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偏食”这词儿,让人一听就感到惧怕。当孩子对某种食物撅起嘴,大人们就认为这意味着孩子即将面临着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或营养过剩、小儿肥胖等一系列问题。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事实上,偏食有很多种类,但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这些。
我们周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人对某些食物有一种抵触的情绪,其实,偏食不止是人类的特有现象,小动物也会偏食,但是偏食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康”。历史上有很多习武之人是素食主义者;同时,我们的祖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偏食的情况。因此,专家表示:“偏食”不应仅仅根据一个人对某种食物的偏好确定,而应全面分析这种偏好对个体康是否存在影响。我们没有必要为那些“没有导致人体营养失衡的偏食”而担忧。
在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食育从儿童抓起——让食育走进教育视野》一书中总结了我国儿童四种常见的偏食现象:
01
心理性偏食——
因习惯或心理因素而排斥某种食物
有很多孩子不敢尝试形状特别具体的食物,比如凤爪、鸭头等,因为这些食物会引起他们的联想,从而引发不适感;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害怕腥味儿拒绝鱼虾等海产品;也有一些孩子因为对鱼刺的恐慌而拒绝吃鱼。类似的例子都属于心理性偏食,具有心理性偏食的孩子抵触的只是一少部分食物,他们可以找到这些食物的“替代品”,通过“替代品”进行营养的补充。这种“营养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补充”的偏食是一种无害性偏食,家长不必过多担心。
02
经验性偏食——
从直觉或经验出发,排斥某种食物
什么是从经验出发排斥某种食物?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我们对食物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幼时的经验。比如中原地区产小麦,人们以面为主食,所以有很多小朋友不太喜欢吃米,因为吃米的经验比较少。有的孩子在偏食方面和家长惊人的一致,这大概率是因为家长不喜欢,所以也不给孩子吃。有研究表明:0-7岁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7岁以后人的摄食习惯和饮食好恶很难改变。
这种经验性偏食可能导致两种结果。第一种是孩子可以通过其他食物来补充所需营养;另一种是在主观意志的影响下未能及时补充所需营养,从而造成营养失衡。
03
过敏性偏食——
由于食用某种食物后
会感到不适,从而排斥该食物 过敏性偏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有很多人会因为基因的变异、抵抗力低下等原因对某些食物过敏。而过敏的表现又千差万别。很多人觉得过敏就是起红点、出疹子,其实不然。有很多人的过敏表现为咽喉肿痛、肠胃不适、烦躁不安等。这种过敏不易被察觉。很多孩子会因为过敏,从而排斥致敏食物,甚至是与致敏食物外观类似的非致敏食物。医院的过敏源检测也并不能覆盖所有食物,因此,家长应多留心观察,及时发现过敏源,并从心理到生理逐步帮助孩子矫正偏食。
04
绝对性偏食
绝对性偏食的成因很复杂,可能与孩子的心理、疾病、习惯等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这类孩子会出现嗜食某种食物的情况,对一种食物的依赖会导致其没有摄食其他食物的肚子和想法。比如喜欢吃膨化食品,或者迷恋洋快餐等。由于不能均衡全面地摄入多种食物,体内营养平衡会被打破,这会严重危害身体康。
如果孩子出现绝对性偏食,建议赶快求助专业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从身心两方帮助孩子矫正偏食。
正确对待孩子的偏食是保证孩子营养康的第一步哦。你家孩子偏食吗?是哪种偏食?赶快对照上文检查一下吧!
本文来自微信号:蓝天白云幼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