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师都曾经问过我,学习故事和观察记录有什么区别呢?其实两者观察对象都是孩子,那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两者有什么不同!
性质区别
学习故事就是通过捕捉儿童学习过程中一个个让人惊喜的“哇”时刻,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换句话说就是要用放大镜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关注他们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忽略发展的不足,帮助家长和幼儿建构起儿童天生具备这些能力的形象。
而观察记录更多的是把“没有能力、没有自信的”儿童培养成“有能力、有自信的”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这是两者书写文案最大的区别。
表达文体
学习故事多为记叙文,用词表达了记录者的主观看法和感性输出。
观察记录则多为说明文,用词严谨,叙述分析要科学且客观。
书写形式
学习故事书写形式多元化,其中包括文字、照片、录音、视频等。
观察记录则用文字进行书写。
阅读对象
学习故事阅读对象广泛教师、家长、幼儿等。
观察记录则阅读对象针对于教师及专业人士。
书写角度
学习故事是是站在教师主观的角度,以第二人称描述幼儿出现的闪光点,通过观察证明幼儿此能力存在。内容描写幼儿行为只有正面的、积极的。
观察记录是站在教师或专家的角度,客观分析儿童出现的原因和能力,并通过具体措施,培养幼儿某些方面的能力。内容描写幼儿负面行为多于积极行为。
书写框架
学习故事分为:“注意(“哇”时刻)—识别(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回应(下一步的学习机会和可能)三部分,观察后后续跟进的教育行动举措,属于课程评价。“识别”部分有明确的分析框架,即五大线索:归属感、成就感、学科知识与技能、兴趣、心智倾向、沟通和分享。
观察记录分为:过程—分析—措施三部分。其中没有明确的分析或措施框架。
学习故事的名称
1.书写要从孩子的角度选择故事名称。
2.故事名称要富有正能量。
3.重在故事而不是抒情。
如:爬梯子的挑战、琳琳的灯塔等。
注意部分
1.主线清晰,详略得当。
2.描写幼儿做法或想法时,一定要写清与幼儿的对话和细节。
3.图文结合。
识别部分
1.从这个活动中可以展现幼儿什么样的能力。
2.从以下几个学习品质的维度进行分析:心智倾向(好奇主动、敢于探究、乐于想象等)、知识技能(文学、数学、科学、艺术)、归属感等。
回应部分
1.基于幼儿想法的“机会和可能”。
2.教师给予那些支持可以促进幼儿下一步的活动或学习。
注意(“哇”时刻)
新的一天,你和妈妈走进中一班,你的右手举着什么东西。当你看到我在迎接你并且向你微笑时,你立刻比妈妈走得快了一些,来到我面前,清楚地、甜甜的告诉我:“刘老师,你看!这是我找的春天。”我看清了你手上举着的,是刚刚绽放了一点点黄色花蕾的野菊花!
我立刻伸出手去接住你送给我“春天”:“哇!乐乐!你找到的春天好精致啊!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能看到这么小小的春天!”听到我的话,你放心的、相信的把“春天”递给了我。
识别(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当我看到你举着“小春天”走向我时,老师心中已经掀起了大大的惊喜!因为她它那么娇小。一个四岁小女孩在来幼儿园的路上,总是欢蹦乱跳的!而你竟然能发现这么细小的事物,还能辨别它是春天来了后新长出的小植物,并小心的取到了一整棵野菊花!当你像诗人一样说出“我找到的春天”时,我的心都跟着温暖了。进入四月以后,很多有名的花都已经开过了,很多天都没有小朋友带来自己的发现,然而,今天你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春天!老师被你对春天持续而长久的注意和热情所打动!
回应(下一步的学习机会和可能)
1.随着你带来那么小而新的“春天”后,老师也有了新的想法,在大家都以为春天结束了,没有新的发现的时候,你带来了新的“春天”。老师立刻把乐乐的野菊花装裱好、记录乐乐的话贴在墙上,让春天继续。
2.同时我也在思考,还有什么方法记录下春天呢?能不能编一首小诗?种植春天?
3.乐乐,相信你带来的“春天”,能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希望可以带动小朋友一起想办法,让我们一起留住春天。
“学习故事”关注幼儿自发的学,关注生活和游戏中的学,记录的是幼儿能做什么,而非不能做什么,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信与能力,而不仅是他们的学习结果。从“学习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教师“尊重幼儿”这一观念的落实,看到了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希望以上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撰写学习故事,助力你与孩子共成长。
以上案例部分内容摘取《发现儿童的力量》
延伸阅读:观察记录 | 如何让人知道你是一位非常用心的老师,方法就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