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问题——娃娃家被冷落
进入小班下学期后,幼儿对于班上的角色区——娃娃家的兴趣有所减少,每次玩也都是玩的很乱,幼儿的兴致不高。
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角色区游戏,及提升规则意识呢?为解决此问题,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准备对角色区进行大改造。
二、分析与实践——角色区改造过程
为充分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把游戏的权利交还给幼儿,此次角色区改造将以幼儿深度学习的形式来开展。让幼儿参与讨论与设计,分步进行。
第一步:改成什么
师生都认同要对角色区进行改造,但是要改成什么却依然是个问题,为初步确定角色区改造方向,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了中大班的角色区,之后,我们便回到了教室进行讨论。
经讨论,幼儿选择了四种角色区,分别是“小医院”、“小超市”、“理发店”、“巴士站”,为进一步确定,我们进行了第一轮投票。
经投票,一半的幼儿选择了“小医院”,但选择其他角色区的小朋友仍然不想放弃,教师便邀请选择“小医院”的小朋友来分享理由,说明“小医院”的好处。
幼1:小医院可以扮演医生啊!
幼2:小医院可以玩打针的游戏呢!
幼3:公交站又没有公交车,怎么玩啊?
……
一轮游说过后,班上绝大部分的幼儿都同意将角色区改造为“小医院”了。
第二步:怎么改
教师引导性提问:要把角色区改成“小医院”的话,那医院里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听诊器 ”、“体温计”、“病床”……幼儿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讨论结束后,教师绘制了一个简单的图,将幼儿讨论出来的所需物品都记录在图上。
教师:那这些材料可以怎么获得呢?我有“病床”和“水杯”。
幼儿再次开心地讨论起自己可以为“小医院”提供什么材料,教师根据图表逐条与幼儿讨论,并记录下可提供材料的幼儿姓名。而有些材料,如“药丸”、“退热贴”之类的则选择了手工制作。
第三步:准备材料
讨论结束后的当晚,幼儿回家筹备材料。为再次提醒,教师在班级群发通知,提醒家长协助幼儿准备材料。
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天,所需材料基本准备齐全。
需要手工制作的材料,幼儿也基本在区域时间制作完成。
(幼儿自制药丸)
第四步:取名
材料基本准备齐全后,我们决定给“小医院”取个名字,但是叫什么名字,幼儿的想法又是五花八门,因此,我们又进行了一轮投票。
通过投票,幼儿最终选择了“儿童医院”这个大家最为熟悉的医院名称。
第五步:划区
准备工作都完成了,现在要正式开始规划布局了。
教师提问:医院一般都有哪些部门?我们去到医院后要先做什么?
幼:挂号
教师:对,医院有挂号处,还有什么地方呢?
幼:还有住院的地方。——住院部
幼:拿药的地方。——药房
幼:还有医生看病的地方。——门诊部
幼:还要去交钱。——收费处
教师小结:医院有挂号处、住院部、药房、门诊部、收费处这些地方。
第六步:布置区域
根据幼儿提出的医院所需区域,与幼儿共同布置,并将幼儿所准备的物品投放到角色区内,教师制作材料标签。
(幼儿协助教师进行区域布置)
第七步:制定规则
教师提问:我们的“儿童医院”马上就要开放了,在开放之前,老师想请问小朋友,进入这个区域应该遵守什么规则呢?
幼1:不能抢玩具
幼2:一次只能进4个小朋友
幼3:玩好要放回去
幼4:在里面可以扮演医生和病人
三、实践与检验——在游戏中不断地完善区域
角色区基本改造完成,可正式投入使用。幼儿自主选区,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继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进而进一步地完善此角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