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毒蛇约有50种,呈地区性分布。例如,蝰蛇多在福建、广东、台湾诸省,眼镜蛇类多在南方,五步蛇、竹叶青等多在长江流域。而蝗蛇分布较广。相应地区的教师应该做好防范准备工作,让幼儿免受蛇的伤害。
防止幼儿被蛇咬伤,预防是关键,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教师应该向家长和幼儿普及识别毒蛇和毒蛇咬伤后的自救知识。
2. 不要带幼儿去可能有蛇出没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应该先拿竹棍在草从和花从中多敲打几下。
蛇咬伤大部分都在小腿以下部位。夏季户外活动时,应要求幼儿穿高帮鞋,尽量不穿凉鞋。有的蛇喜欢上树,如四川乐山地区较常见的竹叶青,因此,教师要多观察幼儿园中的树,如发现树上有蛇,及时处置。
3. 夏季雷雨前或洪水后,蛇虫纷纷出洞,此时教师要格外小心,多观察幼儿园周围的草丛、树木。
4. 教师应该在蛇常出没的季节,多准备一些治疗蛇伤的药品和急救物品。
蛇分为无毒(普通〉蛇和毒蛇两类。
被普通的蛇咬伤,只在人体伤处皮肤留有细小的齿痕,轻度刺痛,有的可起小水疱,无全身性反应。 对此种蛇咬伤时可用70%酒精消毒,外加干纱布包扎,一般无不良后果。
被毒蛇咬伤,在伤处可留一对较深的齿痕,蛇毒进入组织并进入淋巴和血液,可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必须急救治疗。
急救是治疗蛇咬伤的关键之一。如果幼儿不小心被蛇咬伤,教师应该马上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如果幼儿被蛇咬伤,教师一时又无法判断蛇是否有毒,一定要让幼儿保持安静、不要乱动,以免血液循环加速。
2.如果咬伤部位在四肢,应立即拿一根布条或绳子,紧紧地扎住伤口的上方,用来减缓或阻止毒液流向全身。扎带每隔10分钟要松1〜2分钟,以防被扎的肢体因血液循环受阻而坏死,从结扎处使劲向伤口方向挤压,尽量把毒血挤出来,与此同时,向同事呼救,速通知园医护人员。
3.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进行冲洗,以清除伤口处黏附的毒液。如幼儿伤口有毒牙残留,应及时挑出。不要擦伤口,应用布轻拍,以使其干燥。
4.情况紧急时,教师可用嘴吮吸伤口排毒,以尽快棑出蛇毒。使用该法时,教师的口腔、嘴唇必须无破损、无龋齿,否则自身有中毒的危险。吸出的毒液随即吐掉,吸后要用清水漱口,把毒液吸出后,伤口要湿敷以利残余毒液排出。
5.在扎紧和冲洗之后,教师可用消过毒的刀,在局部作十字口切开,以便毒液排出。可把被咬肢体浸在冷盐水中,教师用手指自上而下不断地挤压排毒,每次约20〜30分钟。
6.立即联系医院或急救中心,争取最佳抢救时间。
7.送医的时候,不要让幼儿走动,尽量使其保持平静。送医后,通知家长,做好家属安抚工作。
转载自:《幼儿教师必知的88条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