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20日前后,雨量增加,到了播种、出苗的时候,节气为谷雨。杜甫《春夜喜雨》有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有读书习惯,知识也会像春雨一样,潜移默化,点点滴滴渗透心田。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其设立宗旨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这一天恰好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辞世日,同时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生日和辞世日。不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找各种客观原因不读书。有人比较功利,只看有用没用。有人出于恐惧心理,害怕懂的东西越多,“思想就越反动”。有人觉得生活压力太大,与其读书不如轻松的娱乐可以放松自己。有人在学校就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离开校园之后就不再想碰书本。有人则由于书刊报纸品相太差,老是粗制滥造,从而失去兴趣。有人自以为很聪明,该懂的东西都懂了,再没有什么要学习的了。社会上还有一种反智主义思潮,也直接影响到一些人的阅读愿望。有些人似乎觉得不读书还好些,读书读多了,反而将脑子读傻了。
记得有一首形容人四季不读书的打油诗:
春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日风来冬日雪,收拾收拾好过年。
但也有一首与之针锋相对、意思完全相反的四季读书歌:
春读书,兴味长;休负春色好时光。
夏读书,喜洋洋;芭蕉树下读文章。
秋读书,玉露凉;燕去雁来促我忙。
冬读书,在寒窗;一年又过细思量。
勤奋读书学习的优秀幼教工作者不用扬鞭自奋蹄,一年四季总是读书,也只有这样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正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认知心理学认为,古今中外,一个专家一定具有某个领域的五万个图式或以上。人们常说做事要有十年规则,就是对于大多数较为困难的事情而言,要能够做得如专家般的相当成功,就至少储存五万个有关图式,而五万个图式的掌握,大约需要十年的时间。我们的幼儿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又困难重重,十分的艰辛与不易。这就我们至少需要持续十年的刻苦读书、实践、研究和奋斗。
教师虽然不能控制自身的基因组成,但努力的程度却还是取决于自己。机遇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得以控制: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只要反复尝试,就能提高成功的机会。学前教育当然也是如此。教师需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幼儿,了解教育,知道自己应有哪些正当行为。
一个人的成才,大致需要以下四个条件的有机结合,这被称为ABCD模式。
A:ability 能力;
B:back ground 背景;
C:chance 机遇;
D:degree 学历。
其中第一与第四项显然与教师的读书有关;第二项则与家庭成员过去的读书有关;而第三项机遇,是只给与那些平时爱读书而时刻有准备的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教师都可能有其不同凡响的地方,教师读自己特长方面的书,要让自己的长处发扬光大。然而,这仍然不够。尽管许多人工作中似乎更注意“扬长避短”。其实,现代社会鼓励人的均衡发展,如果单一方面特别强,却缺乏综合能力的教师,也很难取得教育的成功。因此,我们读的书要杂一些,范围广一点,不断取长补短,使自己具备多种技能,是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任务。所以这个成才模式的核心,就是读书。
我们现在的高中后教育文理分科,专业化太早,致使学生学的东西狭窄单调,不利于人素质的提高。社会现在更是显得过于功利,许多人认为,有权有钱才是成功,“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个风气极为不好。
虽然读书要博,却非什么书都要读。书跟生活别无两样:在生活中我们随便都会碰见不可救药的粗鄙之人,同样,数目庞大的坏书、劣书源源不断、层出不穷。教师的生命短暂,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而读者大众的愚蠢和反常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因为他们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保存下来的至为高贵和稀罕的各种思想作品放着不读,一门心思地偏要拿起每天都在涌现的、出自平庸头脑的胡编乱造,纯粹只是因为这些文字是今天才印刷的,油墨还没干透。
我们至少可以:
——不读畅销书;
——不读成功学和心灵鸡汤书;
——不读名字起得耸人听闻的书;
读书、学习与研究是互为条件的,能够相得益彰。如果一个教师的知识结构一窄二板、过度偏科,则对自己的发展不利。一个人是否成功和优秀要看他的基础是否雄厚,金字塔很高是由于它的底盘很大。当我们通过读书和实践掌握渊博的百科知识,文理兼备、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才能通,才能有所创造。现代社会的成才遵循“木桶原理”,就是用同样多的木板条做木桶,看最短那条木板决定木桶的存水量。在信息社会,一个教师如果忽略了理科知识和能力,则几乎将陷入坐井观天的地步。如果一个教师由于自己所具备的知识限制,对一些现象熟视无睹,引不起新思维,就难以到达高层次,难以结出超前和领先的成果。
成功的教育家型教师=长X宽X高
长:一技之长,指有指导学生成人成才的真本领;
宽:知识面要宽,路路通,适应性强;
高:思想境界高,高屋建瓴,高人一筹。
上面叙述了教师成才的模式,当然可能并不全面。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明确骨干教师的标准:就是敬业精神;业务功底;教学艺术;研究能力。
终生学习,是自我提高的动力;
勤奋研究,是自我提高的基础;
善创特色,是自我提高的灵魂;
经常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途径。
人生有涯,知识无穷,“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现代学前教育与管理需要非常大的知识储备,简单来说是读书明理。在古代“理”这个字可以是动词,治理,鲁迅写过“理水”,说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新编。《说文》指出:“理,治玉也。”妥善地处理玉石,从这里生发出道理的理。
教师需要懂得哪些理呢?至少有以下十个理:
哲理、数理、文理、物理、生理、心理、伦理、史理、地理、管理。
杨忠,男
全国优秀教师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康教育研究中心1987年开始进行心理康教育研究;
现任北京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顾问
全国十佳中小学心理康教育支持专家
发表“北京中小学心理康教育的发展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等论文数十篇;
有专著《家庭心理康教育》(开明出版社2012年)等十余部;
参与多项教学、心育、家庭教育、生涯教育、公民教育课题研究。
被北京市妇联评为首都家庭教育三十年公益奉献人物;
获全球华人正向心理学会、中国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论坛颁发的“优秀社会贡献奖”;
获北京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与北京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特别贡献奖。
连载杨忠老师的著作
我们期待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推广属于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
更期待幼儿教师群体
不断学习、钻研
做有思想、有深度的教育工作者
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