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就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从宝宝在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它进行胎教,可见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而孩子永远都少不了父母的陪伴。“幼师课件网”小编特向您推荐”修剪宝宝心中嫉妒的“刺””,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能够学习到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
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婴儿从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嫉妒表情,2-3岁的宝宝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经很明显、很复杂了。我们每个成人都有过因嫉妒别人而使自己感觉不安的体验,宝宝同样会被嫉妒折腾得不高兴、不愉快,甚至担心害怕……
别不小心拔苗助长那根“刺”
“宝宝,你再不吃了这口饭,我就把它送给隔壁的茗茗了。”果然,宝宝把这口饭吃了。
“宝宝,你要是不跟妈妈走,妈妈就做露露的妈妈了,不做你的妈妈了!”果然,宝宝赶紧跟着妈妈的脚步。
当你在得意这一招儿很管用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自己可能助长了宝宝的嫉妒心理?并进一步料想嫉妒带给宝宝的焦躁不安和不快?kejian.youshijiaoyan.com
既然宝宝自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那么在平时的教养生活中,父母就要注意不要这样招惹宝宝,避免无意中拔苗助长了宝宝的嫉妒心理。
在喂养中故意让孩子“吃醋”
3岁前宝宝的饮食、营养和康非常重要,于是不少妈妈爸爸把“吃”当成排名第一的“硬道理”,其他的教育都为这个服务。明明知道宝宝已经有了“吃醋”心理,还故意利用它把东西喂到嘴里,就像被本文开头举的第一个例子,结果宝宝吃进了食品,同时也“吃”进了嫉妒。婴幼儿的“吃”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父母应尽量用积极的、正面的教养方式比较好。
有意“骚扰”宝宝,让宝宝由自卑转向嫉妒
有的成人喜欢逗宝宝,比如一把把宝宝手中的玩具抢过来,说“这是我的!”或者“我不给你了!”看着宝宝瘪着嘴哭了,才还给宝宝。但是,宝宝也辨别不出来玩笑的真假,被这样招惹以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常常是转化为嫉妒的前奏。当然,如果有朋友、邻居或者同事这么逗你的孩子玩,你也不好意思驳回人家的面子,你可以悄悄地对着宝宝耳朵说:“别着急,别理他,一会儿他就给你了。”这样反而锻炼了宝宝的耐挫心理。
反复传说宝宝的嫉妒趣事,让宝宝变得心安理得
皮皮说他想变成一只小虫子,钻进东东的嘴里,把他的牙齿都咬成小洞洞,这样他吃饭就不快了。原来,老师总是夸东东吃饭又快又不撒饭粒,皮皮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就幻想出这么一个“损招”,暂时求得心理平衡。妈妈听了以后觉得孩子太有意思了,逢人就说这个笑话,皮皮就在一边听着,时间长了,他的“幻想故事”越来越多,博得妈妈的“快乐”也越来越多,后来老师提醒妈妈:“您这么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不利于他的心理康发展。”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太疏忽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了。
修剪宝宝那根嫉妒的“刺”
宝宝的嫉妒心理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经过父母的有意引导,可以尽量减少嫉妒那根“刺”对宝宝自己和他人的伤害,使这种消极心理向其他积极方面转化。
正面鼓励孩子,不要一味地哄孩子
婴幼儿特别需要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来建立信心,于是有的父母单一地、夸张地表扬宝宝,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把责任向别人身上推。宝宝长期被这么哄着,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学习和承认别人的优点,不接纳和嫉妒别人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例如在一项小比赛或者小游戏中,孩子输了以后比较伤心,有的父母就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行!”这样也许安慰了宝宝,但却无形中助长了宝宝逃避现实的嫉妒情绪。父母可以正面鼓励孩子:“人家宝宝学会了,那我们经过学习也一定能行!咱们回家试试吧?”
常常念叨别人的优点
这并不是长他人的士气,杀自己的威风,而是认可别人、接纳别人的“情商”培养,引导宝宝走出嫉妒的狭隘天地。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交谈:“某某小朋友有什么优点?”“你可以从某某小朋友身上学到什么长处?”
转化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动力
有的宝宝会因为自己折不好一张纸,画不好一只苹果而嫉妒旁边的小朋友,知识和技能上的匮乏常常是孩子产生挫败感的直接因素,也潜藏着嫉妒的危机。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就手把手地教他知识和技能,让他产生成就感,蓄积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建立自信心。
游戏时别总是让着孩子,要让宝宝输得起
在玩下棋、扑克牌、拍球等亲子游戏的时候,别给孩子总是造成他胜利的假象,因为幼儿与成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大人觉得让让孩子只是玩玩而已,儿童却把游戏当成“工作”一样对待,要在游戏中让孩子知道有输有赢,并锻炼他承受输局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心理感受会渐渐迁移到其他情境中,使宝宝敢于承认别人比自己强,减少嫉妒情绪的产生。
youshijiaoyan.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心中的绿色妈妈
绿色妈妈,当第一次听到儿子口中这样的称谓时,我惊呆了,多么美丽的名字呀!教儿子画画,每次要画妈妈的时候,他马上会从一大堆蜡笔中找出绿色的一支,说:画绿色妈妈。不仅是画画的时候,他平时也喜欢叫我绿色妈妈,他叫的那么自然,似乎这就是妈妈本来的名字。
原来,妈妈在他心里是绿色的!这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是一个深爱自己孩子的妈妈最想得到的回报。
绿色,和谐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平衡、和平和生命力。而妈妈对孩子而言,不仅给了孩子生命,更是不分日夜,悉心照顾和疼爱孩子,给了孩子依靠,平和和安全感。
绿色是最容易被看见的颜色,因为绿色经过水晶体几乎刚好落在视网膜上。而妈妈,只要孩子需要,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孩子的面前。
绿色是治愈的颜色,可以消除神经紧张、改善心脏功能,可以解除眼睛的疲劳,给人宁静。孩子哭泣的时候,疼痛的时候,孤独的时候,紧张的时候,妈妈,是最好的药物,能最有效的安慰他们。
绿色是准许行动,充满希望的颜色,交通讯号中绿色代表可行。当孩子在别的地方碰壁,回到妈妈那里,永远可以畅通无阻。妈妈,总是鼓励孩子一路前行,让孩子的心中充满希望和力量。
绿色是保护和勇敢的颜色,陆军和野战队通常用绿色制服。妈妈总是不遗余力的保护自己的孩子,哪怕自己受苦受累,甚至明白会受伤,总是将孩子护在自己身下,而且从来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苦累和疼痛。
绿色本身就是自然界的母亲,有了绿色,才有姹紫嫣红,才有硕果累累。而妈妈的天性就是为了孩子。对孩子付出的一切,都是出自本能。母亲的爱是世上最崇高的爱,因为它是无条件的给予:不因为你能给她爱的回报,不因为你漂亮让她自豪,不因为你聪明让她骄傲,不因为你弱小让她同情,不需要任何理由,仅仅因为你是她的孩子。
当看着孩子在我怀中熟睡,赖在我身边撒娇,当看他送我出门的小小身影,回来后伸开双手大笑着向我跑来,当他什么事情都希望和我一起做,看到什么也指着要妈妈看,当他半夜醒来闭着眼睛只要妈妈,当他奋力举着小手把糖送到我嘴边……我常常为自己是一个孩子的妈妈而感动,幸福。
尽管经常身体疲惫,但是常常在给予中发现自己生命的活力。或许,这就是绿色妈妈最深层次的含义:甘当绿色,就算自己不断调零枯萎,可当看到开花结果的时候,却觉得自己闪亮无比。我要做孩子心中的绿色妈妈,哪怕到风烛残年的那一天,我希望还是孩子心中那个平和,宁静,勇敢,永远让他感觉依靠,保护与希望的绿色妈妈。
如何成为孩子心中称职的父母?
如何成为孩子心中称职的父母?
1.耐心地听他说完
孩子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要表达之前,脑袋里先有的是画面。所以,当他说话的时候,给他时间转换编码,不要打断他,努力理解他的意思,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要表达什么。是情绪,是需求,还是观点?
2.
培养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多带孩子出去玩,让他自由地看看花、摸摸草、追追猫狗和小鸟,和自然、动物接触,和不同的人接触,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和人。
3.让孩子独自做决定
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把决定权交给他,家长可以解释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分析利弊,让他自己做决定。比如要不要报舞蹈班,可以告诉他大概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可以给他看有关视频,也要告知需要坚持才有结果。
4.回答孩子的提问要客观
每个孩子都喜欢问为什么,这是因为他正在对这个世界产生好奇。当他提问时,你知道的就客观合理地解释,不知道的就坦白承认:“这个问题爸爸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查一查吧!”
5.鼓励他勇敢,但不强迫
尊重孩子成长的步调,要允许他偶尔退缩。比如孩子害怕骑马,开启自我保护机制远离大块头是本能反应。如果他坚持不骑,不要强求,以免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6.父母要守信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你的言行是他学习的主要内容。约定要慎重,答应的事就不要找理由推脱。如果真的有特殊情况只得爽约,一定跟孩子解释清楚,并最好事后弥补,做到下不为例。
7.有奖励,也有惩罚,但没有嘲讽
奖罚分明让孩子能明辨是非,懂得道理。但不要嘲讽孩子,尤其是针对他的不足。父母讨论孩子的错误应该就事论事,切忌打击、讽刺,攻击自尊心。“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都多大了,还犯这样的错误”……这样的话最好不说。
莫让嫉妒污染孩子的心灵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这种“负面情绪”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十几个月大的婴儿当看到妈给别的孩子喂奶时,就会出现哭闹不安等反应。有的孩子长到五六岁时,嫉妒心更会上升,如见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穿的衣服比自己的鲜艳,骑的童车新颖,便会感到不快。上学以后,有的孩子会因老师表扬同桌而嗤之以鼻;有的对小伙伴在表演节目得奖而闷闷不乐;有的见自己最好的朋友因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会莫名其妙地耿耿于怀……?
在男女孩中,嫉妒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有嫉妒心的儿童,性格怪僻,难与小伙伴相处,若不及时进行纠正,人格会进一步扭曲,灵魂受到污染,理智被摧毁,良知泯灭,长大后很难有融洽的人际关系,给事业、社交带来意想不到的困境。那么,如何让孩子远离嫉妒呢?
言教身教并重。家庭是孩子的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研究表明,生活在充满嫉妒心家庭中的孩子,因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往往产生较强的嫉妒心。所以,家长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美好的言行来教育孩子。
当家长发现孩子显露出嫉妒心的萌芽时,不要严加批评指责,更不能冷嘲热讽,以免孩子丧失自尊,身陷嫉妒的痛苦之中。应面带微笑,静静地倾听孩子的诉说,然后和孩子共同分析问题,在和风细雨中化解孩子心中种种不快的阴云,消除孩子因敌对情绪产生的愤怒。理解和体谅,可给孩子带来愉悦感,并将嫉妒转化为激励孩子前进的动力。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小孩子爱写爱画,遇到事儿爱问为什么。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这些作为,不是鼓励,而是呵斥指责。这种做法,极易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学家指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嫉妒心。有鉴于此,家长对孩子每一长处要给予由衷的肯定和赞美,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要善意的指出,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对。赞扬和理解可使孩子心中充满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康的心理使他们从小心胸开阔,大度乐观,也远离了嫉妒。
培养孩子的宽容心。如今的孩子有许多是由爷奶或外公外婆带大的,对孩子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极易形成以“我”为中心,只有克服这种“自我中心”,才能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有了宽容心,将来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和谐。
熄灭孩子心中的“小火球”
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大庭广众之下,孩子撒泼耍赖、又哭又闹,任你如何威逼利诱、连哄带骗都没有用。当周围路人的目光齐刷刷地射过来的时候,你越是气急败坏,孩子就越发哭闹得厉害。
孩子心中的小火球也会不定时的爆发,如何熄灭是一门学问,是需要学习的。我曾经也是一个脾气火爆、一点就着的妈妈,几年下来,其实可以说是孩子成全了我,让我学到,并改变了许多。
前几天去女儿同学的Party,男生玩得太过火,把女儿惹毛了。她哭着进来的时候,我正在K歌,我拍拍她的肩说:“宝贝儿,你先哭会儿,等妈妈把这首歌唱完。”于是女儿惊天动地地哭着,我惊天动地地唱着。唱完后我一边帮她擦眼泪,一边问她怎么回事,她跳着脚说:“XXX欺负我!我要回家!”怎么问都是这句话。我平静地告诉她现在回家是不可能的,但是想哭还可以哭会儿。事情的结局是,哭完后,女儿该吃吃、该玩玩,最后搭“欺负”她的同学家的车回了家,一路上两人还有说有笑。
负面情绪是会传染的,大部分人看到孩子哭,自己就先烦燥起来了,然后不经大脑就说出一些话,或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来处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到“不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当然这并不容易,我也修炼了好多年,实在控制不住冲孩子爆发了,事后反省一下,和孩子谈谈,并为自己的不冷静向孩子道歉。
不谙世事的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是理所当然的,身为家长的我们,如果也不学会控制,还谈何指导和帮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呢?
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负面情绪里,基本什么话也听不进去。大人完全可以省省力气,等她哭够了,情绪平静下来再讲道理。就说我女儿吧,看起来很文静,哭起来那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当年的我真有点扛不住,后来想了个办法:让她进房间哭,我在外面先平静自己,然后想一想如何跟她讲道理。等她发泄完,我们再一起坐下来,我把想好的道理一条条摆出来,安静下来之后,她也很容易信服。后来,我们家就发展成这样:她哭够了,就跟没事儿人一样走出来对我说:“妈妈,我哭好了!”然后我们再坐下来谈心。
最搞笑的是,有一次我爸妈在,我爸受不了就去对她说:“别哭了,外公来救你了,快出来吧!”女儿出来后,我一看她表情,就悄悄对我妈说:“看吧,我爸白费劲了!”果然,女儿走过来对我说:“妈妈,我还没哭够呢!”然后又走回房间继续大哭起来。当时我爸那个表情啊!
家长都看不得孩子哭,包括曾经的我。女儿懂事后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她明确地告诉我:她最讨厌哭的时候有人不让她哭!所以,即便是在公共场合,不论什么原因她哭了,我都会自动屏蔽掉周围的目光及说教,搂着她让她尽情地哭个够!
宝妈经验:熄灭小火球行动
倾听并认同孩子的感受
其实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绪不佳的时候,能够说出来就已经好很多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听他把事情讲完。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大人过于急着去指导孩子如何做,而剥夺了孩子表达情绪的机会。有时候,搂着孩子说一句:“哦,XXX抢了你的玩具让你很生气!”比你讲很多大道理有效多了。
为孩子购买一些情绪管理方面的书籍
对孩子来说,书本上的知识比父母的说教更客观、更具有说服力,所以可以为孩子购买一些情绪管理方面的书籍。我给女儿买过一套《我的感觉》系列,作者将孩子经常发生的七种情绪放在自然寻常的生活场景中,图画形象生动、文字简单易懂,直观地展现了各种情绪的表现特征和处理方式,让孩子很容易就能掌握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
孩子成功控制住情绪时,要及时鼓励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女儿小时候玩积木,有时候一不小心碰倒了就会非常生气。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当有一天她好不容易搭好的积木被碰倒时,她说:“倒了也没关系,我再搭就是了,对吧?”我真的很惊喜,激动地抱住她,并由衷地夸奖了她。
小结
做一个用心的家长,抓住孩子在情绪管理方面的每一个小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孩子的进步会让你惊喜不已。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小“火球”,只要家长耐心,给孩子多一点时间,相信孩子会做得很好。
偶像教育:孩子心中的英雄
偶像教育:孩子心中的英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个可以仰视的英雄。他们的生活一定会遇到坎坷,一些人有可能在困难面前却步,如果让孩子想想姚明,之所以能够进军NBA,可不是一帆风顺,他经历的磨砺更多。孩子可能就会受到启发,和姚明一比,自己的困难根本微不足道。由此他们就能端正心态,勇敢克服困难了。
渴望成为英雄
日本电影《影子武士》中,一名相貌酷似将军武田信玄的盗贼被迫充当将军的替身,他处处按照将军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做事,最终完全被将军的形象所占据。在他的意识中,自己已经成了英雄。
这个故事也可以从心理学上得到解释。对有些人来说,英雄是一个让他们可以身体力行的模版,最终自己也变成真正的英雄。就像上世纪80年代初,电影《少林寺》放映后,很多孩子经常把自己想象成少林武僧,在精神上扮演着英雄的角色,在行动中也会要求自己伸张正义。久而久之,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寄希望于英雄
乱世,人们希望英雄治世安邦;盛世,人们希望英雄能带领大家走上更辉煌的道路。孩子们年龄小,还不可能具备这样的成人思维,但是,他们用自己简单的思维考虑问题,同样也把实现不了的希望寄托在英雄身上。
英雄对他们来说,可能不仅是现实存在的董存瑞、姚明,还包括子虚乌有的超人、蜘蛛侠和奥特曼。在他们看来,当人们被困在高楼顶上,蜘蛛侠会飞檐走壁前去解救;当我们遇到危险,奥特曼会助我们脱离险境……而这些都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的,可是,孩子们特别渴望有一种超能力可以让自己依赖。此时,英雄就给孩子带来了希望,让他们相信,遇到困难会有英雄出现,给他们最大的安全感。
当然,怀有“英雄情结”固然很好,但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孩子把希望寄托在虚幻的英雄身上。所以,要让孩子多以新时代英雄为榜样,如奥运冠军刘翔勇于拼搏、不断奋进的精神;当代大学生的典范徐本禹支边支教、乐于奉献的品质,让孩子从中领悟到“英雄”的实质。
帮孩子清除心中的自卑
例如,被老师批评了,自己穿的衣服没有小伙伴的好看,上台表演时出现了差错……每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都心中暗暗焦急。这种自卑心理,会不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会不会影响到他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伴随他一生呢?其实,为孩子清除心中自卑的阴影,您完全可以帮他做到!
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语言暗示法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预演胜利法
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先在头脑中想像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发挥长处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储蓄成功法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的,科学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洗刷阴影法
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与失败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的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作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家长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逆向比较法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认识自己就得拿别人来做比较。我们通常不提倡逆向比较,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于“羡人之长,羞己之短”的孩子来说,采用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降低追求法
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后进孩子来说,与其空谈立志,还不如让这些孩子适当降低追求,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做到一个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孩子会经常拥有成功感,可以更快地进步。
育儿心得: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
育儿心得: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想要立即扑灭孩子“嫉妒”的火苗,但你是否想过,孩子的这种心理缘何而来?
源于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感
南宁市兴华文化教育培训学校首席讲师李铮认为,“嫉妒”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成人的,在孩子的世界里,类似这样的行为是源于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可能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一个很自信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嫉妒是因为他不自信,不自信根源于他得到的认可度不够。“孩子年龄小,对自我的认知来自于别人对他的肯定,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肯定较少,一旦肯定别的孩子,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觉得我不够好,所以他们肯定别人,而不肯定我’。”李铮说。南宁东方爱婴咨询有限公司老师卢丹映也认为,出现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是父母对他们的认可不够,或者过度依赖父亲或母亲,他认为表扬自己是应该的,表扬别人是不应该的。
其次,一些父母虽然给孩子爱,但孩子却不能感受到,或感受到的爱不足,那么当父母对别的孩子好时,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爱的是别的孩子,而不是爱我”。李铮表示,孩子的“嫉妒”心理,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让他获得安全感,因此孩子才会想要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是足够得到别人关注的,这个关注就是爱的延伸。
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也反映了他自我价值感没建立好。“父母在表扬别人时,如果孩子没有自我价值感,他就会贬低那个孩子,说他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如果孩子有比较好的自我价值感,他就会认可这样的评价。”李铮说。因此,李铮建议,父母在给别的孩子肯定时,要注意自己的孩子反应怎么样,如果孩子很坦然,能接受自己的父母对别人的赞扬,说明他的自我价值感很充实;如果父母一表扬其他的孩子,孩子就出现强烈的反应,那么父母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给孩子的爱没有给到点上,没有让孩子感觉到被爱?
给孩子稳固的自我价值感
要想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父母首先要学会爱孩子,让孩子形成稳固的自我价值感。“一个人被爱,才能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一定来源于父母与他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小得到很多爱,那么当他长大自我价值感稳固后,父母再批评他时,他也不会怀疑爸爸妈妈的爱了。”李铮说。
怎样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李铮表示,爱是说不清楚的,但可以透过结果来看。真正的爱是会有呈现的,如果孩子又与父母有亲密关系,又非常的独立,那么父母给孩子的爱就是真爱。
不要老拿孩子与别人比
卢丹映表示,家长千万不能有比较的心理,父母如果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拿自己的不好,比别人的好,这会教育出自卑的孩子。“常常被拿来比较的孩子一般有两种反应:一是你一说他不好,他就说自己很好很好,表现为非常的骄傲;二是你说他不好,他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好,表现为非常的自卑。但这些都不是自信,自信的孩子就是你说他好或不好,他都会很坦然,不会骄傲也不会自卑。”李铮说,父母可以说孩子做的事对或者不对,但不能说他这个人是好还是不好,父母要坚信,孩子永远都是好的。
先肯定,再给指导方向
如何处理“嫉妒”正在发作的孩子?卢丹映表示,父母要注意先了解孩子不高兴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他平时也做得一样好却没有得到表扬?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家长应该经常评价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如家长可以在人前表扬孩子的优点等。
如果孩子确实做得不够好,家长也可以把别的孩子树为榜样,但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应先肯定他目前的状态,再给他指导的方向。李铮举例,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发现你在玩轮滑方面已经很努力了,如果你能再加快一些速度,就像旁边的大哥哥一样,那就更好了。”李铮提醒,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这样的方式,有些孩子能接受前半句(自己跟自己比),但不能接受后半句(自己与别人比),这时家长就最好暂时不说后半句,先把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充实起来再说。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会在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中表现出“嫉妒”的心理,专家表示,类似这样的行为是源于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孩子心中的“圣诞老人”
为了让孩子的圣诞节过得像模像样,每年这个时候我都把自己搞得像地下工作者。因为圣诞老人都是从烟囱里爬进来的,趁着孩子们睡着的时候,把他们想要的礼物放进孩子挂在床头的袜子里,所以我不得不做出些许的神秘来。
那时候孩子还小,不太晓得圣诞节是个什么东西,在我的灌输下终于知道是个可以收到想要的礼物的日子,于是她告诉我想要一双奥特曼的漂漂鞋。在她幻想着收礼物的圣诞节快快来临的日子里,我悄悄地买好了她的漂漂鞋。
她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床头的袜子,然后高兴得直叫,在电话里跟我说:“妈妈,我得到奥特曼的漂漂鞋了。”奶奶笑得憋不住了,说其实圣诞老人是爷爷,你夜里没听见什么吗?她像真的听见什么一样,说:“好像听到过门响。”但她不相信那是爷爷。
再大一点她上的剑桥英语班开圣诞PARTY,学校找了一个年轻的老师打扮成圣诞老人的样子,在他们联欢的中途给每个孩子送礼物。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和伙伴们跑到圣诞老人身边,拽着他,跟他照相。照相结束,她跑过来,惊讶地跟我说:“妈妈,我发现一个秘密,你猜是什么?”我猜不着,她说告诉你吧,别看圣诞老人有白胡子,其实圣诞老人是个女的,她的手可软乎啦!
花样都玩遍了,我就学着人家在圣诞节的时候冒充圣诞老人给她写信。在她熟睡的时候,把打印好的信件悄悄地塞在她的床头,等她第二天发现后,带着她一起朗读,让她知道她有许多人想着、爱着,包括那个一年才来一次的圣诞老人。
转眼她已经十岁多了,从前的花招已经不灵了,我就不得不套她的话,想知道她想要些什么好提前买办。不能太直接,只好暗示她可以给圣诞老人写封信,把自己想要的告诉他。她说她想要一个跟她一样大的。我一惊,心想该不是想要一棵跟她一样大的圣诞树吧。哎呀呀,真是坏了,要装扮那么大的一棵圣诞树得破费我多少的银子啊,圣诞老人不好当。
正当我开口问她是不是圣诞树的时候,她说算了,她还是写信吧。
信写好了,她问我地址。想起美国1954年启动的“圣诞老人行动”,该不该告诉她写“北极圣诞老人”收呢?那座只有2000个居民的卫星城里有“北极”的邮戳,我可没那个能耐做一枚给她回信用。想了想对她说,就写上“住在天上的圣诞老人收”。她很执着,还要问我一个邮政编码。这下真把自己给套进去了,孩子突然哈哈大笑:“妈妈,其实我是给你打圆场的,哪里有圣诞老人啊!”
她说她在信里跟圣诞老人说了,她想要一个跟她差不多高的抱抱熊,每天可以陪她睡觉,大概一百二十块钱左右,虽然有点贵,可是还希望圣诞老人能满足她。她把“圣诞老人”几个字说的很古怪,以示她知道圣诞老人是谁。
把自信种在孩子的心中
自信是一种情感体验,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就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评价系统,树立自信,会为他将来成功度过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如何才能把自信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中呢?幼教专家给出以下几条建议:
无条件地给予爱
让孩子知道,不管他好看与否,康与否,父母都会爱他,这将是孩子自信心滋长的最佳土壤。作为父母,应该慷慨地给孩子爱,更多地拥抱他、亲吻他。在帮他改正某个错误时,明白地告诉他,你不能接受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给孩子足够的关注
尽量抽出时间,陪陪孩子,这样会让他感觉到来自父母的重视。陪孩子的时间不一定要很长,只要你在上网浏览时,停下来跟正想和你交谈的他聊上两句;或者关掉电视,回答他提出的一个问题;等等。保持与孩子眼睛平行的交流,这会清楚地告诉他,你是在认真关注他。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给孩子选择时,最好让他在两种选择中作出决定,比如,穿背带裤还是条纹裤;画硬笔画还是水彩画等。因为如果不加限制,孩子往往会做出数不清的选择。孩子在一次次为自己作主的同时,也一次次赢得建立自信的机会。在自己的判断得到肯定时,孩子的自我评价也会大大提高。
支持孩子康安全的冒险行为
支持孩子在安全状态下探索新鲜事物,尝试各种体验。尽管这些冒险行为会有多次失败,然而,不去尝试就永远也不会成功。面对孩子的失败,父母如果能在自己“帮助和保护孩子”的愿望和孩子完成冒险的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点,将会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允许错误发生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鼓励孩子冒险,无疑会使孩子时不时犯些错误。事实上,这些犯错体验,也是孩子树立自信心的必修课。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要横加指责,而应帮他找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使他明白,接受和改正错误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给孩子的成功搭个梯子
给孩子买易穿易脱的衣服;准备一个可以让他够得着的地方,放他的书和玩具……所有这些,都是给孩子创造满足自我需要的机会,不仅有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会让他产生“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做”的自豪感。
肯定良好的行为
每个人都会从别人的肯定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父母每天应尽量多地夸夸孩子一天中做对的事情。表扬孩子时,一定要具体。具体实在的表扬语言,会令孩子产生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同时,也让他懂得做什么是对的。
给予鼓励
鼓励是一种认可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对所取得成绩的奖励。它意味着,尽管孩子在学着用餐具的时候,把一盘食物掀翻在地,你还是面带微笑支持他;尽管孩子在学唱一首歌的时候漏了好多词儿,你还是会给他一个深深的拥抱……
表扬和鼓励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奖励行为(你做到了!),后者奖励人(我为你感到自豪!)。表扬让孩子觉得把一件事做得完美的时候是好孩子,而鼓励则是对努力的认可。
家园共育《修剪宝宝心中嫉妒的“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师课件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oushijiaoyan.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蚕宝宝的作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