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了,自然角也要丰富了。经过考虑,我准备请家长们帮忙,并做出了分批进行收集的决策:这学期请1—20号的孩子家长帮忙收集,下学期请剩余的孩子收集。这样,通知幼儿带东西的次数减少了,通知的对象少了,落实到个人,也很公平。
正当我沾沾自喜的时候,家长们的表现却让我感到很苦恼……经过三四天的收集,自然角只是多了一盆小的可怜的盆栽和两缸小鱼,其他什么都看不见。难道是我们通知不到位,家长还不知情吗?
于是我们用校讯通和班级群与家长沟通,给家长发了短信,还在QQ群上进行了倡议,请1—20号家长帮忙丰富自然角,可效果还是不佳。家长的反应与自然角一样冷冷清清。这尴尬的自然角呀,真是把我难住了。
着急并不能解决问题,冷静一想,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首先,孩子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也让家长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麻木了:主题活动时,与孩子共同收集主题相关的物品;帮助收集废旧物品……
其次,请1—20号的孩子家长帮忙收集,无形中有那么点硬性规定的感觉在里面,可能让家长觉得很不舒服。
此外,家长们会觉得这些事应该是幼儿园该做的,怎么将任务转嫁给了家长?
家长的想法不无道理。
丰富自然角真的只是家长的事情吗?
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我们知道吗?
教师规定家长购买的盆栽,真的会是孩子感兴趣的吗?
这样由教师与家长一手包办、共同打造的自然角,真的能引发孩子对自然、对植物、对动物观察的兴趣吗?孩子作为一个冷眼旁观的局外人,我们的好心,是不是剥夺了自然角跟孩子互动、对话的机会呢?
转念一想,我和配班老师一起买了一盆“含羞草”,放在了仅有两缸小鱼的自然角。在餐前欣赏的时间,我组织孩子们一起观察自然角,还让小朋友用手碰碰含羞草的叶子。含羞草叶子的变化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看准时机,我立即抛出问题:“含羞草很胆小,它只有两只小鱼陪着太孤单了,怎么办?”
接下来的一幕让我很欣慰。汤东说:“老师,我家有小乌龟,明天我会带它来和小鱼宝宝做伴的。” “我奶奶最喜欢种花啦!我家的阳台上种了很多植物,还有很漂亮的花,比老师的还漂亮。”诗晨小朋友很自豪地说着。
“相信含羞草也会很喜欢你奶奶种的植物和花的,那你愿意带一盆让我们一起分享吗?” “愿意。”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议论开了: “我会把家里的小白兔带来……” “我家有小鼹鼠,好可爱的。” “我家里有很多不同颜色的鱼。”班上顿时变得无比热闹。
等孩子们稍微平静下来,我提出建议:“明天,愿意把自己家里的小动物和小植物带到我们自然角的小朋友,含羞草在等你们带来小伙伴哦。相信有更多小朋友照顾的植物会更漂亮,动物会更康,自然角也会更热闹,更美丽。”小朋友们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
果不其然,第二天,自然角的植物和小动物变多了,自然角变热闹了。
在我喜出望外的同时,心里又担心,怎样管理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让植物更漂亮、动物更康呢?
对了,让孩子们参与自然角的管理!
请拿来盆栽和小动物的孩子每天为植物浇水,给小鱼、小动物喂适量适合的食物。每当自然角的植物、动物有了一点变化,孩子们都会欣喜地告知小伙伴:吊兰抽心了,长出花蕊了;今天喂了小鱼两个鱼食,它全吃了;小乌龟喜欢吃饭粒;小兔子不喜欢胡萝卜,喜欢菜心;小鼹鼠吃东西时真可爱;我昨天离园时和妈妈一起帮助小鼹鼠洗澡了,今天它好香啊……
这些细致的描述让孩子的观察更有目的性,更全面,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喂养、种植的成就感。而让我倍感惊喜的是,家长们也自愿参与到了自然角的管理中,主动带食物喂养小动物,为小动物洗澡,修理干枯的叶子等等。在国庆节放假前一天,家长们也自愿提出将植物和小动物带回家照顾,并在假期结束时送回自然角。就这样,孩子、家长既参与了自然角的收集,又照顾了自然角的动植物,孩子们成了自然角真正的主人。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实现发展的现实条件,是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事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与孩子协商与合作,积极鼓励孩子、家长们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充分地与环境进行交流。
文章转载自学前教育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