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李老师一样,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一些教师总是忙碌于扮演“巡逻员”“婆婆嘴”“裁判长”的角色,却忽略了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在成为幼儿游戏的引导者之前,首先应该做一名合格的观察者与记录者。认真观察、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信息,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升经验、获得进步。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好观察记录呢?在这里,为您推荐几种有效、易上手的方法,一起来试试吧~
整体法主要通过符号形式记录幼儿的活动,教师需要对每名幼儿轮流扫描观察,每个主题可以观察几分钟,从而了解全体幼儿的游戏情况。
整体法一般在游戏开始和结束时选用较多,教师事先需要将所要观察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准备好,游戏开始时直接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在表格里做记号(如打√),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笔做记号。
整体法主要采用两种表格,一种是评估幼儿参与游戏情况的,另一种是评估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的。参考如下:
书面法是通过文本的形式记录幼儿的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结构化记录: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况,一般为某个具体的原因而进行观察时通常采用这种记录法。
②非结构化记录:没有预定目的地去观察一名或一群幼儿时采用这种记录法。这类观察是自发的,常常是因为突然发生了有趣的或出人意料的事情。建议教师在口袋里常备小巧的笔记本和笔,可以随时进行记录。
③比较性观察记录:可以是观察不同幼儿在同一情境下的不同表现,也可以是间隔性地观察同一名幼儿在不同阶段中的表现。这种观察记录法能让教师看到不同幼儿的能力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也可以观察到幼儿的进步情况,有利于教师为幼儿制订个性化的指导策略。同时,积累的过程性资料也可为评价幼儿提供支持。参考案例如下:
主要有追踪图和饼图两种形式,相较书面法更清晰、更有目的性。
①追踪图:记录幼儿在游戏时间内的动向,去了哪些区域,做了什么事情。
②饼图:呈现幼儿在不同活动中的时间量,便于了解幼儿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引导。饼图的记录非常简单,能清晰、直观表明观察结果,可以用文字进行辅助记录。
抽样是指从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样品单位进行记录、分析,主要有时间抽样和事件抽样两种。
①时间抽样法: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记录,可以是针对一名幼儿,也可以是幼儿群体。在记录时不用连续不断进行叙事记录,这样会无法兼顾记录和观察。教师可以记下时间点和关键词,待活动结束后再进行整理。
②事件抽样法:常常用于观察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幼儿,如脾气暴躁、攻击他人等。做这类观察的目的是记录下所有事件,看看事件的发生是否有规律可循,进而为制订有效的矫正策略提供帮助。
借助相机、手机等辅助工具,帮助还原当时的游戏情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记录方式。
过去,我们常常思考的是“指导孩子怎样玩”;在倡导“把游戏还给孩子”的现在,教师更应做到“知道孩子怎样玩”。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安静观察孩子们的游戏,相信我,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