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着国学墙,娃娃们正在认真诵读。小刘军 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几天前,长沙精瑞国学馆内,一群稚嫩的学前儿童在“毕业典礼”上,熟练地吟诵出上千字的《弟子规》等古典经文,让在场家长既惊讶又高兴。在这群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只有两岁。
记者近日采访中发现,在补习英语热、奥数热渐渐降温的时候,一股补习“四书五经”的国学热却正在星城悄然升温,涌现了一批国学教育专业机构,其教授对象大多为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儿童。
家长 孩子变得知书达礼
在“毕业典礼”上,记者看到现场小朋友和家长共有11对。吴桦小朋友背诵了《笠翁对韵》,他在现场显得十分活泼大胆。奶奶曹群芳说,孩子本来性格内向,胆小,2岁多的时候都还不怎么说话,让家人很着急。后来在奶奶陪伴下,一起读经典,如今变得“爱学习了,表达能力增强,性格也开朗了。”
“人之初,性本善……”当记者走访另一家国学馆“人之初”时,远远就听到稚嫩齐整的诵读声。看到记者到来,小朋友们纷纷起身向记者鞠躬问好:“阿姨好!”据该国学馆负责人邓社香介绍,该馆目前共有3个班,按年龄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共有2岁至6岁的小朋友近30名,每天主要就是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
“不仅仅是单纯的背诵,国学教育更多的是提倡一种行为的教导和意识的灌输。”邓社香说,现在的孩子许多以自我为中心,霸道、自私是独生子女的通病,通过圣贤书籍和礼仪的教导,让他们自立懂礼。如“见面、告别时要行鞠躬礼”、“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先幼者后”等。当记者离开时,小朋友们果然又纷纷起身,鞠躬行礼。
据悉,长沙许多幼儿园甚至部分小学曾先后开设了诵读经典的课程,而目前又涌现了一批幼儿国学教育专业机构。
专家 绝不能为面子跟风学国学
益阳市精瑞英才经典学校是全国第一所全面实施经典教育的农村学校。据学校老师刘倩倩介绍,该校是2005年5月创立的,最初生源不足,主要是当地的农民子弟,人数很少,不到100人。“但今年已经有了300多名学生,还有200多名学生因满员而无法就读。”据悉,就读学生中有1/3来自外地,有益阳市区、长沙市的,甚至还有马来西亚的。
为什么家长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去偏僻的农村小学?记者带着疑问联系了一个该校长沙籍学生的家长。湖南大学彭弘杰博士是该校学生龙锦林小朋友的舅舅,一直以来他负责外甥的生活学习。他说,自己是研究先进文化方向的,对经典诵读比较了解,“孩子小时候的记忆力最好,这个时候背诵些经典,对以后工作学习有很大帮助。”
“有的家长和学校让孩子学经典,纯粹是为了跟风,觉得有面子,这种想法并不可取。”彭弘杰认为,学经典不能盲目,更不能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经典重要,但是现代教育才是现代人学习的根本,所以可以让孩子在学习负担不重的时候学习经典,若是反其道而行之,耽误了现代教育,就是走了极端。
业内 国学教育赚了吆喝 没赚钱
国学馆的开办并非一帆风顺,国学教育在目前甚至也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长沙某国学馆开办了半年,却并不见起色。据业内人士介绍,该国学馆起初是想做成人国学班。美好的蓝图却遭遇现实的铁壁,该国学馆万般无奈下,只得向幼儿国学馆靠拢,也开始招收幼儿。据悉,即便是生源火爆的精瑞英才经典学校,也只是赚了个吆喝,“场地、师资,都需要大量经费。”
“国学教育不赚钱,赚的都是吆喝,办幼儿园才是出路。”在某国学教育机构工作的周眉表示,如果是光靠教授国学,有没有生源都是问题。她所在的机构就计划着明年开办幼儿园,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可能有效益。
不过,也有人对国学教育的前景抱乐观态度。湖南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刘孝听一直致力于经典教育事业,该学院目前已成功参与组织了四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这次十七大报告中都提到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作为中华子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