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所以在刚升入小班时我们设计类似“娃娃家”这样的区域。我们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娃娃家材料,如:仿真的蔬菜和水果、自制了漂亮的小床、厨具、餐具等等。投放了丰富的材料,包括每种类别的玩具应该收放在哪儿都会有标识提示小朋友。但是当老师讲解了区域规则,小朋友们各自进区开始游戏时,他们每个人都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开始摆弄起来。时间不久就发现“娃娃家”的桌子上堆满了碗、水果、盘子等,地上也放着菜篮子、洗菜盆;天宇和嘟嘟正在抢一把铲子,宝宝拿了一块面包望着桌子不知道该往哪儿放,最后直接放进了锅里;烁烁拿着水果直接扔进了烤箱……区域游戏无法进行下去了,教师的引导无人理睬,看到此情景我陷入了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呢?
我们几个老师与教学园长刘老师,互相讨论、查阅资料,终于明白:
1.材料投放种类过多,高结构材料的投放影响了游戏
我们投放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目的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参与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游戏技能。事实证明,我忽略了3——4岁幼儿的游戏特点,对他们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3——4岁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游戏内容相对单一,投放材料过多,而且以仿真玩具为主,导致了幼儿被游戏材料所吸引,影响了游戏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只停留在了对玩具的操作上。
2.教师引导行为不正确
幼儿进区后,教师过多的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急于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怎么说,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和观察者,3——4岁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单一,游戏活动多以模仿为主,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游戏活动中过多的言语,游戏时间短,最终使游戏无法进行。
找到原因后,我们几位老师在教学园长刘老师的帮助下,对区域材料做出了新的调整,并重新制定了区域指导方案:
1.材料投放种类减少三到四种,并更换低结构材料
同教学园长刘老师讨论后,我们按主题分层次投放材料。初期减少材料投放种类,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可以逐步增加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来丰富游戏内容,推进游戏情节,而且替换掉部分仿真材料,换成了可增强动手能力、操作性很强的面、橡皮泥、皱纹纸纸条。这次幼儿进区后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拿着面团汤圆、用橡皮泥做饺子馅、用皱纹纸撕成彩虹面条,游戏有条不紊的开展,幼儿兴趣浓厚,这才真正促进了区域游戏的发展。
2.教师运用平行游戏的指导形式来进行区域指导
材料重新投放后,我们教师的游戏指导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单纯的引导者和观察者转换成为游戏的参与者和观察者。通过游戏过程中角色参与的观察方式,平行游戏的指导形式来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在游戏中教师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这样更深入的观察幼儿的游戏,利于进一步引导幼儿游戏。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惊喜的发现,幼儿的游戏水平提高了。娃娃家的材料开始丰富起来。随着幼儿游戏经验的丰富,当幼儿再次出现争抢玩具时,教师也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不急于介入,留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机会,以欣赏的态度看到幼儿的进步与发展。从此,这样的娃娃家才真正的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