追随童心
只有站位在与孩子同一高度,才能发现“你给他机会,他还你惊喜”。孩子们在聊聊“感兴趣的小学事”时,对小学生的校服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便生成了“校服那些事”的线上系列活动。随着“有话大家说——校服大讨论——校服大看台——校服我来穿——校服我设计”等活动螺旋式推进和深入,孩子们兴趣得到呵护,孩子的探究获得支持,孩子们的情感得以激发。尤其当他们穿上校服、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服时,那种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对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板块三:感恩铭心
快乐美好的童年记忆可以治愈人的一生。为了把在幼儿园三年时光中的这份难忘、幸福、美丽的记忆长久的留存在孩子们的心中,对即将分离的师长、伙伴、校园常怀感念之心,生发了“成长的印记一我想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活动:孩子们规划了在离园前最想完成的几件事情:自制一本离园纪念册——记录成长的点滴、在校园载下-颗种子——播种下美好的愿望、埋下一个心愿瓶——藏进自己的小心愿小秘密。。。毕业时刻,孩子们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驻留美好的记忆,体验成长的快乐与不舍,用阳光积极的心情迎接毕业。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云端共进塑品行
“幼小衔接中,究竟哪些方面的准备最重要?”这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长程衔接”理念这样诠释:“那些容易被家长和部分教师忽略的非认知技能,恰恰是促进儿童主动、灵活、持久学习的真正基础与动力,这也在很多经典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诸如儿童的坚持、时间观念、自我控制、注意、规划能力、情绪发展、与同伴的社会互动、亲社会性行为等非认知技能,对儿童的未来学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些非认知技能归纳起来说便是良好的道德素养、行为习惯、学习品质。
板块一:观念塑造
正确观念才能塑造良好的行为。树立时间观念、培养高效的利用时间的能力对儿童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只有当孩子建立了时间的概念以后,才能在成人的引导下形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孩子们关于时间的话匣子就此打开了:“我们还有多久要毕业离开幼儿园了?一天有多长,可以做些什么事?幼儿园和小学的上学时间一样吗?下课十分钟怎么安排?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于是,一个个有价值的线上活动应运而生:制作离园倒计时小日历、我的一日计划书、我的课间十分钟、焦点话题探讨一分钟有多少、一分钟挑战游戏等活动中,孩子对时间有了充分的体验和感受,理解时间的重要性,能够根据提前制定的计划进行自我管理,有效的促进幼儿自主规划时间、管理时间、按照计划完成任务的能力。
板块二:习惯塑行
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与生活习惯,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准小学生的必备素养。在“我是整理小达人”线上分享活动中,孩子们从整理铅笔盒——整理小书包——整理书桌——整理书架——整理衣柜——整理自己的小天地,整理的习惯可以渗透在生活中,可以延伸到不同领域。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比如在整理书包的过程中,老师协同孩子一起总结出了“整理方法五步走”,可以迁移和运用到其他的整理活动中。宅家期间的各种整理让孩子们乐此不疲,良好的习惯在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结合“五一”活动开展“劳动小能手”的评选,鼓励幼儿日常进行收拾碗筷,洗袜子,擦桌椅,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云端共学唤成长
实现个体终身可持续学习与创新实践所需要的素养是儿童学习的基本素养。除了身心健康发展之外,学习能力和品质的培养举足轻重。其中,学习能力的三大核心素养为:提出问题、建立联系、个性化表达。利用云端,互助学习,唤醒成长。
板块一:丰实体验
小学校园是大班孩子向往和希冀的地方,为了弥补停学期间不能实地参观小学的遗憾,我们采用了“云参观小学”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校园环境、学习生活、学校特色等等,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大力欢迎和支持。活动从“畅想小学——云参观小学——小学初印象——我眼中的小学——我的收获”等几个方面内容帮助孩子循序渐进的增进对小学的了解,拉近距离。同时,邀请了一年级的哥哥姐姐的云端会面,介绍分享了小学的环境、设施、活动安排等,从不同角度帮助幼儿丰富体验和认知。
板块二:主题推进
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五、六月份是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我园围绕《指导意见》开展线上针对性主题活动,从“参观小学、我的小书包、毕业时刻、小课堂”等几个板块将内容有机的渗透与组合进行线上推送。
左右滑动
查
看
更
多
版块三:“疫”样云游
疫情居家生活给予孩子哪些启发?又有哪些教育价值?如何有效捕捉和挖掘教育的契机,帮助孩子们收获一份特殊的成长经历,我们在不断摸索和尝试,生成了四大行动。
守“沪”行动
“同心抗疫,我们一起守‘沪’抗疫志愿者”。从“谁做志愿者?为什么要做志愿者?什么是志愿者?志愿者需要做些什么?”等话题入手,了解家庭成员以及教师志愿者的工作,体验志愿者的辛苦与不易,引导孩子能关注社会热点、关心身边人、萌发幼儿懂得感恩、学会奉献的情感体验。
“护食”行动
食物的保鲜和储存攻略。疫情期间,足不出户,食物变得有限而珍贵。孩子们一起行动起来,动脑动手,查阅资料,积累经验,一起寻找食物保鲜和储存的好办法。首先,根据保质期的长短对食物进行科学分类。其次,根据不同的类别初步探究不同储藏保鲜方式。再次,针对易腐败特殊食物的保鲜方法进行具体的实验探究。“鸡蛋小分队、蔬果实验组、鱼肉研究室”等小组开展了阶段性的实验与尝试,了解到了风干保存、阻断保存、真空保存、干燥保存等不同的保存方式,掌握了特殊条件下的应急和求身的新技能。
“培植”行动
居家项目化学习大挑战。利用居家生活环境,因地制宜,把教室里的自然角项目化研究搬移到了家里。“豆宝宝发芽、洋葱生根、向日葵成长记”等个性化的项目学习中,孩子们大胆提出问题、主动建立联系和自主个性化表达,培植植物更启迪智慧。
“趣玩”行动
宅家游戏大舞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和父母一起游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居家条件下,物质条件有限,因此就地取材,巧用家中材料发挥其最大价值。“积木游戏、扑克牌游戏、书本垒高、硬币游戏”等趣味十足又接地气的数游戏的推送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筷子提米、会跳舞的盐、摩擦生电、会流动的水”等生活中的小实验,启迪孩子们的好奇好问、动手动脑的科学精神。
左右滑动
查
看
更
多
站点风向标:
统一步调、双向奔赴、合力自省
杜威说:“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在教育出发点的儿童和教育归宿点的社会之间,形成了教育历程。”可见,漫长的教育过程瞄准了两头,一头是儿童,一头是社会。就幼小衔接工作而言,这里的“社会”更多指向的是小学、幼儿园、家庭三方所形成的的教育大环境。这三者只有统一步调,双向奔赴,同心合力,不断自省,才能保证幼小衔接的顺利开展。
云端共话同步调
有效的对话是达成步调一致的前提,既有大班准小学生与小学生的对话,又有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对话、教师与家长对话等,不同层面的对话有不同的收获。
案例分享
点此开启
“双向合力 科学衔接”
——一次联动教研实录
活动对象:大班家长及教师、柘林、新寺、胡桥一年级小学教师代表、毕业学生家长代表
活动流程:
一、解疑答惑 共学共思
1.介绍《上海市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修订稿)》及研讨背景(副园长)
2.大班老师对收集的问题进行汇总(大班组长)
3.小学老师微讲座:围绕家长的问题(柘林学校老师)
二、教学互观 思维碰撞
1.专题讲座:幼小衔接如何数学启蒙?(幼儿园数学项目组长)
2.小学数学老师针对讲座中内容谈谈小学数学学习,让家长感受幼儿园、小学活动的异同。(新寺学校数学老师)
三、双向奔赴 共话未来
1.介绍幼儿园目前开展的线上幼小衔接活动,向家长征集意向(大班组长)
2.毕业学生家长介绍经验(毕业生家长)
3. 家长、大班教师、小学教师进行现场答疑互动(胡桥学校老师)
4.三方代表谈感受(家长代表:家委会主任、小学教师:胡桥学校教师、大班组长)
5.园长讲话
★联动教研要点梳理:
1.基于问题,筹划完备。基于前期针对幼儿、家长、教师三方的问题调研,开展教研,更有针对性。
2.碰撞对比,教学互观。聚焦一门学科,借助微讲座,利用生动的案例剖析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学习方式的异同,更直观、更便于家长接受和理解。
3.多维对话,有效互动。邀请毕业生家长介绍幼小衔接经验,邀请小学教师线上互动解答,互动方式多元,联动效果显著。
4.长程衔接,动态管理。教研是联动的良好开端而非句点,后续安排小学教师做客幼儿园直播间专题式的解决家长集中的疑问,第一期聚焦“双减政策”的解读,内容还在动态更替中。
云端共践促发展
疫情当前,云端家长课堂持续推送中,如“家教文章、专题讲座、家长学堂等等,还开展了“有你有阳光,‘柘’里共成长”的宅家指南推送,较系统的围绕亲子阅读、亲子制作、亲子游戏、安全贴士等内容从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四大领域着手,如“亲子绘本”的推荐,分为“入学心理准备、同伴交往能力、倾听能力与习惯、规则意识培养、任务意识”等不同内容的书籍链接幼小衔接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有推送也有反馈,通过“书香润童心 阅读启未来”的最美书香家庭的评选,督促家庭坚持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激发幼儿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剧照
探寻“疫”样幼小衔接“云”之旅前路仍需负重致远,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为幼小衔接工作保驾护航!
指导:陈洁丽
执笔:单 丽
素材提供:大班教师
审核:陈洁丽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奉贤区教育学院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