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 张佳宁
幼儿园美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美术活动是实现美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选材上,什么样的内容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是满足孩子需要、适合孩子发展的内容?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要不要示范?怎样示范?要不要评价?怎样评价?
幼儿是发展的、能动的个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总是以主体的身份,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的。美术活动是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线条与色彩表现出来,是幼儿无声的语言。在活动中,他的主动性、参与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会不断的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其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活动更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发展
1.创设可接纳的环境,使幼儿主动发展成为可能。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美术水平不同,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会画、不敢画、画错了等,都是很常见的。教师不仅要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和恰当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和水平,允许幼儿自己选择创作内容,运用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进度大胆进行创作。比如:中班有名幼儿,每次画画总是坐在那不动,询问后的回答是:“老师我不会”,老师鼓励他:“拿起笔,在纸上试试”,他胆怯的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一下,出现轻轻的一个印,老师再鼓励他:“太好了,象颗流星、再用点力”,于是孩子在纸上开始画了起来……虽然那画面“乱七八糟”,没有什么成形的图案,但孩子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的引导他观察、感受,他不但敢画,还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跃然纸上了。在这样接纳的氛围里,孩子轻松、自信,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中去。
2.提供丰富的、难度不同的、可选择的物质材料,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
以前美术活动都是单一形式的,单纯的分为绘画、折纸、剪纸、泥工、小制作等活动,因此教师为幼儿准备的美术材料也是单一的,致使孩子的作品千篇一律。为了让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各种材料,便于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造、表达自己对美的独特感受,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比如:中班泥工《小兔子》教师不仅为幼儿准备了泥,而且还准备了大头针、牙签、豆子、小棍等各种材料。幼儿根据自己能力和经验不同,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有的捏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用牙签连接固定;有的用扁棍当兔子的耳朵,豆子当眼睛,每个孩子捏出的兔子方法都不一样。在比如:大班活动《美丽的夏天》,一般情况下是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的。而这次,老师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幼儿根据自己要创作的内容,选择材料。有的用高粱杆剪成一小截一小截的粘成夏天中美丽的雨;有的用粉纸折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桃子,做了一棵丰收的桃树。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物质环境里,孩子是创作的主人,每个孩子使用的材料都不一样,创作的内容与风格也迥然不同,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的表现出来。
二、抓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选择幼儿生活中喜爱的常见的内容,能够使幼儿获得直接的感知经验,主要氛围两个方面:(1)各季节的特征、花草树木、人物、动物等;(2)紧密与幼儿生活相连的,如:节日、日常物品、玩具和场景等。这些朴实的选材,都可以引起幼儿创作的欲望。
2.抓住本班幼儿的兴趣点,进行生成课程的探讨。
在中班,有几名幼儿在开学初把假期中到海边旅游时买的海底动物带到幼儿园来,引起了全班幼儿的兴趣,教师及时抓住,带领幼儿参观海底世界,从而生成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如大班有个孩子的父亲是飞行员,孩子对飞机兴趣浓厚,全班孩子争论不休,教师便组织孩子们到飞机场亲自去参观,开展一系列的关于飞机的美术活动,孩子浓厚的兴趣成了创作的最好题材。
3.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幼儿强烈的创作欲望。
我们本着以绘画为主,纸工、泥工和小制作为辅的原则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创作的形式和方法。除了采用剪、粘、贴、折、做的方法外,我们还注意引导幼儿创作不同的画,如:刮画、刻画、印画、线描画、油水分离画等等,孩子们都非常喜爱,美术活动成了孩子自由创作的天地。
三、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
1.活动前,参与材料、知识经验的准备。
(1)参与材料的准备。主动搜集材料,如大班《恐龙世界》,幼儿纷纷带来了各种恐龙的玩具模型,有关恐龙的图书、光盘、知识画册、拼图等等,供小朋友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戏中去探索、研究、交流和学习。
(2)主动想象材料的使用。幼儿在收集的过程中是需要不断思考的,如中班的海底世界美术活动,参观海底世界回来后,引导幼儿找模仿材料,孩子们找来了快餐盒当螃蟹的身体,雪糕棍当螃蟹的腿……;在如大班活动《制作娃娃》,什么能当娃娃的身体、胳膊、腿和头发,孩子带着这样的目的去搜集材料,找来的替代物多种多样,准备的过程也就是孩子不断思考、感知、学习的过程,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美术活动对孩子的发展。
(3)参与知识的准备。美术创作是幼儿对事物的再造和想象,必须有大量的感知经验,才有创作的愿望。因此在创作之前,教师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调动一切感官和能力去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习性与价值,引导幼儿以自己的角度感受事物。大量的知识积累是幼儿创作的基础和源泉,才会创作出百花齐放的作品。
2.参与活动中的示范。
示范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在幼儿感知观察和想象之间架起一座彩桥,因此,恰当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
(1)幼儿能力允许时,幼儿示范。中班幼儿绘画《小猫》时,孩子已经对小猫的特征进行语言的概括,幼儿已经有了这个能力,我们就采取幼儿示范的方法,简单的整体示范。
(2)按照幼儿的表达教师帮助示范。有时幼儿能观察到、也能语言说出来,但是由于技能掌握的不广泛、不熟练,不知道该怎样表现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帮助示范。如青蛙的后退,幼儿能说出大腿粗的特征,并且能用胳膊做动作表现青蛙蹲着的样子,但是不会画,于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适时的示范,为幼儿的表现搭起一座桥,从而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鼓励幼儿根据不同的思路,从不同角度为全体幼儿进行示范。如绘画《大狮子》当画到头上的毛时,教师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来示范。有的孩子觉得鬃毛是一根根的向外长,于是就示范出象太阳光一样的毛;有的孩子觉得象小花一样漂亮,就示范出小花瓣一样的毛;还有的示范成象山羊毛一样向外卷着的毛。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知与技能,为其他幼儿拓宽了创作思路,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4)相互示范。有的活动是需要探索的,如:折纸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解后,自己探索着折。当遇到困难时,孩子们就自动请战要求来示范,有的看图,有的自己折好了去给别人示范,这样的示范轻松、自然,照顾了不同能力,而且孩子的情感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
只有紧紧的抓住真实感受,引导幼儿思考、表现创造去示范,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使其成为活动的主人。
3.参与评价。
(1)引导幼儿自评。幼儿创作是表现内心情感的,因此要给幼儿留有自我评价和体验成功的空间、体验创作的乐趣。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自评中都会举着自己的画告诉老师:“老师,你看我画的,我画的最好!”沉浸在自己创造的成功里。中大班幼儿则更多的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互评:评价也是对幼儿的作品欣赏,鼓励幼儿继续提高创作的有力手段,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情趣的最佳时机,因此要巧妙的利用互评。大班的孩子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别人的作品,有的还能提恰当的建议,无形中,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四、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1.启发式提问,帮助幼儿打开思路。如绘画《青蛙》时,教师就启发幼儿想一想: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本领?和谁是好朋友?等等,孩子便联想到青蛙捉害虫、青蛙游泳、青蛙唱卡拉OK、青蛙刷房子等等的有趣画面。幼儿把青蛙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幅画折射出孩子对美的追求。
2.鼓励幼儿探索,发展幼儿求异思维。活动中要给幼儿留出探索的机会。如中班捏泥《小刺猬》,教师鼓励幼儿探索,怎样捏出刺猬一头尖一头圆的身体,孩子们探索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在如大班制作《大公鸡》时,孩子探索怎样用一张纸撕出公鸡的尾巴,看谁的方法与别人的不一样,幼儿都积极动脑、认真观察、主动探索,他们的创造超乎教师的想象。
综上所述:美术活动注重了幼儿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创造,充分发挥出幼儿的主体性,使每一位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了较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