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的德国幼儿教育》
通过”玩”去接触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识,达到自我发现和个性发展。
一次与德国朋友正上高中的女儿安琪聊天,她感慨地说:“我太怀念幼儿园的生活了,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她把幼儿园的生活用一个“玩”字概括,然而在记者的印象中,德国人还是提倡以科学的方法尽早发掘孩子智力的,如果在幼儿园里只是玩耍,那德国的孩子岂不都“输在起跑线上”啦?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柏林的佩利坎幼儿园。
“放养型”幼儿园
佩利坎幼儿园与德国绝大多数幼儿园一样属于“放养型”,而且是大小年龄混班,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园里每个房间都布置了各种各样的兴趣角,厨房玩具角、建筑角、图书角、生物角等等。孩子在兴趣角的活动可以独自进行,如独自搭积木,玩布娃娃,也可以自由结伴,或叠纸,或拼图,有时能拼出一个复杂的图形。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包括绘画、唱歌、做手工、会话和带领孩子接触大自然。
这所幼儿园在室外有一大片活动场地,草坪、沙池、水沟以及花草树木基本上都是原生态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自然中尽情嬉戏。记者看到,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胆子很大,登梯爬高一点都不犹豫。从他们的玩耍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是自由的、放松的、充满探究欲望的。老师们往往是站在远处观察,即使孩子们玩得浑身沙泥,也不会去限制或斥责。
“随意教育”正流行
“随意教育”目前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这种教育非常强调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的方式,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锻炼孩子在玩耍中的观察能力。如房间角落主题布置方式的情境教学,通过厨房玩具角、建筑角等情境的接触,增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地体验自然过程。孩子在熟悉各种玩具的使用过程中,获得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幼儿园还经常组织孩子们去实地参观访问,如参观警察局,观看警察的工作,了解如何报警,遇到坏人该怎么办;参观消防队,看消防队员如何灭火,了解躲避火灾的常识;去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了邮局、又如何被分发投递出去的;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教师每个月都要带孩子们去一次附近的森林进行教学活动。他们在森林里认识动植物,探究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四季的气候变化。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孩子们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乐趣以及与自然亲近的美好感受。
注重动手能力培养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孩子们吃中饭。只见孩子们三三两两地来到餐桌旁,老师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龄小的孩子就用手抓着吃。大多数2-3岁的孩子都能自己吃饭。有几个看起来更小的孩子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老师耐心地用手势启发他们自己吃饭。可是,这几个孩子呆呆地坐在那里,而老师却丝毫没有要喂他们的意思。老师解释说,德国人基本不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饿了,自己会主动吃的。这几个孩子现在不会自己吃,下次就会了。孩子不会做的事,老师只在必要时给以言语或者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
在玩耍中学习
德国幼儿园并不主张在幼儿园时代就教孩子学习写字或者算算术,幼教专家认为这样会破坏孩子上学时对学校的新鲜感,并且造成对学习的厌倦。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就不进行幼儿教育。记者从柏林市教育局负责人博克尔那里了解到,柏林市有一部幼儿教育大纲,它对幼儿教育的目的、内容和必须掌握的知识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教育内容有6个方面,
一,身体素质,要求孩子经常在户外活动,保障孩子的身心建康。
二,语言交流,孩子要学会正确的语言表达,具备相互交流能力。
三,孩子要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通过绘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四,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音乐能够影响孩子的心灵,缓解恐慌和紧张情绪。
五,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学会数数、认识钟表、了解年月日和长方圆等概念。
六,掌握一定的科学与自然知识,懂得小鸟为什么会飞,电灯为什么能亮等常识。
佩利坎幼儿园园长普雷特纳是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她强调,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非常强调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幼儿教育并不采取那种直接教给孩子某种知识的传统做法,而是给孩子们提供活动的环境,让他们“通过”玩”去接触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识,达到自我发现和个性发展”。
在德国很少有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幼儿园轻松自在又有很多小朋友,为什么不去呢。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来源光明日报)
更多相关内容,尽在2017年7月亚太幼教峰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