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侵——一个被伤害、怀疑、耻辱和罪恶紧紧包围的话题,竟如此频繁地见诸媒体报端。我们不愿去触碰,却不能靠回避来维护孩童世界的光明与美好!
儿童性侵真的在发生?
在许多人心目中,儿童性侵仅仅存在于花边新闻、猎奇小报和小说电影当中,距离现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遥远。然而很不幸,世界各地每天都有儿童性侵事件的发生。它们像隐藏在角落的阴影,在不经意间悄悄吞噬着童年的光明和美好,毁坏着无数个家庭的幸福。
近几年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平均每天曝光儿童性侵事件1.38起,2015年平均每天0.95起。而在美国2010-2014年间共发生了2128起。
受害儿童多在12岁以下,其中3-7岁的孩子占了很大比例。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和分辨能力还很弱,容易轻信他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罪犯一般会抓住孩子的这个弱点,择机会下手。
电影《可爱的骨头》根据同名小说作者遭受侵害后内心痛苦挣扎的真实经历改编。小女孩苏西在遇害后来到一个介于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奇幻世界,在这里她目睹了自己的遭遇给家人带来的创伤,以及凶手幕后策划的一切。
凶手身上集中了大多数儿童性侵案件中作案者的特点:
熟人作案:据研究统计,只有25%的儿童性侵案例中是陌生人作案,而75%的案件中,凶手来自亲属、邻里和老师等受孩子信任的“熟人”。电影中的凶手正是小女孩的邻居——一个低调、和善的中年男子,爱好种花和制作玩具。善良的外表使得女孩和家人对他毫无防备,悲剧发生后也迟迟没有对他产生怀疑。
计划周密,准备时间长:施暴者接近孩子的计划往往会长达半年。
送礼物,骗取信任:罪犯往往会通过送礼物、玩游戏等手段接近孩子,骗取孩子和家长的信任,或者做一些让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电影中的凶手常常给苏西的家长搭讪,送玫瑰花,最后用一座玩具屋来获得苏西的信任。
关注每一个受伤的孩子
性侵给儿童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75%的孩子在遭到性侵之后会难以启齿,变得低落、抑郁,甚至尝试自杀。而那些带着创伤坚持走下去的孩子,心灵阴影也将伴随他们的一生。德国儿童保护协会曾经针对儿童性侵事件对一些受害者做了调查。这些已经成年的受害者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用一生的时间去忘掉童年的一个瞬间。”
“第一次受伤是在五岁,之后再也没有过爱情。”
“十岁,没有人相信发生了什么;三十岁,依旧为此感到耻辱。”
遭到性侵的孩子大部分会选择沉默。幼儿难以用语言去描述发生的一切,却有自己复杂的心理活动,他们可能会觉得父母会因此不爱自己,即使说了大人多半也不会相信。此外,罪犯还可能会用威逼的手段迫使孩子沉默或者歪曲事实,比如对孩子说:“如果对大人讲了,你妈妈绝对不会再爱你,你爸爸会被送进监狱”,等等。他们就像被囚禁在密闭空间中,对世界和人生感到恐惧,不愿与人接触,不愿敞开心扉。
然而受到暴力侵犯的孩子即使不说,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生理心理异常。
生理异常:身体出现淤青;莫名其妙地肚子痛,厌食;泌尿系统异常,不尿床的孩子可能会开始尿床;经常做恶梦……
心理异常:受到侵犯的孩子大多数会变得低落、沉默甚至自闭,不再发出笑声,不再兴奋。开始频繁地洗澡,出现过度洁癖。一部分孩子则相反,言行举止具有很极端的攻击性。
受害儿童往往不敢接近受害现场,如果在家中受到侵犯,孩子很可能不想进家门;如果受害地点在学校,孩子可能会拒绝去上学。见到施暴者也会表现出极度不安、恐慌。
对于孩子的反常举动,大人必须要提起注意,主动关注和疏导低落、不安的孩子,因为这些“反常”的背后可能会隐藏着巨大的创伤。
悲剧发生,我们能怎么办?
事件一旦发生,应该第一时间报案。报案对于保护证据、保护孩子非常重要。也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并保全证据。以下证据对于案件认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被害人身 上的伤痕;被害人抓伤侵害人的伤痕;被害人被撕破的衣服;从犯罪嫌疑人处获得撕扯过的衣服;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穿着等特征的描述;侵害人留下的毛发以及其他物品等。
儿童性侵话题之所以敏感,我们之所以不愿触碰,原因之一在于案件破案率极低!案件解决无果,留给受害人的往往只有纷纷扬扬的媒体报道和众声嘈杂的舆论,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加重了伤害。因此心理专家对孩子的疏导以及家长的关怀格外重要!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案件隐蔽性较强,一般没有第三人在场,如果仅凭未成年人的证言,特别是受害未成年人年龄比较小时,公安机关通常不立案。一方面,大部分儿童并不知道什么是性侵害行为,不懂得发生性侵害后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以至于有些案件从案发到报案经历了很长时间,基本的物证已经不存在。另一方面,儿童缺乏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指控能力,导致证据不足;孩子受到威胁,不敢和家长讲,或者不敢讲实话,也会导致错误指控。此外,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界限也是该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孩子可能会在事实的基础上把想象的成分掺杂进去,使事情越发复杂化,更加考验成人的判断力。
美国家对儿童性侵事件的关注和研究已经长达一个世纪,然而立案、破案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却依旧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单纯警方破案成功的案例也很少。欧美国家在处理儿童性侵案件时一般依靠心理医生、心理学专家的介入。
经研究和实践,欧美专家发现绘画是发现孩子秘密的一个关键。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一般会下意识地将熟悉的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大事件作为图画的内容,即便会用想象让事实变形,也还是可以分辨。比如在美国发生的一起幼童性侵案件中,心理专家从这个孩子画的一系列简笔画中发现了线索。图中最右侧的人物“瑞吉叔叔”在孩子的作品中不断出现,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后来经调查发现施暴人正是这位“瑞吉叔叔”。
现在的孩子通过电视、网络等往往会储存很大的信息量,因此仅仅根据图画内容下结论绝对是武断的。还要结合孩子的其他行为,比如受害的孩子可能会撕掉自己之前画的充满欢乐气息的作品。
孩子的心灵阴影还会在玩耍时体现出来,对待玩具的方式很可能会泄露自己的受害经历。大人一旦发现孩子玩耍时出现异常举动,一定要提高警惕。美国一位儿童上小学时在日记中回忆自己幼儿园时期的受害经历,她写道:“约翰叔叔来到我家,和我玩游戏,他伤害了我,很疼很疼。所以我也伤害了洋娃娃,把她伤害得很疼。妈妈不再给我买娃娃。妈妈什么也不知道。”
教师也是受害者!
丹麦电影《狩猎》讲述了一名被冤枉性侵儿童的幼儿园老师的遭遇。
卢卡斯在一家托儿所工作,心地善良个性温和的他很快就受到了同事和孩子们的喜爱,其中,一个早熟的小女孩克莱尔对卢卡斯尤为亲近。卢卡斯出于警惕和职业道德 婉转拒绝了克莱尔的过度示好。克莱尔联合幼儿园全班孩子开始了报复性的谎言,对地下室的颜色、细节等口径十分一致,让卢卡斯背负起了性侵女童的罪名,一时 间,成为了整个小镇排挤和压迫的对象。
电影情节是对现实的高度戏剧化处理,然而不得不承认,其中折射了现实的影子。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性侵案子,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即使最终证明教师是无辜的,TA遭到的误解和伤害仍然可能会给今后的人生蒙上阴影,甚至迫使一位好教师结束TA深爱的教师生涯。
在各项统计当中,校园是儿童性侵的高发地。儿童性侵案件中教师会首当其冲成为被怀疑对象。儿童性侵案件的争议性很大,被告的教师往往无法为自己做出不在场证明。而家长要么不相信孩子,要么容易偏激,一口咬定某个嫌疑人,很少会理性地寻找线索,分析事实。社会舆论也同样如此,大多数人不分青红皂白把矛头对准教师,就像《狩猎》所展示的那样,舆论的力量可能会毁掉一个无辜嫌疑人的一生。
如何保护可爱的孩子和敬爱的老师?
美国专家表示,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就儿童性侵问题还没有切实可行的保护系统,在目前的科技条件、社会法律环境下,制定这样一个系统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仍然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也是老师们辛勤付出、精心呵护的园地。可爱的孩子和敬爱的老师,双方都理应成为我们关心和保护的对象。
保护孩子首先要从教育做起
教会孩子分辨什么是侵害:告诉孩子,和成人的哪些接触是可以接受的,哪些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让孩子掌握切实有效的求助方式:如果有人提议单独带你去某个地方时,一定要问问老师;如果有人送给你礼物,一定要问问家长;如果发生某些“绝对不能允许”的接触和觉得奇怪的事,要懂得拒绝,果断地说“不”;如果对方开始使用暴力,一定要大声呼叫。
防儿童性侵是家长的必修课
家长应当具备有关的基本常识,特别是孩子的生理迹象和反常行为。要紧密跟踪孩子身心状态的每个细节,避免侵害行为迟迟不被发现的情况。
成年人要信任孩子,千万不能认为孩子在“编故事”;同时务必要学会安抚情绪激动的孩子,不能失去理智。诱导孩子回忆当时发生的情景,教育孩子不要替坏人保守秘密。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
对于孩子指认的“凶手”,家长同样需要理智对待,尊重警方的判断,避免过激行为给孩子、给家庭带来更多伤害;在孩子没有指认任何凶手的情况下,更不能随便怀疑。
幼儿园有“保护伞”的担当意识
幼儿园非常有必要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措施,孩子和老师,双方都要保护。
一方面,我们要相信我们的老师,另一方面,幼儿园要能够提供一套成文规定及应对措施。国外幼儿园采取的一些措施可供我们借鉴:
园长和老师们轮流值班,对空教室、空房间、校园死角进行巡视,尤其留意落单的孩子。
合理对教师与学生接触做出限定。比如,减少教师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限制老师和孩子一对一辅导。禁止单独给某个孩子礼物。与孩子交流应该在教室、办公室进行,并且把门敞开。
校园性侵场所多为废弃教室、教师宿舍、广播站等。幼儿园应当不留死角,在上述场所适当安装摄像头,并向老师解释按装监控的必要性,获得谅解。
教师公平对待每个孩子,不要表现出特别的偏爱。因为根据家长的询问与孩子的口供,教师被指控的证据有:特别偏爱某个孩子,给这个孩子糖果、玩具,单独带孩子玩耍。
如果有相关事情发生,园所积极配合案件调查,提供各种必要资料和监控录像,意气用事只能使事情复杂化。
孩子就像花朵,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
我们希望孩子的世界中只有阳光和雨露、快乐和幸福。
对于吞噬光明的邪恶阴影,每个成年人,每个教育工作者,每位老师,每位家长都有义务了解并与之斗争。
让我们揭开恶魔的面纱,捍卫每个孩子康成长的权利,保护每位教师的名誉,守护每个家庭的幸福。
本文资料来自互联网,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