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工作好像没有一个不说忙的,教师每天蹬着风火轮好像时间都不够用。领导忙、教师忙,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了我们工作的充实,但为什么许多幼儿教师一天将近十个小时围着孩子转,感觉依然“观察不到儿童”呢?其中有没有工作目标的盲目导致工作的无的放矢、杂乱无序?
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和空间,在慌忙的节奏中教师不能慢下来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忙的紧迫感也会无形地传递给孩子,折了孩子的翅膀、捆绑孩子的手脚、束缚孩子的自由。
外在看着忙忙碌碌、热热闹闹,需要我们冷静思考,我们的全部时间是否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忙,如何改变无序的忙碌状态,做到忙而不乱、忙中有序、忙中无失?
01
记得一位心理学专业的家长敬佩地夸赞我们的教师说:“能在嘈杂、多元、琐碎的环境中迅速识别有效信息,保证班级工作的有序运转,实在是太厉害了!”
管理者应该识别出“忙碌”中的有效信息。不妨做个时间分配的记录与分析,看一下一天中不同时间段教师的工作内容,分析一下哪些是对儿童发展有利的工作,哪些是与这一工作的核心目标无关的。
判断教师工作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活动是不是真的考虑到儿童,这是识别有效时间的最佳标尺。
幼儿园有很多常规性工作和临时性任务,如果我们没有把握好任务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任务内容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就会导致工作目标偏离、工作内容边缘化,当教师目标不清时必然会出现效率低下、情绪低落、职业倦怠等连锁反应。
当与幼儿园核心工作相距甚远的边缘工作不能抗拒时,我们首先要识别这些工作是不是必须做,又是否必须在这一时间完成。之后可以采取任务分担的方式,集中精力做好眼前最重要、最迫切、最应该做的事。
分清轻重缓急,识别有效时间,从而更好地分配时间、管理时间,真正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价值的教育之事。
02
幼儿教师的时间价值是什么?
我认为,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利于儿童发展的事情。所以,园长应该在园所管理中让教师做减法,一方面要减“杂事”,即与幼儿教育无关、与教师发展无关的事;另一方面就要减“错事”。
例如,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加班加点精心制作的环境就是“错事”,因为如果环境是教师自己制作的、是教师创意的,对孩子的发展并没有多少价值。环境属于孩子,教师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支持孩子去创意环境、利用环境上才对。
美国管理学家亚历克·马肯策说过一句名言:“没有什么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事半功倍更困难。”
忙碌和悠闲是一种感受,所付出的时间值得与否,是一个显著的个人价值的评价标准,即是对任务的认同程度。
我提倡整合思维做事,这需要管理者有一双慧眼,能把纷繁复杂、杂乱无章的事务性工作梳理脉络,统筹兼顾。
举例来讲,开展“爱老敬老助老”的常规性工作就可以和班级小主题结合,利用离园十分钟时间组织幼儿向接送的长辈表达感恩之情,而不必组织教师单抽出时间开展此活动。
同时,教师要做思考的勤奋者,学会思考、思索、思辨,在行动上要放手交给孩子。
其实,不论是我们的评比还是汇报检查,主要是要看教师站在什么角度上,有什么样的思考,如果我们任何一项活动都站在儿童发展的角度,都把尊重儿童放在第一位,我想幼儿教师做的事情就一定是有意义的,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值得的!
消灭无用功、删除错误育人思想,减法的目的是让教师轻装前行,专注于儿童、专业于教育!
03
幼儿教师的根本责任和核心任务是什么,这一点思考清楚了,我们就有了目标,围绕着这样的目标做加法才是正向、有意义的教育实践。
加点计划
作为管理者,要携手教师一起制订计划,教育有发展的规划、活动有清晰的实施计划,因为计划能让工作有备而来,更能让流水的时间因计划而自然充实、拓宽。
加点时间
留点时间给教师个人,让教师有时间停下来静静思考和回味自己的工作,随时记录活动中的灵感,写下和孩子之间的故事。有了这些时间,教师才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才会在时间中学会沉淀,才能实现厚积薄发。
加点智慧
记得我园一位优秀教师在工作总结时说:“我在用头脑带班、用情商带孩子。”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幼儿教育需要智慧,这种智慧是智商与情商的融合,是用心与细心的合体,管理中加一些智慧,这种智慧便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逐个传递,园长传递给教师、教师传递给孩子。
加点个性
每个幼儿园团队中,都会有不同个性的教师。
一次,在学习“四项人格”内容时,授课教师曾幽默地把人分为四类:雷厉风行的老虎、花枝招展的孔雀、精益求精的无尾熊、一团和气的猫头鹰。如此有趣的组成才会让团队多姿多彩。 对于管理者来说,面对教师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管理,才能让不同教师做自己、做精彩的自己。教师自我的真正发展是园所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让工作起来细致入微的教师发挥工匠精神,乐研善研教育教学难题;我们要让创意连连的教师开拓思维,带领大家看到不一样的教育实践之路。
加与减的背后,是管理者教育观念的投影、教育思维的转身。
加与减的变化,是对教师有效时间的思考,是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聚焦。
如果幼儿园的管理者可从细微的问题中看到教育的本质,那么管理也将变成一种温情的滋养,润泽自己、情暖教师,最终滋养儿童。
本文来自微信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