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当你为忽冷忽热的天气和不断肆虐的沙尘暴烦恼时,是否想过面对同一片蓝天、身处在同一个地球气候系统之中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其实保护好自然,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责任。作为幼教工作者,我深知责任更加重大,如何让孩子们理解“节能减排”、“环保”,让“节能减排”、“环保”的种子种在幼儿们的心里,终有一天会发芽、开花,花香飘满这个地球。因此,我园在特色园建设方面渗透着绿色、生态、自然、环保、低碳等理念。
关键词:绿色、生态、自然、环保、低碳
正文
我园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北京市幼儿园教育纲要》为指导,在集团总院长“立美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以“办出具有自然生态特色的儿童乐园,使幼儿身心得到和谐康发展”为工作目标,坚持“走进绿色童年,感受生态文明,给孩子一个绿色的梦”的特色办园理念,利用现有园所环境,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幼儿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师生在幼儿园这个自然环境中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科技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教育已成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几年来,我园积极倡导“营造自然的育人氛围,创设体验式教育环境,打造生态特色幼儿园”,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去感受,变枯燥为丰富,充分发挥园所生态环境的特色优势,以快乐、主动的体验活动形式,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各个领域的教育活动,让孩子、教师与大自然有机融合。特色园建设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技能提高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也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的积极好评。
一、拥有一支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具有较高节能减排意识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特色园建设至关重要的一步,我园教师热爱自然,对生活乐观积极。在引导幼儿关注周围自然的过程中更加惊叹自然的神奇、生命的伟大,对于生态教育活动无比热忱。如一次教研活动时陈老师引导幼儿进行丝瓜的生长记录时感叹:“原来一夜的时间丝瓜就能长一米多呢,太神奇了!我们应引导孩子多关注身边的生命,能给他们带来更多震撼,幼儿自然珍惜生命,真是最直接有效地教育。”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好,植物﹑动物和人,拥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生命”!生命相通,孩子是生命的奇迹,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当孩子们了解了自己,也就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发现了生命的美丽,也就学会了爱;当孩子们感悟到做人的价值,也就明白了学习的意义。而生命的哲学往往就蕴藏在自然万物之中,让教育就从幼儿园里的一草一木开始吧……
同时我园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众所周知课题研究是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培养教科研团队主要的、有效的途径。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使教师努力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从“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化,已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充满发展潜力的教科研团队。
二、有效利用幼儿园特有环境优势,进行生态、低碳教育活动的开发与应用
走进我园就能感觉到绿色的氛围和浓浓的生态气息。伏在草坪上,站在植株间,长廊下,植株旁,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里,仔细观察对比的一张张笑脸,充满好奇、认真和自信的神情,忙忙碌碌的小小身影。每个镜头都是一个美丽的瞬间。植物在生长变化,自然在四季更替,每个季节、每株植物、每个小生命都是孩子们生动的教材、形象直观的教具。
1、挖掘低碳种植园地的教育资源
我园有相对较大的土地资源,为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为每个班开辟了种植园地,建起了一个个小小的“低碳菜园”,挖掘其中的科学教育资源,利用幼儿生活密不可分、并为之所熟悉与感知的植物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引导幼儿通过引发、支持和激发对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规律进行主动探究,从而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相关的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在这里,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来感受着植物科学中的奥妙,同时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快乐。幼儿体验着播种、栽培、收获的整个过程,培养了幼儿爱提问、善提问的习惯,从质疑中获得知识。又如:我们种植的西瓜在一天天长大,孩子们发现架上的西瓜太重了要掉下来,于是我们又开展了给西瓜制作小摇篮的活动。
2、挖掘低碳温室大棚的教育资源
为了开阔幼儿眼界,了解更多的生态知识,我园建立了无水、低碳现代化的温室大棚。这里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从最初的好奇疑惑到了解、使用,孩子们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房间为什么那么热?小苗会不会被热死?没有土,植物还能生长吗?”“这里的水是循环的,能节约多少水?”等等,很多的问题提出来了,通过和家长一起查资料、咨询技术员叔叔,孩子们知道了无土栽培的好处,了解到了温室的用处,渴望亲自参与种植。全园每一位幼儿都参与温室种植,从育苗、移栽、关注到收获自己的那一个“小苗”。孩子们被自然的神秘所吸引常常问老师:“我们种的菜真的能长出来吗?”“它真的不用我们每天去浇水吗?”新建的温室不仅仅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也是教师们在教育过程中面对新理念、新思路、正确调控自己教育观念、积极学习新的领域知识,合理安排教育活动、完善幼儿知识能力和情感道德培养的大平台。
3、形成园所、班级“低碳环保”环境,挖掘其教育资源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说话的环境对于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更是众所周知,孩子们收集幼儿园内的各种自然材料、环保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变废为宝”,用自己的双手创设幼儿园的环境。如幼儿在园内参加各项生态活动:摘南瓜、摘山楂、摘柿子、饲养小兔、饲养蚕、放风筝、堆雪人、收小麦、温室观察等等,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收集幼儿园内的小树枝、各种叶子、果实花卉标本、玉米骨等,制作了一幅幅图画布置幼儿园楼道环境。
同时,各班根据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创设不同风格的自然生态环境,如:玉米骨、纸筒、纸盘、纸杯、废旧光盘、塑料瓶子等等在老师和孩子手里都成了“艺术品”,幼儿这种创造性的操作中学习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孩子们没有任何的压力。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且使幼儿的学习有了直接感知和理解、内化的环境,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幼儿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追求,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
在我们幼儿园所有的“废品”都能成为“宝贝”。卫生纸用完后中间的硬质纸筒大多被扔掉了,一位法国艺术家将这些纸筒视为不可多得的创作平台,他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作为素材进行创作,为我们带来了这一系列令人赞叹的作品。小一班教师利用这个纸筒作为幼儿创设环境的载体,这是幼儿最经常见到的并容易收集的 “废品”,同时安全性、可操作性较强,结合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动物乐园”,教师引导幼儿制作了许多可爱的、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符合小班幼儿的认识特点,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带着孩子纸筒进行美化、再创作,如:在纸筒上画上鲜艳的颜色,简单的线条、图案,用纸筒加上五官变成各种小动物及一些创新性活动,并作为环境创设的基础材料;用纸筒制作各种吊饰进行区域分割和室内装饰美化,用孩子制作的纸筒动物拼成场景作品,悬挂在教室里让幼儿欣赏。
中三班以纸盘制作特色为主,在创设环境过程中,教师从本班幼儿需要出发,提供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在美工区,展示台上的作品和区域分割的作品全部是纸盘、纸杯等废旧材料,通过幼儿的小手制作出来的美妙作品,幼儿边交流边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为班级做点事的责任意识,还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当然,要让幼儿生活在一个美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身心愉悦,因此教师强调幼儿参与的同时,也考虑到墙饰的美观作用,例如:从底纸颜色的选择、屋顶的色彩搭配等方面都进行多次比较,最终达到了我们师生的满意效果在上墙。同时注重幼儿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学习,例如,纸盘装饰时,请孩子利用冷、暖色调或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颜色依次进行装饰,产生了很好看的效果;将这些纸制品的半成品作品投放在美工区里,让没完成的幼儿继续在活动区中完成。
又如大一班的教师和幼儿充分利用本班园地收获的玉米秸和玉米骨进行创造,趣味性、实用性极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幼儿自己选取玉米秸、着色,将玉米皮变成一朵朵美丽的“花朵”;有的幼儿将玉米骨创作出画作——葫芦娃、蝴蝶采蜜、小马过河等等,有的幼儿将玉米骨随意拼摆成“花瓶”“房子”“飞机”“战机”“轮船”“航空母舰”等等,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品味着自己和他人的成功,品味着“变废为宝”的真正快乐,“低碳环保”的种子已在每一名幼儿的心中种下,正在茁壮成长着!
三、家长积极参与全园生态活动,不断提升家长节能减排意识。
我园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生态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对家长的兴趣、特长、工作性质等进行调查后,我们聘请了家长志愿者参与种植、养护等活动。全园家长在幼儿的带动下参与“环保服装展”、废旧物品大收集、亲子种植、自然物艺术大创想、我眼中的大自然、我爱地球等等各项活动之中。家长们逐渐认识到生态教育对于孩子,甚至家庭的重要性,他们希望给孩子一个绿色的童年,康的成长。现在我们的生态教育已经走入了家庭,并融入了每个家长和幼儿的心里。
四、潜心研究,认真积累,初步形成节能减排园本课程
在特色园建设的过程中,教师有着许许多多的感悟,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我园教师撰写的与园本特色相关的论文、案例及博客、网站等多项在全国、市、区级评选活动中获奖,发表在各级教育刊物中。同时,我园已初步形成一套园本课程。
参考文献:
1、薛晔、朱家雄等著,《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
2、大卫·杰纳·马丁著,《建构儿童的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