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观察与记录的项目
记录幼儿在一般
例行性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一般例行性活动,包括进餐、上厕所、午睡、入园、离园等。
以进餐为例,幼儿进餐时,可注意幼儿对进餐的反应和态度如何:
接受、抗拒或是挑剔;
使用餐具的情形;
是否与人交谈或互动;
进食量的多与少;
进食的速度等等。
在经过较长一段时期的观察和记录后,老师对幼儿的状况大致会有概括性的了解。如幼儿的自助能力、协助性、喜好、肢体语言和表达方式、社会关系及特殊行为等。
记录幼儿使用
教具、教材、玩具和其他游乐器材的情况
幼儿是教学的主体,他们使用教具、教材、玩具和游戏器材的状况,可以作为调整教学环境的依据,使它更符合幼儿的需求,让幼儿更尽兴。
以木头积木为例,老师可观察的项目包括:
孩子挑选这样东西的原因;
他的玩法和玩了多久;
他与同伴间的互动;
他搭建出什么;
有没有后续的延伸发展等等。
观察幼儿这方面的情况,可了解幼儿对事物的兴趣、专注力、主动性、独立性、想像力、大小肌肉操作能力、对成功或失败的承受方式、轮流技巧、与人互动的方式等。
记录幼儿
语言发展的情况
幼儿的语言是他思考和与人沟通的工具,因此观察幼儿语言发展的项目包括:
发音的清晰度;
了解语汇的程度;
词句运用的灵活度;
接收信息的反应力;
跟别人说话的意愿和态度;
肢体语言表达的方式;
学习语言的主要来源等等。
通过记录,可观察出幼儿语言发展的变化情况、影响幼儿说话习惯的因素、有助于幼儿创意表达的教学情境等,老师可由此设计出自己的教学计划。
记录孩子和其他幼儿
之间的相互关系
观察幼儿的同伴关系,是为了知道如何协助幼儿在“个性”和 “社会性”之间达到自然的协调。
以幼儿的扮演游戏为例,可以观察的项目:
幼儿是一个人自在地演独角戏;
还是和别人一起玩扮家家;
幼儿扮演的角色是如何产生的;
幼儿是否乐于为扮演情节及使用道具提供意见;
引起幼儿共同扮演的动机是什么;
扮演过程中,幼儿之间如何搭配与沟通;
扮演游戏对幼儿的情意表达有何影响等等。
通过观察幼儿间的互动关系,可以协助幼儿建立对自我的认知、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更可以了解幼儿在群体中的表现是领导者还是跟随者;可以知道幼儿是事事会想到别人,还是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由此可以全面了解幼儿的人格特质和与人交往的情况,以便进一步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人分享、议事、协调、比较等。
记录孩子
与成人间的关系
成人是帮助幼儿从无助、他助到自助过程中的重要媒体,所以在幼儿与成人之间所发展出来的关系是值得重视的。因此,观察的项目可为:
幼儿对成人的依赖;
幼儿对成人的态度是主动接近或害羞退缩;
当老师提供协助时,幼儿的接受度如何;
幼儿对成人主导活动的欢迎程度如何;
幼儿能协助成人的地方有哪些等。
成人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如果忽略幼儿本身有其学习动机与潜在力量,那么很可能会成为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障碍而仍不自知。因此,通过观察记录与反省,可提醒老师尽量避免以成人为本位的主导活动而给予幼儿充分伸展的成长空间。
记录特殊问题
孩子的行为
所谓特殊问题孩子的行为,包括肢体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学习迟缓、发展不协调、智障和特殊体质等孩子们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及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和目标。
观察项目可包括:
幼儿大肌肉或小肌肉的操作状况是否有困难;
动作发展是否不太平衡;
专注力和持续性是否太短;
语言和肢体表达能力是否与同龄幼儿差距很大;
对信息的接收速度是否较缓慢;
听从指令和遵循团体规范的意愿和参与能力是否很低;
情绪是否不太稳定;
和别人有没有眼对眼的接触;
与别人互动时是否有过度攻击行为或自闭现象等等。
教育的可贵在于让每一位幼儿有被容纳的空间,包括对特殊幼儿能以“平常心”来看待。
通过观察和记录,老师可以逐渐降低特殊幼儿的陌生感,消除害怕的心理,转而用积极接纳的态度去引导特殊的孩子,也帮助有这方面困扰的家长寻求特殊教育的社会资源。
建立自己的记录系统
由观察、记录、解析和采取相应的措施,继而再观察、再记录, 如此周而复始地运行,能让老师确切地知道如何引导、协助幼儿。
一些现成的记录表格未必适用于每个教学环境,所以老师必须按照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环境的记录系统。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观察记录成为时势所迫的产物。如果老师们觉得教学日志及家长联络簿等都是疲于应付的事,那么很可能是这些形式太过于拘泥,以致成为一种负担。
其实在进行活动时,老师可以利用海报同步记录幼儿脑力激荡的内容、拍摄幼儿在教室中的生活照、保留幼儿的作品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老师也可让家长成为协助观察的助手。多方弹性运用这些做法,便能与幼儿、家长同行在处处都是“幼儿成长镜头”的教育园地中。
思考
如果有机会观察幼儿,我会特别观察哪些事项?为什么?
我会如何将我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上述罗列了6项可以观察与记录的项目,配合这两个思考,可以帮助你有针对性的观察记录分析幼儿。行动起来吧~
文章摘自《新手老师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