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部分强调,实施《指南》时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并明确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从而,可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首要性和重要性,这也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理念。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将情感目标分为情感、态度、学习品质三部分。
【关键词】
情感
支持性
策略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实现并有效达成情感目标需要提供有效的、支持性的策略。本文将结合情感目标的八个层面进行简单阐述。
第一,制定各年龄段幼儿科学的情绪积极、稳定评估表,帮助教师掌握、科学评价幼儿情绪;
第二,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温馨的物质环境条件刺激使幼儿产生舒适、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其次在日常集体活动中教师可组织与幼儿谈论有关情绪及情绪产生的原因,帮助幼儿恰当表达和自我学会调控情绪。
第三,教师及家人要做好榜样,注意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中习惯成自然。
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通常是指在面对新的人、事、物时,有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幼儿面对新东西的倾向性反映他们的好奇与感兴趣的程度。
第一,需要我们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感知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如:收集各种石头、不同种子、形状各异的树叶等,感受自然物的多样性。
第二,需要我们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支持与鼓励幼儿的探索、探究行为。如:园所组织“我提问、我解答”系列活动,让大年龄组的解决小年级组幼儿提出的问题,鼓励幼儿收集问题,勇于提问,认真对待自己和同伴的问题,并在各班级环境中创设此活动的展板,多种途径、形式让幼儿感知;在区域操作中体验、验证结果。
第三,让幼儿参与到区域创建、环境布置、规则建立、评价机制等环节,既让幼儿成为制订规则的主人,掌握制订规则的权利,还能有效保证幼儿自觉地遵守规则、有序地快乐游戏、积极探索。
第四,及时把握幼儿对区域的兴趣,根据幼儿的选择、游戏过程记录,做到有目的地更换、调整,做到材料投放的多样性、科学性、功能性等都满足幼儿,也同时激励幼儿不同阶段的兴趣与好奇心。
幼儿积极主动的情感源于教师的引导与指向。需要我们有以下意识。
第一,成人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观察——保护幼儿主动做事的愿望和积极参与性;如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择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择活动区域。
第二,要鼓励幼儿遇到困难时自己先想办法解决,提供给幼儿独立思考空间。不是代替包办剥夺了幼儿学习思考的权利。如,在面对多重选择时能够理性选择,愿意去尝试有难度、有风险、有挑战的事情,并能主动与他人完成互动与合作。
第三,创设情境(机会),强化、训练某一品质。比如“主动学习”,对这一学习品质幼儿完全不了解,他又怎么会去用呢。反过来,如果我们借助集体活动这一平台,不断地为幼儿提供“主动”的机会,并对幼儿所表现出的主动行为给予及时评价,鼓励幼儿的主动行为,让幼儿在实际的情景或操作过程中,亲身经历、体验主动品质带来的喜悦,间接影响没有主动表现的幼儿,达到幼儿间相互模仿学习的目的。
第四,教师须明确任何一项任务都有一定的风险存在。敢于尝试某些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是主动、勇敢的品质,它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换句话说,幼儿的鲁莽、粗心不是主动性的表现。
《指南》中学习品质所指的想象与创造,并不完全指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它作为一种学习品质,在这里强调的是幼儿能够利用想象等拓展知识,进行新的学习。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幼儿可能拥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并不意味着他能利用自己的这种能力来进行新的学习。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做以幼儿为主体。
第一,保护和欣赏幼儿独特的想法、做法、给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
第二,教师经常组织一些扩展思维的活动,幼儿在参与中逐步养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的习惯。
第三,成人尊重幼儿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不能一刀切、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束缚幼儿。而应根据幼儿自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来进行培养。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坚持与专注品质的重要时期。幼儿在区域中的坚持与专注具体表现为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坚持不懈,能够集中注意力,不容易被干扰等。要达到做事专注需要以下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第一,提供一个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的环境,消除影响幼儿注意力的外因。如设置区域时图书区适宜在安静且光线较好的地区,另外可以调查评选出班级幼儿喜欢的书籍先投放,这样开始便于培养幼儿专注力度。
第二,遵循幼儿注意力发展的规律,培养他们专注的习惯先需要建立良好班级区域常规,形成规则意识,及时纠正在规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再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提出不同要求,且言简意赅,讲述游戏活动要求。
第三,从材料的投放适宜度辅助幼儿养成专注的品质,结合观察、分析个体差异,不同要求、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幼儿。
幼儿的坚持性表现为能够有始有终地做好一件事情。不因困难或其它理由随意中断、放弃活动。这需要教师多利用日常生活培养幼儿做事负责的态度和坚持性是前提;如,组织耐心主题绘本分享、组织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幼儿树立坚持、耐心、责任的品质。要巩固幼儿坚持、耐心与责任感的品质养成、行为内化更凸显,则需要家园紧密一致,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形成合力、要求一致会更好帮助幼儿形成优秀品质。
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还要引导幼儿逐步养成做事有计划。计划是行动的前提。
第一,带领幼儿理解计划的重要性。如组织幼儿畅谈分析《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作息表》帮助幼儿理解、体会做事情要有时间性;从《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表》中获取做事要有计划性;通过一日生活中不同计划案例,分辨有计划的好处,没有计划带来的弊端。
第二,指导幼儿学习制定计划,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增强幼儿的控制能力。区域计划能帮助幼儿决定自己选择什么区域、在活动区内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在该活动区规定时间度过,也就是说,幼儿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在活动过程中,依据活动的意向,执行并完成活动。
第三,设置具有弹性的区域
根据近期教育目标、发展水平有意识的组织一些活动,达到预设活动、生成活动有机结合。
第一,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学习、记忆、语言等。
所以活动前需要教师对新的材料进行认识、游戏规则讲解,同时也对共性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达到问题有效规避,避免反复出现;
第二,活动中需要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通过看幼儿是否能独立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选取操作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等给予不同层级的间接指导;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游戏的同时获得新的经验;
第三,活动后教师需要与幼儿一起分析、讨论、帮助幼儿回忆、思考活动的结果,存在的不足,帮助幼儿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逐步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对所经历的事情进行反思和再现、描述的能力,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再现活动场景,使幼儿分析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尝试找到弥补和改进的方法,使得下次活动更加顺利和完善。
第四,通过多种形式、多维度评价幼儿的作品
教师要建立活动区作品,并提供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成人;班级组之间、交叉区域等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关注评价幼儿的作品:如,幼儿作品的表现力、独创性、艺术性、完整性等让幼儿在评价中获得经验的积累与提高。
综上所述,只有教师因地制宜、结合园本实际,设计出具有可操性的游戏,并提供适当的活动材料,给予科学的策略指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目标,也是为幼儿形成一生的优良品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旭花、韩冰川、王翠霞、刘 霞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指导》2013.3.1
2.北京巧手幼儿教育的博客:《专家解读:如何评价区域活动中的幼儿》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
3.夏文娟: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教师评价策略探讨
4.《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国教育部2012年10月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国家教育部 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