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假期,孩子们的室外活动时间受天气、空气质量,甚至病毒等因素影响,相对大幅减少,室内时间特别是居家时间增加,如果没有很好的安排和规划,容易滋生孩子亲近手机和电脑的机会,无形中增加玩电子游戏和看动画片的时间和电子产品依赖。
而优质的游戏,在德国哲学家格罗斯眼中,是本能的技能练习,是孩子为了未来生活的自发训练。孩子在游戏这个低风险的环境中,练习成年后必需的各种行为和技能,例如身体品质、认知和社会学习能力。
因此,能够在家庭中实施的游戏,通过玩中学,玩中练,从体能、感统、专注力等各个方面,以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拓展和改善孩子,如大小肌肉、空间知觉、情感认知、思维逻辑等的提升,并且能够促进家庭亲子关系,活跃家庭气氛。
家长在家庭游戏中的作用,不是教练、不是老师,而是尽一切可能创造游戏的条件和可能,让孩子心身愉快地参与其中,因此,有一些原则需要事先了解和掌握。
游戏的有效实施,需要所有参加者的深入参与,前提就是儿童的能力能够适应和掌控,也就是所儿童的能力与游戏所要求的技能相匹配,所以,家长应该选择与儿童年龄和能力相适应的游戏。即使有的游戏适用性比较强,如3-8岁都适应,也不要期待小龄儿童和大龄儿童有相同的表现。
只有让儿童参与适合自己的游戏,才能让儿童深入参与,真正体会到游戏的乐趣,才能真正get到游戏的各种益处。千万不能因为某类游戏有某种好处,就一定让儿童去玩,一定让他们去驾驭,那就真的成了训练而不是游戏了。而儿童不成年龄甚至小一点的宝宝,不同月龄都差别很大。以色列的心理学家斯米兰斯基对游戏是这样划分的,供大家参考和选择:
婴儿期+:功能游戏(functional play,有时也被叫做运动游戏)
2岁+:建构游戏(constructive play,有时也被叫做客体游戏)
3岁+:假装游戏(darmatic play,或被称为幻想游戏、想象游戏)
6岁+:规则游戏(formal play with rules)
家庭毕竟不是专门的游戏场所,一定反复检查家中的家具、家电是否固定牢靠。
这是发生在美国家庭中的惊险一幕,虽然最终有惊无险,但足以让每一位家长保持警惕。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鼓励孩子象在户外一样尽情投入,不必畏手畏脚。
家庭游戏,与把孩子放到早教中心和各种兴趣班课上玩最大的区别就是家长的参与、陪伴和互动,也可以说这是家庭游戏最大的亮点所在。只有亲子参与,才能玩耍中,让孩子生活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增加亲子间的亲近感和亲密性。
在游戏中,增加对话、提问、交流,让孩子与家长更加相互懂得,从而在情感和认知等诸多方面获得收益。
“全家总动员”式的Family Work Out(家庭式基础体能训练),能让大人孩子不出家门也运动量达标,关键还特别欢乐。这些方法不需要任何器材,由全家所有成员一同参与,家长以身示范,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身体运动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让娃骑在大人脖子上,要求他们腰背挺直。娃的重量提高了家长深蹲的难度,同时娃也需要一定的手臂力量来保持身体挺直。
让娃骑坐在家长腰部,家长做俯卧撑。这个动作孩子比较喜欢,因为不需要他们做什么。家长相对“痛苦”,因为这样负重做俯卧撑非常吃力,孩子还可能捣乱,但很能增进亲子感情。
这个活动至少需要两个娃参与,家长保持平板支撑姿势不动。孩子在家长背上尝试站立。这对孩子的平衡感是非常大的考验,一般的孩子也会非常开心地去做这种平衡的尝试。
孩子双手撑住家长的双手寻找平衡,家长把孩子用腿往上蹬,几秒钟后再收腿。孩子会很喜欢这种“升降机”游戏。
孩子单手或双手挂在家长的脖子上,并尽力用双脚夹住家长。他们需要使出全身力气才能稳稳地“挂”在家长身上。同时家长“负重”侧跨时的移动也增加了孩子“挂”紧家长的难度。
家长需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高度,以便孩子能从身体下方爬过;家长还要在撑住身体的同时依次提腿。孩子转圈式的爬行需要他们全身的协调,并且根据家长的身体高度来做自己身体姿势的调整。
家长和孩子都用两个手肘来撑起身体,并且交换手臂进行击掌。可以孩子与家长一对或者孩子一对家长一对进行PK。
一方站立,另一方平躺,平躺者双手抱住站立者的双腿。当平躺者向上蹬腿时,站立者需要抓住他的双腿,使劲扔出去。这样的协作可以让站立者与平躺者都得到全身的锻炼。
游戏意义: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也加强了孩子的审美感觉,可改善阅读或考试时容易出现跳行、漏行、跳字漏字。
游戏准备:冰棍棒
游戏玩法:让孩子试着随意在纸上画出不同的雪糕棒轮廓,让它们彼此相交,再用画笔去进行填色,从中感受线条,形状及色彩,块面之间的关系和组合变化。
游戏意义:这个游戏不仅提升孩子专注力,还能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
推荐理由:晴天游戏
准备:阳光、画笔、画纸
游戏玩法:可以把孩子熟悉的小动物玩偶放在阳光下,让孩子仔细的观察,试着用画笔描绘出光影的变化。
游戏意义:可锻炼孩子的视觉广度,改善要找的东西明明就在眼前,却像没看见一样的现象。
游戏准备:透明塑料杯子、贴纸
游戏玩法:找俩透明杯子,贴上不同主题图案,如蜜蜂采蜜线路、汽车行走线路、数字线路等,一杯子通过旋转上升会通过另一杯子的图案,如车走了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终于到终点一般。
游戏意义: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同时还能提升创造能力。
游戏准备:头像照片、 零散的部件(牙签,发圈,皮筋,冰棒杆,毛线,绳子,塑料宝石,玻璃球,彩色小木块)、 一张大白纸
游戏玩法:把头像照片的各个部位裁剪分散,让孩子自己随意拼凑看看会发生什么。
游戏意义:加长孩子专注的时间及抗干扰能力。
游戏准备:食用色素、实验杯、实验器皿、棉签、全脂牛奶、洗洁精、将牛奶倒入试验器皿,覆盖器皿底部。
游戏玩法: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素,滴入1~3滴到牛奶。用棉签粘一下洗洁精然后轻轻点在牛奶表面,牛奶就开始跳舞了。可以在周末的早餐及晚餐后玩,是一次很好的亲子互动机会。
游戏意义:此游戏改善孩子上课记不住老师教的内容。
游戏准备:一支水性马克笔、几张纸巾
游戏玩法:只要你们家里有玻璃门或者玻璃窗,随时都可以玩这个超欢乐的“字母擦除游戏”。在玻璃窗上写上字母,当家长念到某一字母时,孩子就要用纸巾把念到的字母进行擦除。
游戏意义:这不仅可以提升孩子注意的稳定性,也提升了孩子的精细动作。
游戏准备:白纸、贴纸
游戏玩法:在白纸上画上一条线,准备几张彩色小贴纸,让孩子用贴纸按照线条的轮廓进行黏贴。
游戏意义:此游戏提升孩子的听知觉能力及专注力,适用于平时背诵能力薄弱的孩子。
游戏准备:扑克、饼干盒或者鞋盒
游戏玩法:饼干盒或者鞋盒按照扑克尺寸开个小口,再加上一副扑克,家长可以说出特定的扑克牌,孩子在听到家长的指令,要把相应的扑克牌投放到盒里。
游戏意义:提升孩子抗干扰能力,改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易受人影响。
游戏准备:气球、纸
游戏玩法:可以先把白纸卷一卷,家长把气球向上抛,孩子要用白纸卷进行颠气球。
游戏意义:玩的过程中孩子的上肢力量、手部控制力、动作转换、时间观念、竞争意识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游戏准备:八个相同规格的大塑料瓶、大量小纸球
游戏玩法:把八个大塑料瓶其中四个分别装入相同高度,比如三分之一高度的小纸球,剩余四个则分别与之口对口,从而做成四组自制沙漏,游戏开始后家长和孩子一人两组沙漏站到起点,一声令下,双方同时反手端起沙漏开跑,谁能在沙漏漏完之前跑到终点谁就赢得比赛。
适宜改善:语言发展不好,比如口轮匝肌封闭不严、口腔肌肉力量不足,导致吐字不清的孩子,以及内腔能量不足,气息不稳,导致说话声音忽高忽低的孩子,可以尽量多玩玩这个游戏!
游戏准备:干净吸管两根、小纸球若干、小碗三个
游戏玩法:先把小纸球都放入一个小碗内,家长和孩子各分一根吸管一个空碗,然后两人一起用吸管运球,看看最后谁的小碗内运到的小球更多。
游戏意义:通过玩这个游戏,孩子可以获得良好的前庭觉刺激,实现视觉判断、视觉追踪、动作企划等多方面锻炼,实现与前庭功能相关的各项能力,比如专注力、语言、平衡感等的发展。
游戏准备:妈妈的长筒丝袜两条、小球四个
游戏玩法:在每条丝袜中装入一个小球,再把丝袜口端套头上,低头去撞地上的另一个小球。很滑稽但也很有趣对不对?家长还可以和孩子进行比赛,看谁撞住小球的次数更多。
游戏意义:通过玩这个游戏,孩子的平衡感、大脑对身体远端的控制力、整个身体的动作企划能力、视觉判断的能力等都可以得到较好的锻炼。
游戏准备:五谷杂粮豆一些、小盆或其他可盛放粮食的容器、一次性杯子两个、细绳
游戏玩法:先把皮筋从杯子底部穿过,然后和孩子一起把皮筋套到一只脚上,并用另一只脚单脚跳着开始运粮食!快和孩子比赛,看谁运得更多吧!
游戏意义:通过这个游戏,孩子身体的灵活性,四肢的协调性,动作的计划性,以及触觉感知能力等都可以得到比较好的锻炼。
游戏准备:纸巾盒两个、宽布带两条、针和线(或胶带)、小纸球
游戏玩法:家长提前把纸巾盒底部固定在布带中间,然后和孩子分别把布带系到腰部,并在纸巾盒内装入小纸球。由孩子宣布开始,两人一起开始大幅摇摆身体,看谁先把纸盒内的小球全部摇出来。
游戏意义:通过玩这个游戏,孩子身体的灵活性,四肢的协调性和平衡感、大动作的计划性,以及触觉感知能力等都可以得到比较好的锻炼。
游戏准备:有颜色的胶带
游戏玩法:贴成类似迷宫的通道。用脚推球沿通道找出口,可以玩球,也可以沿着走,不碰壁为赢。
也可以把胶带如下图做成障碍在走道里当迷宫,彩色胶带可以两截对着贴做成彩带。
今天一下子分享了这么多家庭游戏,相信够大家玩上整个寒假了。家长可以和孩子慢慢研究,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孩子和适合自己家庭的游戏。
本文内容来源自公众号:创意盒子touch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