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化的教学方法中让幼儿主动走近奥尔夫音乐
摘 要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音乐教育体系也走进了幼儿园中,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奥尔夫音乐是一种原本性的音乐,它非常适合儿童。本文结合相关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和实际教学经验,粗浅的分析了运用朗诵、动作、乐器等优化音乐教学的方法,使得幼儿在优化的教学方法中学会听懂音乐、主动学习音乐、积极创造音乐。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 优化 教学方法 主动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儿童广泛接触各种艺术,以游戏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是儿童在有趣的游戏中建立起艺术的概念,它强调创新精神,让儿童在音乐活动中即兴创作,表达创意。其原理可用一句话概括:原本性的音乐,即从音乐元素入手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教育行为方式,这种自然,原本的音乐能让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尤其适合儿童。
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结合我园开展的“以优化教学方法让幼儿主动学习音乐”的课题,将个人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作如下陈述:
一、朗诵入手――利用语言,发展幼儿的节奏性和音乐性
把语言、动作、音乐融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节奏训练在奥尔夫音乐教学里是入门的先导,也是其教学内容的和方式的基础。节奏教学除了用节奏性乐器,还可以通过节奏朗诵来进行。每一个人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学说话;二是学走路。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它无须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学习中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这也充分体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原理“原本性的音乐”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因此,语言进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育观念的体现。
(一)从字词、姓名开始建立新的节奏教学
奥尔夫教育体系中有“节奏基石”这个词,非常形象地把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特征表现出来。所谓“节奏基石”,指由语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成的最小的节奏单元。从这里开始进行音乐教育,而“节奏基石”在音乐教学中实际上就是一具最小形态的固定节奏型。
拿姓名来说,中国汉族地区取名一般是用两个或三个字,少数是双姓的,用四个字拼成姓名。刚刚入学的孩子们可以有节奏地报出自己的姓名,以相互认识。用孩子们自己的姓名进行节奏朗诵训练,会使孩子们惊喜,充满兴趣。还可以选择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如动物名,食品名、交通工具等。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节奏朗诵基础后,可以用拍手、跺脚等身体部位进行练习。这后还可采用儿歌、童谣、谜语等形式教学。具体的进度要根据学习对象的接受能力,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精神集中的情况以至情绪好坏来掌握。切不可只按预订的教学方案硬教,适度可简化或增加难度。
(二)运用语气游戏去领悟音乐
常言道:“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这是指通过说话,就能听出言语词义背后的意图、态度。语气的游戏是为了培养幼儿的领悟力、理解力。我们教授音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幼儿怎么样去“领悟”、“理解”音符背后的“意味”“意思”。语气游戏的具体方法,可以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每次只选一个字或词,一人说一遍。如“好”“行”“是”,不同的语气分别可以表示出“就这样了”“同意”“怀疑(好吗?)”“赞赏”……一个字、一个词一人说完后,大家讨论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充分挖掘里面的内涵。这绝不是仅靠技能技巧灌输就能获得的。“语气”的游戏教学,能使你在“说话听声”后,训练你怎么样通过一个词去表达出心里想说出来的“意思”,可培养幼儿的洞察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
(三)探索嗓音的声响游戏
每个人都有一个喉咙,它本身就是一件乐器。它不仅可用来说话、唱歌,还可以发展为嗓音发出各种声响的“作品”乐器。起步时,可以让幼儿从简单的、熟悉的声响印象用嗓音模仿出来,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生活中所见物品所发出的声音,这也是听觉训练的一个方面。当幼儿已经对声响游戏有所了解后,可用嗓音讲故事,故事能被大部分幼儿所喜欢,以表演故事的方法进行的声响游戏可以引发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积极性。让幼儿用游戏的形式的形式接触自己的嗓音看它会发出什么声响或者通过模仿各种声音,加深了对听到的声响的感知力增强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是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动作――利用动作,作为探索音乐形式的主要手段
幼儿生性好动,如何运用幼儿的生性特点将动作与音乐结合,制定出更易被幼儿接受、喜欢的教学方法是我们研究课题时经常思考的问题。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声势、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再加上身体的造型活动,配合游戏、形体表演等等。
(一)通过声势,为幼儿自已创造节奏型积累素材
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每个儿童都自然地会使用,没有任何负担,因此会兴趣盎然。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采用了拍手、跺脚、拍腿三种基本形式。在进行拍手训练时,我在开始教学时,让幼儿尝试用右手指尖击左手掌根,注意音量、音色的特点,然后边拍边向前移动至掌心,此时声音像有共鸣似的,音量较大,再向前音量又会变小,通过这种练习让幼儿了解拍手会因部位的不同而产生音量、音色的变化。在进行跺脚训练时,分为站姿与坐姿两类。坐姿是坐在凳上,跺脚时脚掌做提放的动作。站姿是从脚根部起动作,可进行单脚或左右脚轮流作类似原地踏步的动作。跺脚也有音量、音色的变化,感觉越细微越好。在进行拍腿训练时,让幼儿双手置于大腿靠膝部,双臂放松,双手拍打,也可单手拍腿。这三种声势是最容易做的,幼儿在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太多的压力,于是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二)通过动作来经验、探索声音,为将来创作音乐作准备
1、准备练习
在身体动作训练前应有准备练习,但对幼儿来说这种练习不是操练式的,而是游戏式的:不仅是为了活动筋骨,而且是把他们带入内省体验,通过动作寻找感觉,这是奥尔夫所强调的结合动作的音乐教育的本意。如: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圈然后,让幼儿凭感觉、触觉去走成一个小圆圈,当感觉左右都挤到一起时睁开眼睛,幼儿会发现这可能是一个极不规则的圆圈。这个练习可重复几次,它不但是训练感觉的,同时培养幼儿共同行动的默契,为将来进一步的动作训练做准备。
2、节奏训练
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使幼儿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差。因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训练。如:在《听鼓声走》中,教师通过音量大小(通过身体动作反应)、速度的变化(走与跑)、速度从无节拍到有节拍过渡的变化等等,进行反应的训练及节奏的训练。
3、身体与动作的认知
本来对于身体部位的认知应先上课,但实际上幼儿的音乐教学入门是先“动起来”再说,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对身体部位的认知有时放在后一步,但对动作的体验是应从第一课开始的。幼儿对身体各部位的认知也应在游戏中进行,可以让大家讨论,身体各部位可以做哪些动作,引导幼儿琢磨“还有什么方法?”这是培养幼儿观察力、创造力的好机会。
4、空间运动
一般来讲,幼儿大多喜欢跑和蹦跳,而不喜欢走,但通过加以变化的走的形式也可使幼儿产生兴趣。可以用变节奏或结合声势的办法变化走的形式;通过蹲着走、踮脚走来表示高低音;用不同力度的跺脚和悄悄走表示音量的大小等等。除了走以外,还可以用爬、滚、跳等动作,这些动作对他们都是天然的,他们可以自由地做很多动作。
三、器乐教学――注意乐器结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要用各种手段,使学生能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分享音乐的快乐,在音乐教学中增加乐器教学会极大提高这种教学效果。积极主动的原则是任何教学的基础,音乐教学更需要贯彻这种原由。我园本次的教研课题十分强调要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通过自己参与音乐活动―歌唱、表演,增加他们对音乐感受的层次,也可以通过这种亲自参与来掌握音乐的奥妙,这是克服音乐教学上的哑症的不可缺少内容。器乐教学使教学过程能充满声响―音乐,像在不中学习游泳一样,而离开了学生亲自参与的音乐活动的音乐学习必将是枯燥乏和没有效果的。
在前阶段我们较常使用到打击乐器来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在诸多的定音与不定音乐器中,我们选择了如下一些较易取得和操作的乐器。鼓类:如铃鼓、手鼓、大小堂鼓、大鼓。这些乐器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共鸣,音量较大、较低沉,在强拍上给人稳定感。木质类:如单响筒、双响筒、响板、木棍、木鱼等。这些木质类乐器的主要特点是声音清脆、明亮、短促无延音、颗粒性强,因此在教学中敲打节奏复杂、速度较快一些的节奏型。金属类:如三角铁、碰铃等。这些乐器主要特点是延绵音长、声音明亮、穿透力强,这些乐器他们音量较小,不宜用在强拍,由于有余音,颗粒不清,不宜演奏音符多而速度快的节奏型,避免在音响上混作一片。
从新课题开始实施之后,我们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使用的“敲击乐器”又有了新的发展。我们根据打击乐器的不同特点自己动手制作打出乐器,例如:利用奶粉罐作鼓;用八宝粥罐、塑料瓶内装小石子当“沙锤”;还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供敲击用的,可以发出声响的“新乐器”来,不但让我们找到了更丰富的教具进行音乐教学,而且对于农村及较贫困地区很有参考价值。
虽然本人接触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时间不长,但是从它的理论再到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给我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幼儿音乐教育的思想。奥尔夫音乐教育它是适合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它充分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法,真正的让幼儿做了音乐课堂的主人,在幼儿在自行探索的过程中,激发了每个参与幼儿的音乐本性,从而使幼儿得到了综合性的全面发展。做为幼儿教师,也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奥尔夫教学方法,给更多幼儿带来发现自己的机会。
参考文献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秦德祥编著:《元素性音乐教育》,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辜妮特凯特曼,廖乃雄译:《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年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